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转型--基于社会福利视角的分析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刘晓辉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内容与结构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第二章 汇率制度选择的文献回顾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主流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与标准述评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与标准述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与标准选择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选择

 第二节 汇率制度选择标准:社会福利与微观福利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标准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福利标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的开放经济:几个特征事实

 第二节 FDI资金流动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与汇率制度选择

 第三节 非FDI资金流动下的人民币最优汇率制度弹性模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目标与最优弹性的经验估计

 第一节 人民币实际目标法与价格稳定目标再讨论

 第二节 人民币最优汇率制度弹性的经验估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型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型的策略选择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型的风险分析

 第三节 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新的千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及其制度安排或制度选择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制度如何选择、如何完善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首先,作为一种动态的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过程,汇率制度选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存在适合所有国家或一国所有时期的汇率制度安排,因此一国在任何特定的历史时期都面临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其次,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既没有说明“更富有弹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也没有说明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究竟应该多大或者达到什么程度才是“更富有弹性”的。更为重要的是,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仍然没有明确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说明究竟应该以什么标准来指导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和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再次,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把握好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忽视汇率稳定给宏观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也不能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而导致目前的制度安排又再次回到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因此,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着内在的稳定性要求与灵活性要求之间的冲突,或“左”或“右”非常难以抉择。这就需要进一步论证究竟什么样的汇率制度类型或制度安排能够比较好地协调这种矛盾。

最后,我国在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时还将面临人民币汇率制度如何转型问题:即,究竟是采取自愿的或平稳的转型方式,还是为危机所驱动被动地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型?如果选择自愿转型或平稳转型,那么,我国究竟是激进地推进这一进程还是应渐进地推进这一进程呢?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型之时,我国又将面临哪些风险因素呢?这些重要问题都是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以上述基本问题为导向,本书在回顾已有汇率制度选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应该围绕一个明确且合理的制度选择标准(目标函数),利用恰当的、能基本反映或抽象出一国开放经济基本现实的分析框架(约束条件),将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转化为一个带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来展开讨论。在这个逻辑切入点下,本书首先根据已有文献考察了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和制度选择标准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然后根据不同分析框架本身的特征和我国转型经济时期的基本经济现实和发展战略,分析论证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制度选择标准问题。本书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应根据当前一段时期内中国开放经济的基本现实或主要的特征事实,以我国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制度的选择标准,在M-F-D分析框架下来展开论证和研究。

在这个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指导下,本书抽象了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以来我国开放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事实,然后,根据我国开放经济中FDI形式的资本流动在目前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特征事实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严格管制的基本现实,分别构建了一个确定性的静态模型和一个随机模型,考察了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导向和最优汇率制度弹性,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第一,在FDI形式的资本流动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应采取大幅度升值的策略,否则会导致我国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急剧衰退和收缩,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

第二,在FDI资金成为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主导形式的条件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无效的;而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产出、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影响方向与资本自由流动下的经典情形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如果我国要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以此实现价格的稳定目标,从而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那么更具弹性的或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就是必须要考虑的制度安排形式了。

第三,由于长期以来币值稳定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际上为我国货币政策同时指定了两个名义锚,即(隐含的)汇率锚和货币总量锚,币值稳定这个最终目标本身就是内在冲突的。本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我国应该对1994-2005年期间所实行的“实际目标法”进行适时的反思,依靠外需的经济发展战略应逐渐淡化了。并且,我国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应该以价格稳定作为基本标准或目标,适时进行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

第四,本书构建的理论模型还指出,在我国外汇市场缺乏深度和弹性的情况下,某一形式的中间汇率制度安排是存在的,它不仅取决于我国的经济系统参数,也取决于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冲击和资本管制程度。并且,人民币最优的汇率制度选择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

第五,根据理论模型,本书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对人民币的最优汇率制度弹性进行了经验估计。结果表明,这一最优的制度弹性约为40.02%,这意味着我国应该实行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安排。

理论模型和经验证据表明,我国应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但是,一方面,在FDI形式的资金流动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大幅度的升值策略可能导致我国产出和价格的急剧收缩,从而带来社会福利损失;另一方面,国际上汇率制度转型的经验也表明,渐进平稳的汇率制度转型能够保证一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实现一国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并且,由于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迅速增加汇率形成机制弹性和人民币急剧升值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本书认为,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该采取渐进平稳的转型策略,然后再逐渐放宽汇率的波动幅度或波动区间(如每年3%-5%),不断增加汇率制度弹性。

最后,本书简要讨论了在人民币汇率制度转型过程中我国可能面临的转型时机选择、微观经济激励、银行体系不稳定性、货币错配和新的货币政策名义锚选择等因素所带来的转型风险。

编辑推荐

本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渭蓝本,作者在吸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围绕人民币汇率及汇率机制问题所出现的争论和宏观经济现实,运用大量的学术资料和统计数据,对汇率制度、汇率制度选择等基本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地回顾了传统经济政策分析视角下的汇率制度的传统争论和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和制度转型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