![]()
内容推荐 近代依恋伦理、客体关系和神经心理学研究都认为:母亲对女儿的人格具有决定性影响。 和母亲关系的好坏,会在日后女孩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与伴侣及孩子的关系中再现,也会在工作中呈现出来。女孩的性格、情绪、行为模式、关系模式……方方面面都受到母亲的影响。 如果你时常感到: 没有安全感、低价值感、情绪容易失控,那么是时候去探索自己如何被抚养长大,去理清与母亲的关系了。 在这本《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中,作者会带领你一步步走出“命运轮回”。 第1步: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 第二步: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 第三步:自爱·疗愈母爱的缺失 第四步: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 第五步: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 第六步: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七步: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突破模因遗传的束缚,找回生命的力量感。 作者简介 侯玉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注册催眠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咨询师。 从业12年,拥有6000+小时的临床咨询经验和600+小时的团体带领经验。 致力于“女性”议题的发展和研究,专注于帮助女性实现从内在开始的成长。 目录 第 一部分 你的母亲如何影响了你 / 001 第 一章 代际创伤:母女关系的爱与恨\t / 003 第二章 共生的母亲:不放手的爱影响女儿一生\t / 013 第三章 消失的母亲:害怕被抛弃的原因\t / 021 第四章 自恋型母亲:享受“不完美”\t / 029 第五章 无回应的母亲:我们都渴望被看见\t / 038 第六章 拒绝型母亲:为什么你总是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t / 046 第七章 情感剥夺的母亲:缺失的照顾、共情与保护\t / 053 第八章 情感混乱的母亲:为什么你会在关系中受伤\t / 062 第九章 难言之痛:心理问题与身体疼痛\t / 070 第十章 认同母亲:你为什么和母亲越来越像\t / 076 第二部分 如何摆脱母亲对你的影响 / 083 第十一章 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t / 085 第十二章 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t / 093 第十三章 自爱:疗愈母爱缺失的创伤\t / 100 第十四章 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t / 108 第十五章 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t / 116 第十六章 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t / 123 第十七章 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t / 130 第三部分 母性的力量 / 139 第十八章 母婴创伤:成为“好妈妈”怎么这么难\t / 141 第十九章 产后抑郁:如何走出产后抑郁的阴影\t / 150 第二十章 安全依恋:妈妈这样做,孩子拥有安全感\t / 158 第二十一章 镜映:提升妈妈“看见”孩子的能力\t / 167 第二十二章 涵容:如何容纳和处理孩子的负性情绪及冲动行为\t / 175 第二十三章 心智化:心智水平高的妈妈会让孩子拥有高情商\t / 185 第二十四章 游戏:和孩子这样玩耍,让孩子具有创造性\t / 192 第二十五章 信任:通过信任,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t / 199 第二十六章 空间:“不完美妈妈”才是好妈妈\t / 207 第二十七章 表达:如何形成自己的母爱表达风格\t / 215 第二十八章 依赖与独立:在爱中分离,发展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t / 221 第二十九章 骄傲的勇气:孩子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基石\t / 227 第三十章 榜样的力量:如何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内在力量\t / 233 参考文献\t / 239 导语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这样的女性: ·她们可能有很多“他视角”的身体焦虑:担心自己身材不好、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 ·她们可能有各种奇怪的躯体化症状,疼痛、失眠、易累、缺乏活力…… ·她们遇事总是很纠结,常常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欲望、情感…… ·她们总是在迎合讨好他人,或者在愤怒中倔强地不依赖任何人…… ·她们既不快乐,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表现可能是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里,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总是处于他者和附属的位置。有很多女性认同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让这种思想世代相传。 例如一些母亲在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遭受过一些性别灾难。于是,她们会让自己的女儿也遭受同样的经历。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这样的重蹈覆辙,实在让人感觉心酸又可悲。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只要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找到创伤的源头,看见它、修复它,便可以重获生命的力量。 主题词 心理学,亲子,原生家庭,武志红,女性,疗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