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偏远贫瘠,与蛮族为伍,一个撮尔小国究竟如何在春秋乱世中逆势崛起,又并吞八荒、一统天下? 这本书浓缩了秦朝500多年的兴衰史,作者所采用的史料均出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资治通鉴》以及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著作以及历朝历代的考据、评论。作者熔众家之言为一炉,重点撰写了大秦帝国的兴起与统一全国的艰辛历程。尚武、崇智、礼遇人才、创新体制,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与六国交战逾两百多年,终令秦始皇雄视天下。 唐代杜牧曾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从荆轲刺秦到焚书坑儒,从赵高弄权到残害忠良,横征暴敛和残酷屠杀致使忠贤扼腕,士人离心,民众敢怒而不敢言。即使秦政权收天下兵器,铸十二尊金人,仍然挡不住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的起义军;即便秦政权焚书坑儒,禁锢天下的思想,却不承想亡在不读书的刘邦、项羽手中。短短十数年,秦国从天下无敌到迅速灭亡,在风起云涌的大起义中仓皇谢幕。 这本书串联起历史的断片,让你连贯而全面地领略一个真实的大秦帝国。秦朝,原来是这样。 作者简介 醉罢君山,本名郑文州,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品有《血战天下:战国全史》《西汉原来是这样》《东汉原来是这样》《春秋无义战》《大唐帝国的扩张》等,擅长还原历史中最令人血脉贲张的景象,文字里激荡着昂扬奋发的铁血精神和思辨特质。 目录 一 从亡国到复国 二 韩原之战:迈向大国之路 三 蜜月时代 四 殽山:挥不去的噩梦 五 东方不亮西方亮 六 沉闷的拉锯战 七 麻遂之战与迁延之役 八 在春秋与战国之间 九 雷神之锤 十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十一 时势造英雄:商鞅入秦 十二 史无前例的大变法 十三 改革家之死 十四 屌丝逆袭:张仪的励志故事 十五 新战略:连横VS合纵 十六 志在长远:秦灭巴蜀之役 十七 无节操的外交 十八 化险为夷:政坛不倒翁 十九 扛鼎而死的秦武王 二十 自投罗网:诱拘楚怀王 二一 千里伐秦:孟尝君的壮举 二二 伊阙:魏韩的伤心记忆 二三 日落东方:齐国的没落 二四 渑池:没有硝烟的战场 二五 横扫楚国:战神白起的表演 二六 割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二七 阏与之战:两军相逢勇者胜 二八 土鸡变成金凤凰 二九 至强之矛与至强之盾 三十 从大决战到大屠杀 三一 邯郸:啃不下的硬骨头 三二 点石成金:投资大师的杰作 三三 吕不韦的时代 三四 杀无赦:嬴政的铁拳 三五 李斯与韩非 三六 硬实力与软实力 三七 统一的序幕 三八 风萧萧兮易水寒 三九 东方诸侯的覆亡 四十 始皇帝及其帝国 四一 开边与遇刺 四二 焚书坑儒:秦之暴政 四三 沙丘之变 四四 大泽乡起义 四五 陈胜之死 四六 绝代双骄:刘邦与项羽 四七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四八 大秦帝国的谢幕 大事年表 导语 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 著名历史作家醉罢君山经典之作! 从辅佐霸业到成就帝业,商鞅之法,两千年未变。 从万国“联邦”到一家“大统”,统一之中华,肇始于斯。 从璀璨盛极到轰然崩塌,统治无道,家国陨落竟快如流星。 精彩讲述,酣畅点评,用故事串联历史,带你回到那个活生生的大秦帝国! 精彩页 一 从亡国到复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是《老子》的一句话。 简洁,却充满真知灼见。 大帝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国亦然。从开国到一统天下,秦国花了将近七百年的时间,几多沉浮,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几多艰辛,唯一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铁血文化,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坚韧品质,是吞吐天地的无限雄心。 秦国的君主们把自己家族的谱系上溯到远古时代的颛顼大帝,他是黄帝的孙子,也是赫赫有名的“三皇五帝”之一。显赫的先祖背景固然令后人深感光荣,但细究其族谱,却又令人有几分狐疑。 一般说来,族谱都是以男丁相传,秦的族谱却不然。从颛顼大帝往下传了N代后,冒出个女子唤作女脩,女脩吞了一枚玄鸟蛋,生下儿子大业。这听起来像是东方版的圣母马利亚,未婚而先孕,带着某种神迹而孕。倘若以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大业才是秦的真正先祖,他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来路不明。 大业的儿子大费,在历史上也是个人物。他与大禹一同治水,后来大禹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便让他去管理山林鸟兽,大约是因为他总躲在树荫下,故而又被称为“柏翳”,后来又称为“伯益”。帝舜赐给大费“赢”姓,后来的秦、赵两国都是属于赢姓,大业、大费就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大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夏启建立夏王朝,大费(伯益)在与夏启的斗争中败北,死于非命。 我们跳过夏、商两代漫长的历史,把时间快速推进到西周。 时间大约是公元前870年,正是周孝王当权的时代。在犬丘(甘肃天水西南),居住着一个名为非子的养马师,他是大费的后裔。这时的犬丘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西周已开国近两百年,正是由盛而衰的时期。周孝王上台前,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进攻,首都镐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临时迁都到了犬丘。 由于战争频频,马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非常重视马匹的牧养。周孝王想找个养马能手管理牧场,有人就推荐说,非子这个人特别会养马。天子十分高兴,召见非子,派他去管理淠河、渭河之间的牧场。非子不负所望,在他悉心管理下,牧场的马匹大量繁殖。 鉴于非子为国家作出特别的贡献,周孝王封了一小块地给他,这块巴掌大的地就叫秦。数百年后秦国统一了中国,不过在周孝王时,秦国并不是一个诸侯国,只是西周的附庸国罢了。依照西周礼制,附庸国的面积,方圆不超过五十里。谁又能料想得到,毫不起眼的秦国,后来竟成为周王朝的掘墓人。 作为周王室的附庸国,秦国的任务之一是安抚西戎蛮族部落。 周孝王去世后,周夷王即位,随即对戎人发动大规模战争,缴获甚多。此役后,西北边疆略为安定,故而秦国与蛮族相安无事,颇为清闲。但好景不长,到了周厉王统治时期,政治混乱腐败,暴虐无道,激起诸侯的叛乱,西戎蛮族也乘机反叛,从此西方开始进入混乱无序的状态。蛮族人频频发动进攻,弱小的秦国,正是在与西戎蛮族不问断的战争中,铸就了铁血国魂,一步步迈向强大。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他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位中兴名君,力图重振周王室的辉煌。上台伊始,周宣王便频频用兵,先是讨伐北方的犭严狁(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戎狄部落),继而南征淮夷。 在伟大的周宣王的感召下,秦国第四任君主秦仲摩拳擦掌,主动请缨讨伐西戎。宣王大喜,任命秦仲为大夫,率自己的族人反击西戎。秦仲一腔热血,忠心可鉴,只是这时的秦国不过是个弱小的附庸国,军事力量远不能称强大。在如狼似虎的西戎人的反扑下,节节败退。 宣王六年(前822),这是秦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刻。西戎人反客为主,攻入秦国,秦仲拼死抵抗,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战死沙场,秦国沦陷。 刚刚立国五十年的秦国,就这样悲壮地灭亡了。 倘若不是秦仲有几个有出息的儿子,未来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秦国就不存在了。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