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找茶就是找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德亮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个六安三种茶

提到六安,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安徽省六安地区所产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其实以“六安”为名的茶品还包括“六安篮茶”与“六安骨”,三者分别归属于绿茶、黑茶、青茶(即乌龙茶)等三种截然不同的茶类。而今天市面上炙手可热的“老六安篮茶”,也非产自安徽六安,而是来自安徽祁门县的芦溪与溶口两乡;至于“六安骨”则源自福建安溪。这三种茶品各自发展出不同的传奇。

“六安瓜片”是一种外形与剖开的香瓜片相仿、色泽翠绿的“片形”绿茶,也是绿茶中唯一一种全由叶片制成、不带嫩芽和茶梗的茶品,采摘时间也较其他绿茶稍迟,通常以谷雨前后采制为最佳。

“六安瓜片”外观特别明亮油润,冲泡后香气高扬,茶汤柔软而鲜醇回甘,上品且带有熟栗般的清香。产地包括安徽省的六安、金寨、霍山三县,尤以金寨县齐云山所产瓜片为上品。开汤后,茶香往往雾气蒸腾,又称“齐山云雾瓜片”。

而“六安篮茶”则是用竹篓包覆的黑茶,以“六安瓜片”为基础,先经过杀青、揉捻、晒青、烘干、筛分与撼簸等工序制成瓜片后加重焙火,经过烘焙、夜露、熏蒸等繁复工序,再蒸压放人小竹篓内,装篓后还得再烘一次;完成后仍须贮存至少3年,释放出最佳风味后才可出售。由于贮藏方式与暗陈的色泽都与普洱茶相当类似,因此近代学者多半将其与普洱茶同列为黑茶类,以别于“六安瓜片”的绿茶类。

如同“越陈越香”的普洱老茶,“六安篮茶”也以20世纪50年代以前、私营茶号产制的最为抢手,称为“六安龙团”。其中以“孙义顺”字号最老也最为著名,茶品以竹篓包装约500克后,上面再覆以竹叶,并以长牙签封装,以全干仓贮藏至今。由于陈期多已超过60年,价格也高不可攀。

“孙义顺老六安”可说是所有陈年老茶中包括普洱茶在内,所附“茶票”与“玄机”最多的茶品了。包含面票、底票、内票、茶团内的药票以及一枚如假包换的“秋叶”等五票。显然,早年为了防止仿冒,可说煞费苦心,却仍不敌数十年来的猖獗仿制。内票中“假冒本号招牌男盗女娼”的警告用语,也丝毫不起作用。

“孙义顺六安龙团”大红色的内票上印有“近有冒称本号甚多,凡赐顾者请认秋叶招牌为记,庶不致误”等文字。其中“秋叶招牌为记”始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包装的竹笋叶壳,也有说是指秋茶,待拆开后才真相大白,原来包装内真藏有一枚秋叶,令人莞尔,也不禁赞叹当时遏止仿冒的用心。

明朝闻龙曾在《茶笺》中指出“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而早年“六安篮茶”大多流行于广东,据说也是因为清朝时,有来自祁门的医师在广东佛山行医,由于当地夏季闷热易造成中暑或肠胃不适,医师多以“六安篮茶”代药。消暑解毒的功能更使得六安茶声名大噪。

尽管六安篮茶与普洱茶同样由绿茶紧压,并且后发酵成为黑茶,但由于产地与原料不同,二者无论口感或喉韵皆大相径庭。我手中就藏有友人馈赠的20世纪40年代“孙义顺老龙团”,茶品明显油光十足、黑亮香醇,紧结不松散。迫不及待地剥开冲泡,红琥珀色的茶汤与一般普洱陈茶的枣红色明显有别,且表面泛起明镜般的浓亮油光,入喉后舒扬的茶气与甘醇仿佛渗透至灵魂深处,令人难以忘怀。尤其入口略苦爽后再回甘,待第六泡以后转为甜醇,陈韵更在唇齿之间留下迷人的香气,最能显现“老龙团”无可匹敌的魅力。

至于与安徽六安完全扯不上关系的“六安骨”,则是外观十分罕见、只见茶梗而不见茶叶的“茶梗茶”。缘于计划经济时代,茶叶有出口限制,安溪铁观音大多带着茶梗销往海外,如马来西亚等地。茶行收货后先摘除茶梗才贩售,拣下的茶梗不舍丢弃,经过烘焙后,竞冲泡出带有火香的温顺浓醇的茶汤。茶梗加上30年以上的陈化加持,所泡茶汤更具丰姿与熟韵,入口的甜稠与饱满感丝毫不输给“六安龙团”,于是成了深受海外华人喜爱的“六安骨”或称“六安枝”。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口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成茶不必再配上茶梗,“六安骨”也从此消失。目前存留的极少量老“六安骨”,则被当成古董普洱茶般炒作,这应是安溪魏荫当初始创铁观音茶时所未曾料及的吧?P2-5

作者简介
吴德亮,茶艺家、诗人、作家、画家、摄影家,至今已出版著作共30余本。台湾地区花莲客家人,台湾地区中兴大学法律系毕业。曾获“很好青年诗人奖”,台湾地区茶协会“杰出茶艺文化奖”等。近年来,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广与研究,常不辞辛劳,千里跋涉,找茶、写茶、画茶,被各大媒体誉为“茶叶达人”。现为“多方面艺术家联盟”召集人,台湾地区陶艺学会顾问。
目录

序 剑及履及的茶故事

卷一 茶来茶去

 一个六安三种茶

 富士山下茶飘香

 春访金谷茶乡与樱花共舞

 在龙猫的故乡寻访狭山茶

 在月亮的泪光中看见茶

 茶席在姹紫嫣红茶园间

 台湾红茶的故乡日月潭

 小叶红茶在台崛起

 在福建土楼看见『台湾美人』

 『美人』也疯狂

 最美的茶乡

 从夏威夷大岛来的茶

 冰岛找茶

 普洱茶王『福元昌号』品赏记

 透过镜头爱上茶

 泡茶养生说

 三月柚花入茶香

 老来学茶圆茶梦

 凤凰老茶

 鹰扬土楼茶乡

 前月浮梁买茶去

 寻找阳羡千年贡茶的辉煌

卷二 茶香与诗画共舞

 茶香在诗画间舞动

 走过悠悠岁月的茶票纸

 禅语如金

 大红袍漆器茶盘

 锔补重生的陶杯

 村长伯的茶陶成绩单

 蝙蝠车上的野溪岩矿

 凤山访壶看见『牛吃饼』

 金银璀璨台湾新柴烧

 古厝茶香

 古厝双桥老茶厂

 纪州庵文学茶馆

 明月相照竹里馆

 极简中的圆满自在

 黑白变彩色的茶则人生

 烈火共舞岩矿

卷三 马背的下午茶

 红色阿比西利亚

 马背的下午茶

 猫们的下午茶

 大眼舢板凳

 金玉满堂油菜花

 屋顶上的捕鱼手

 银格钢笔中的如金秋色

 骚人多爱茶

序言

剑及履及的茶故事

生活是个大道场,我一向这样以为,就像夫妻是人生最大的修持一样。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到哪儿去、跟谁相会又怎么谈话等,哪一处可以马虎?然而,大多数人并不重视生活,只重视存活,随俗而行、无可无不可者比比皆是,生命也就如此蹉跎殆尽,错失许多好景致、好机缘。

当然,这样的随俗也有好处:省心省力。在一定的封闭性的价值体系中,相濡以功利、以色欲、以贪嗔,依然虎虎生风。如此种种,倒也肥润爽口,了无遗憾。

但是,依然有人觉得人生不应该如此,要活得生动些、明白些,为此付出的代价也要多一些。其中之一,便是吴德亮。

德亮以茶闻名,显而易见。他似乎为茶而生,而活,而境界。缘定三生,命中注定。

茶事是说不尽的,且看他,举凡饮茶、找茶、茶人、茶景、茶史、茶经、茶乡、茶路、茶餐、茶点、茶窑、茶壶、茶杯、茶瓶、茶罐、茶友、茶疗、茶补、茶诗、茶文、茶馆、茶票、茶书、茶价、采茶、焙茶、老茶、新茶,乃至茶之死、茶之活等,无一不诉诸笔端,真可谓“茶气蒸腾,茶天茶地”。人间岂复有比吴德亮更“茶”者?

数十年前,拙作中曾有《茶道一得》一文,并无新意,只说茶道似有道而无道,喝茶而已,口齿生津便已然大备,何须多事?是因从来就不讲究茶道,更无茶事之想。光顾茶庄,稍贵则望然而去,从来不以品到数万元一斤的比赛茶之类而得意,反倒为了原先所嗜价廉之茶为人炒作至价昂抱憾,渐渐更不顾茶事。饮食一道,固有贵贱。茶之身价有飙至数百万元一斤者,岂能如此走火入魔?真乃去道日远。容我说一句不怕冒犯的话,要惜福啊!自此,但可以饮水终吾身也,与茶相去更远,只肯读读茶诗、茶书而已。

那时,福州有作家聚会,一路听福州朋友大谈当地茶经,以“茉莉香片一斤数万元人民币至数十万元人民币”相告,暗中心惊不已。以我早年经验,茉莉香片是最不善饮茶者的嗜好,依此而观,茶之正道欲寻也难矣。于是闭口不言,悄然而退,以为此生与茶无缘矣。

是夜,在饭店大厅见一人与几位朋友高谈茶经,说起某处某茶如何寻得,某茶又自十数元一斤被炒作到几十万元一斤,又说某茶其实不是某茶,而是某某茶因某人某事而成如此之某某。所云如此种种,引人入胜,我就成了座中一员。此人嗓音宏阔,兴致盎然,仅谈茶事便数小时不疲不倦,题材从无重复,句句推陈出新,非茶不语,有语皆茶。细看此人,面色红润,健硕朴实,当属旅途阳光留痕。凡出门,则戴一顶宽边帆布帽,话语诚恳,一派天真,笑容常在,泰然自若。私心甚怪之,便与论交,问题层层,俱得一一作答,自此方知茶之一道未必宽袍大袖者之专利,也许尽弃斯文,方得真意。如此论茶,复古开新兼而有之,颇有几分当年退之先生“文起八代之衰”的气息。于是乎,在闽期间便追随德亮左右,或直问或旁听,玩味再三。

德亮随身携带茶叶、茶具,旅途中谈得兴起,便为在座朋友泡茶,杯杯都有来历,用心品尝,果不其然。最有趣的是,每一种茶都有故事,名川大山问数百年缭绕盘旋,尽是乡野奇谈。更让人惊讶的是,德亮剑及履及,常常不辞路远辗转艰难,烈日风霜中,见之识之饮之而后以为快。为一茶之得而愿付出偌大代价,这是常年只能蜷身书斋中的我难以想象之事。而在下平素贪杯,酒后涂鸦相赠,德亮郑重装裱,悬之于他专用之茶室,令我受宠若惊。尔后论交,便在茶气氤氲中尽谈茶事,却俗忘尘,一杯又一杯,居然一如多年旧识。茶逢知己干杯少,何必有酒?

德亮是真“茶人”,自茶而入万事,自万事复入茶道,不拘泥不伤雅,用心专注,自成一家。我与德亮相与结缘,他引领我走出书斋,得见天地未曾具想之一隅,衰年偶得,大喜过望。

某日,获德亮邀约赴新书发布会,方知此人早已盛名远播,一时冠盖云集,交相称誉。凡有茶事,德亮多有参与。茶界众生——种茶、焙茶、贩茶、饮茶者无不来往接纳,识浅如我方才认得此人真非一日之功也。发布会现场,他居然不以寡陋视我,坚请上台,于是不免锦上添花,从而敬奉一名号,日“有茶氏”,众友热烈鼓掌相挺。从此,伏羲、有巢、有熊、神农之后,更添一“有茶”,意以为真得其人其趣。蒙德亮欣然赏收,吾之幸也。

德亮有新书,名为《找茶,就是找故事》,乃以附丽为序。

9月27日

内容推荐

著名茶人吴德亮的人文茶画摄影散文集《找茶就是找故事》。作者通过灵动的文字、传神的取景、曼妙的画笔,为您呈现令人着迷的缤纷茶世界。茶文、茶画、茶图,台湾茶叶达人的精彩演绎。文字让人击节较好,画作让人赏心悦目,摄影记录茶叶人生。透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影变化,传达味蕾释放的感动,感受茶香曼妙的韵味风采。以现代茶人的视角,寻找茶叶的本真性情。

编辑推荐

《找茶就是找故事》是吴德亮人文茶画摄影散文集。作者用生动的文字,传达味蕾释放的感动,感受茶香曼妙的韵味风采。透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影变化,呈现镜头下、画笔下令人着迷的缤纷茶世界。内容全面,文字通顺,图片精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共分三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