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雄文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集真实性、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为一体,通过讲述故事描绘杰出党员群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深圳波澜壮阔发展的历史画卷。全书以两条紧密联系的线同时展开:一是深圳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百年风雨沧桑,党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二是深圳从寂寂无名的边陲小镇到引领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
作者简介
张雄文,湖南冷水江人,现居株洲。中国作协会员、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凤凰网和新浪网专栏作家、《特别关注》杂志签约作家、湖南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株洲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名将粟裕珍闻录》、《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蒋介石的枪杆子》、《战场上的粟裕》、《踏雪泥集》等书,作品入选《中华诗词库·当代卷》。曾获全国侗族文学“风雨桥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
目录
序言 赤潮澎湃的赞歌
上篇 萌芽
序章 天地英雄气
浸入正气的一座城
文山去后南朝月
“盛于庚子”的第一枪
第一章 灼亮的星火
霹雳一声震乾坤
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
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第二章 夜夜杀倭贼
在东江敌后开辟游击区
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的兄弟
与聂荣臻、陈毅、李先念同列的受降代表
第三章 旌旗指南粤
燃烧起战斗的火花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篇 探索
第四章 红日出东方
打扫干净屋子
土地改革的风暴
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五章 道路是曲折的
“步步架云登天堂”
宝安是香港的郊区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挡不住的诱惑
第六章 春天的序曲
动力来自农民
不同寻常的考察
中国出了个深圳市
大鹏一日同风起
下篇 奋进
第七章 拔节有声的城(上)
袁庚的胃口
荒岭上的炮声
又来了一个“孙悟空”
呼啸南下的军列
刺破青天的速度
第八章 拔节有声的城(下)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惊天动地第一槌
难忘的早春
党建的深圳样本
第九章 花园中建城市
又一个蛇口模式
黄金台上的规划师
一日看尽华夏与世界
有梦的人最美
“花匠”们的党性
第十章 一个村庄的传奇
好日子都是一点点干出来的
一杆火红的旗帜
第十一章 中国的“硅谷”
风口浪尖弄潮头
苦难铸就辉煌
间关百战佐中兴
横扫六合的“企鹅”
领飞全球的“精灵”
“企鹅”戴上党徽
第十二章 衔食而反哺
引得春风度玉关
把理想写在大地上
“战地”招展的党旗
尾声 南海潮头又东风
参考文献
序言
赤潮澎湃的赞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
诞生一百周年。沧桑风雨
,岁月峥嵘。党从浙江嘉
兴南湖走来,瞿秋白曾纵
情高歌:“赤潮澎湃,晓
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
年的沉梦。”而今潮涌百
年,党已带领中国人民从
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
,实现了瞿秋白当年热切
的展望:“福音遍天下”“
光华万丈涌”。中国共产
党风起云涌的百年奋斗史
,锤炼宝贵的经验,蕴含
丰富的智慧,提供不竭的
力量。足以令后来者明理
、增信、崇德、力行,也
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正是汲取这一源泉,
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作家
张雄文创作出了一部厚重
的献礼之作——长篇报告
文学《潮卷南海——深圳
风雨一百年》。翻览这部
36万字的书稿,我常常掩
卷沉吟,心潮起伏不已。
这部作品的角度十分
独特,分“萌芽”“探索”与“
奋进”三部分,通过讲述
故事描绘杰出党员群像,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
在深圳波澜壮阔发展的历
史画卷。全书以两条紧密
联系的线同时展开:一是
深圳党组织从无到有,从
弱到强,党的优秀儿女前
赴后继,写下可歌可泣的
篇章;二是深圳从寂寂无
名的边陲小镇到引领全国
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再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
行示范区的历史。正如习
近平总书记所言:“深圳
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
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
纸上的精彩演绎。”可以
说,这是一部主题鲜明、
别具一格的城市传记,也
是一曲赤潮澎湃的赞歌。
作者饱含敬意,以传
神之笔刻画了一个个鲜活
生动的党员形象,令人过
目难忘。点燃星火,在宝
安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的黄
学增;创建东江纵队,与
日寇厮杀在宝安山水问的
曾生;重建敌后武装,最
终迎来南下解放大军的蓝
造;实事求是,较早具有
改革意识的方苞;荒山上
炸响第一炮,创建蛇口工
业区的袁庚;宵衣旰食,
为深圳经济特区沥尽心血
的梁湘、李灏;在花园中
建城市,像花匠一样打理
华侨城的马志民、任克雷
;倾心高科技领域,为中
国的“硅谷”崛起而竭尽心
智的任正非……还有一大
批义无反顾回馈国家的援
藏援疆、对口帮扶和支援
湖北抗疫的基层党员。他
们都是视死如归、顽强奋
斗、忘我奉献的英雄与典
范,既属于深圳,也属于
全党。他们的故事读来令
人回肠荡气,心向往之。
张雄文是一名以写作
粟裕等开国将帅传记而知
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曾是
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研班
学员,是经过我批准入校
的。他在鲁院学习期间,
我因为工作很忙,除了课
堂授课、组织活动,和他
单独交流不是很多,但一
直很关注他的成长。他从
鲁院结业回湖南后,山高
水远,我们也难得见上一
面。微信联系时,我每每
叮嘱他要多写。他也比较
扎实和勤勉,拿出了不少
有影响力的作品,《潮卷
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便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部
,令我十分欣慰。
因而,他请我为这部
书作序时,我欣然允诺:
一则为他的新书付梓真诚
祝贺;二则期望他在文学
之路上继续埋头耕耘,创
作出更多文质兼美、富有
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精品力
作。
邱华栋
2021年4月2日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
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
导语
本书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书,以中国共产党在深圳一百年间波澜壮阔的传奇往事,及其叱咤风云的杰出代表人物为主线,全景式展现深圳共产党人在战争与和平年代前赴后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特别是首创经济特区,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之一的英雄画卷,讴歌了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强国富民的丰功伟绩,以及深圳“闯”与“创”精神的责任担当。
该书稿浓缩的深圳在过去一百年间翻天覆地沧海变桑田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弱到强自强不息跨入世界先进之列的缩影。书中记录的发生在深圳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与人物,我们曾经在书刋中读过并为之振奋过,现在,当将它们用历史的经纬线串连起来,一併重温,内心油然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热血沸腾,思绪万千。
精彩页
第一章 灼亮的星火
霹雳一声震乾坤
上海的这个7月格外热。
阳光从滚烫的天空倾泻下来,街面像着了火,弄堂、屋宇、店员与行人都像在蒸锅里。路边法国梧桐的阔叶早蜷曲起来,仿佛瑟缩在冻风时作的寒冬。黄浦江也似乎热得凝固起来,没有了往日的喧腾与聒噪,甚或江面穿梭的轮船汽笛声也低了几分。
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热度似乎更高出一大截,青瓦屋顶上蒸腾的热焰,仿佛能点燃整个天宇。这栋闹市中幽寂的石库门建筑一楼客厅里,洋溢的是另一种火热:13个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人,正燃烧着改天换地的激情,准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这是一串后来熠熠闪烁的姓名: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团烈火,等待烧掉眼前黑暗、肮脏与屈辱的旧世界,烧出一个劳苦大众翻身的簇新中国。
会议最后一天,这群年轻人机警地嗅出危险,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远山苍碧如黛,湖面波光潋滟,水鸟偶尔起落。“同意党的纲领和决议的请举手!”主持人面色凝重,低沉的声音明显有些激动。
毛泽东眼里炯炯放光,未有丝毫迟疑,“唰”的一声举起了右手。董必武举起了右手,陈潭秋举起了右手,王尽美举起了右手……掌声热烈响起来,两只白鹭纵身而起,向云端疾飞而去。
这是1921年的7月。白鹭们不知道的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全新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这是苦难中国沉沉暗夜里一抹希望的亮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的宝座,“城头变幻大王旗”已十年,中国却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则列强常欺凌,内则军阀相攻伐,国家积贫积弱,百姓命如草芥,常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对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而言,唯一变化的是,新安之名复称宝安而已。
军阀陈炯明多年盘踞东江一带,与其他军阀你攻我伐之余,日夜惦记着百姓们本已枯瘪的口袋,几乎无时不捐,无物不税。老百姓即便是晒干了的海鱼,也要被挤出几滴水来。宝安县城南头与前清一样污浊不堪,烟馆、赌馆、妓院林立,十里外便能闻到鸦片的味道。乡间则有与官府勾结的劣绅横行,西路的福永、沙井、新桥、松岗和公明一带便被陈炳南、文侣臣和曾亦樵三大霸把持。农民每天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剧:欠租税被凶蛮的兵丁毒打,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卖儿女抵债,不容分说被捆绑去陈炯明部队做壮丁。更惨的是被拐骗或被直接掳掠做了“猪仔”,以3至8元一人的价格卖到南洋。
“长夜漫漫何时旦?”春秋时人宁戚。的呼号,也是此时深圳百姓的哀号。作家夏衍则似乎在回复他们的哀号:“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南湖游船上升腾的红色光亮,很快将点燃英雄气纵横的这片后来叫深圳的大地,一幅如火如荼的画卷即将缓缓展开,南海上一层高过一层的巨澜也即将汹涌、激荡开来……
13个年轻人走下南湖游船不久,一个在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就读的青年学子,在珠江边的霞光里肃然举起了右手:“我志愿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从千万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最早呼应南湖游船的志士之一。第二年,他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全国最早的党员之一。
“组织上决定派你去宝安,把那里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搞起来,培养一批农运骨干,发展党的组织,现在征求你的意见。”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青年学子坐在了一个身着中山装的汉子面前,汉子面色沉着里透着严肃,语气却有如桌上茶杯里袅袅升腾的热气般和善,说话带着男中音的磁性,令青年学子瞬间没了紧张感。
“我服从组织安排!”青年学子的话铿锵而简洁。
“很好,组织上还会安排龙乃武、何友逖同志和你一起去,你们的公开身份都是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龙乃武也毕业于讲习所,你应该认识。”汉子微笑着说。
“认识,”青年学子笑了,“不过他是第二期,比我晚了一期。”
这是1924年秋天,一栋坐南朝北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二楼屋子里,中共广东区委一位负责人找青年学子谈话。
青年学子叫黄学增。他早已从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毕业,一年前受党组织派遣,到广州郊区花县的乡村宣传发动农民,建立农会,风雨里磨砺多时,脸庞晒黑了不少,也成熟了许多。
P18-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