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咸炘(1896―1932),字鉴泉,号宥斋,书斋名曰“推十”,四川省双流县人。自幼承家学陶冶,从父、兄授读,1916年学成,教于尚友书塾。博览群书,精擅史学。历任成都敬业学院、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校系主任或教授。善学善教,勤于著述,已成书总数有近千万字之多,总名《推十书》。
《部次流别以道统学(刘咸炘目录学论集)》为《大家学术》之一。
刘咸炘的目录学研究贯通了从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直至清末的目录学史研究,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重要的目录学文献及郑樵、章学诚等人对目录学、校雠学的观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辨,从部次流别以辨体知类,归于以六艺统群书、以道统学。不但提出了很多不同于既往陈说的新观点,更对整个中国目录学史的发展、衍变做了爬梳和总结。
刘咸炘的《部次流别以道统学(刘咸炘目录学论集)》以他编写的《目录学》为代表,贯通了从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直至清末的目录学史研究,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重要的目录学文献及郑樵、章学诚等人对目录学、校雠学的观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辨,继而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前人的一系列观点以及相对完备的体系。其中《内景楼检书记》则以刘氏所见小学、经学门类部分典籍为代表,可以体现他在实践中对具体书籍的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