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昕,1983年生,吉林蛟河人。文学博士。2013年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和批评,有学术专著《西北偏北之诗》、诗论集《刺青简史》、随笔集《补饮之书》。担任《新诗评论》(北京)编委、《飞地》丛刊(深圳)编辑,主编2013至2015年诗歌年度选本《诗歌选粹》、《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北京青年诗会诗选》(2017)等。
导言 没有拜物教的物神
土星,噩梦,语境
复写,转换,自救
惰性,情结,梦想
元素,讲述,物神
第一章 水和欲望的五重根(1955—1967)
慢:圣恋
镜:自恋
浪:血恋
柔:父恋
渴:她恋
第二章 建筑师的空间语法(1978—1984)
空白练习曲
建筑学转向
空间诸形态
伦理学泥团
诗性微积分
第三章 火的意志及其衰变(1985一1993)
淡季,或烘烤主义机器
认识论断裂,或火的重建
魔鬼化,或以头撞墙
诗歌月经期,或爱情话语
双重匮乏,或双重火焰,
第四章 游吟之气:词的跃迁史(1994—2000)
散文时代,晚期风格
晚期风格,千座高原
干座高原,呼吸之间
呼吸之间,双轴范式
双轴范式,目光之城
结语 汉语好人
昌耀简明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昌耀是当代重要的一位诗人,也是被诗歌界广泛认可的一位大诗人。在张光昕著的《昌耀论》从诗歌创作的视野对昌耀及其作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旨在探寻昌耀精美诗歌文本之后的人生,通过对昌耀诗歌的审美分析,以及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探究,对西部诗人昌耀苦寒的一生以及生命中的波澜,及他在种种境遇下进行的创作做了一个整体上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