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佛罗伦萨的国家博物馆里,有一座米开朗琪罗称之为“胜利者”的大理石雕像。这是一个裸体青年,长得身材匀称,低低的前额上覆盖着卷曲的头发。他笔直地站着,单膝跪在一个大胡子俘虏背上。俘虏蜷曲着身躯,头像牛一样伸向前方。但胜利者并没瞧着他。正要手起刀落之际,胜利者住手了,把略显凄苦的嘴巴和犹豫不决的目光转了过去,手臂弯向肩膀,身子后仰。他不再需要胜利,胜利让他恶心。他虽是征服者,而他自身也被征服了。
这个表示怀疑的英雄形象,这位折了翅翼的胜利之神,是米开朗琪罗的全部作品中唯一他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作品。他推心置腹的密友达尼埃尔·德·沃尔泰拉想用它装饰他的灵台,因为那正是米开朗琪罗自己,是他全部生涯的写照。
痛苦是没有止境的,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时是由于世事无常,如贫困、疾病、命运的不公、人类的恶意相向等;有时则源于人的本身,他也同样可悲和无奈,因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存在。他不曾要求活着,也不曾要求成为他现在这个样子。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属于后一种。他有力量,得天独厚地生来能战斗,且能战而胜之。他胜利了。可是,怎么回事?他不想胜利,这不是他的愿望。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有英雄的才能,却没有英雄的意志;有强烈的激情,却没有这样的愿望。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矛盾!
不要以为我们在许多伟大之外又看到了另一种伟大!我们永远不会说因为一个人太伟大,世界就不能让他感到满足。精神焦虑并非伟大的标志。甚至在伟大人物身上,如果个人与世界之间、生命与生命法则之间缺乏和谐,则难以成就其伟大,反而是其弱点。——为什么要竭力掩盖这种弱点呢?软弱的人难道就不值得爱吗?——其实他更值得爱,因为他更需要爱。我绝不会把英雄抬到高不可攀的高度。我讨厌怯懦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敢正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应该告诉太容易被响亮的词句和幻想蒙骗的民众,唱高调的谎言不过是怯懦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待它,并且爱它。
我要在此介绍的悲剧性命运,表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人的内心,不断吞噬着人的生命,直到将它完全毁灭。这是人类伟大族群最强有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一千九百年来,我们西方世界充斥着他痛苦与信仰的呼号。他,便是基督徒。
将来,多少个世纪过去之后,会有一天——如果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个尘世的话——总有一天,未来的人类会俯身在这个种族绝灭的深渊旁,如同但丁俯身在第八层地狱的火坑边一样,心里怀着感叹、厌恶和怜悯。
但是谁能比我们对此感受更深呢?从孩提时代起,我们便对这种苦恼深有体会,我们亲眼看到我们最亲爱的人在那儿苦苦挣扎,我们的喉咙已经尝到了基督教悲观主义呛人而又醉人的味道,有时,在怀疑的时刻,我们不得不做出努力,才不像其他人那样被天国虚无的幻象弄得头晕目眩!
上帝啊!永恒的生命啊!你是下界受难的人们的庇护所!信仰往往只是生活中缺乏信心的表现,对将来、对自己缺乏信心,失去勇气和欢乐的表现!……我们知道,痛苦的胜利是多少次失败才换来的!……基督徒啊,正是为了这一点我才爱你们,因为我可怜你们,同情你们,赞赏你们的忧伤。你们使世界变得愁苦,却又把它装点得更加美丽。如果你们的痛苦不复存在,世界便会显得更落寞。现在是懦夫的时代,他们在痛苦面前瑟瑟发抖,大叫大嚷地索要幸福的权利,而这种幸福往往是他人的不幸。我们应该敢于正视痛苦,尊敬受苦的人。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何尝不该获得赞颂?这两者是姐妹,同时也是圣者。它们锻造世界,充实伟大的灵魂。它们是力量,是生命,是神明。谁要是不兼爱欢乐和痛苦,便是两者都不爱。谁懂得品尝它们,便能体会活着的价值和离开人生的甜蜜。P48-50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20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作品有《名人传》《母与子》《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共讲述了三位名人,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俄国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
贝多芬:一个被命运捉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他的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但他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世俗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耄耋老者,客死他乡。
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从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他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他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七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他从小爱好音乐,醉心于托尔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其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的自由、民主与光明,与黑暗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为三位名人谱写的英雄史诗:第一位是身患残疾,孤独贫困,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的作曲家贝多芬;第二位是生于忧患,受尽磨难,给人类留下不朽艺术品的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第三位是不肯安于富贵,愿为天下黎民献身的小说家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共讲述了三位名人,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俄国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