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记/童趣文学新课标名著阅读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法国)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导读

你一定在夏天见到过蝉,听过它的歌声,但你知道它其实是耳聋的,根本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吗?你也一定知道它会在天气变冷的时候死掉,但你知道它风光几十天的背后,是四年的地下蛰伏吗?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炎炎夏日,蝉除了整天唱歌之外,并不做任何事情,而蚂蚁则忙碌地储藏食物。大雪纷飞的冬天来了,蝉没有一点儿食物,只有跑到邻居蚂蚁家去借一些粮食。结果却被蚂蚁奚落了一顿。

蚂蚁骄傲地问道:“你夏天干吗去了呀?”蝉回答道:“整个夏天我都在歌唱,实在是太忙了。”

蚂蚁不客气地说:“原来你夏天唱歌去了呀!好哇,那么你现在跳舞去吧。”然后,它就转身不理蝉了。

从这个寓言中可以看出,蝉只知娱乐,并不务实。事实却并非如此,蝉并不是一个乞食者,相反,蚂蚁却常常去找蝉要吃的。

当然,蝉喜欢唱歌,这个不假。夏天一到,枝叶繁密的梧桐树上,到处响起蝉的歌唱声,好像在说:“好热呀,好热呀。”

夏天正热的时候,如果唱歌唱累了,蝉会用它的吸管——尖利如锥的嘴巴,将光滑的树皮钻破,然后吮吸溢出的汁液。

不过,蝉在吮吸树液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别的昆虫的打扰,比如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蚂蚁等,它们口渴难耐,便去和蝉争食。特别是蚂蚁,它们有时会用力拖住蝉的嘴巴,有时会拉扯蝉的翅膀,甚至还爬到蝉的背上。最后,无可奈何的蝉只好飞走,任由蚂蚁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霸占。由此可见,大自然的事实与寓言故事并不那么吻合,蝉不是好逸恶劳的偷懒者,相反,蚂蚁才是趁火打劫的强盗。

夏天的时候,蝉在我屋前的那棵树上呜叫,因此我有很好的条件来观察蝉的生活习性。

蝉擅长唱歌,那是因为它翅膀后面的空腔里有两片膜状音钹,可通过来回振动发声,它的胸部也能增强声音的高度。

我和蝉相邻而居十几年了,每个夏天的时候,那些蝉都会并排趴在树枝上面,排成一排,引吭高歌。不管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蝉都在尽职歌唱。我曾经怀疑它们是在呼喊同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你想想,如果你要招呼同伴的话,会花整月整月的时间去叫喊?

后来,我弄明白了,蝉是因为自己听不见自己的歌曲,就想用这种方法来强迫别人去听。

蝉是歌唱家,却没有听力。不过,它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当它看见有人过来的时候,自然就停止歌唱,悄然离去。但当身边有嘈杂的喧闹声时,它却茫然无知,会继续自顾自地引吭高歌。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真实性,我做了一个实验。

一次,我借来两把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土铳是乡下人打兔子用的工具,声音很响。接着,我悄悄地将它放在门外的树木下面。趁着头上的蝉还在高声鸣唱的时候。“嘭”的一声,我放了一枪,声如雷鸣。

果然,蝉无动于衷,继续歌唱,既没慌张,也没飞走。接着,我又放了一枪,蝉还是稳如泰山,保持着原来的姿势高声歌唱着。

由此可见,蝉是一个没有听力的歌唱家。它在唱歌的时候,自己一点儿也听不见。

蝉喜欢把卵产在细小的枯枝上面。

当找到合适的树枝后,蝉就用胸部前面的尖利工具在枯枝上刺一排小孔,这些小孔通常有几十个,密密麻麻的。

蝉把卵产在这些小孔里面。每个小孔大约有10个卵,所以一根树枝里面总共有三四百个卵。

为什么要产这么多卵呢?因为蝉有一个危险的敌人——蚋。

蚋和蝉一样,也有一个可以穿刺树枝的工具。当蝉把卵产出来后,蚋会立刻用自己的工具将其毁坏。这对蝉来说,可是灭顶之灾呀。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蝉就产很多卵,因为总会有幸存下来的卵。

蚋是如何毁坏蝉的卵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蝉刚刚在一个树枝上刺满小孔,将自己的卵放置其中,蚋立刻爬到那里,在同一根树枝上加刺一个孔,将自己的卵也放进孔中。这样,蝉所刺穿的孔穴中,就加人了蚋的卵,而这些蚋的卵会将蝉的卵毁坏。

为了看清蝉卵的孵化过程,我用放大镜观察了好半天。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卵眼大而黑,如同小鱼一般。

过了一阵,这些鱼形幼虫钻出孔外,之后立刻把皮蜕去。蜕皮后的幼虫附着在树枝上,享受着日光浴。有时候,它会用腿踢几下,有时候它又懒洋洋地挂在树枝上荡秋千。

当它长成跳蚤般大小的时候,就会落到地面上来。由于身躯娇弱,幼虫需要一个藏身之所。而且天气越来越寒冷了,若是再迟迟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幼虫就会有被冻死的危险。

最后,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前足的钩挖掘地面的泥土。几分钟后,它便完成一个大小合适的土穴。幼虫便钻下去,将整个身躯隐藏其中。

根据我们观察,幼虫爬到地面上来以前,会在地下生活四年左右的时间。而变成成熟的蝉后,它却只能存活一个多月。

这种日子可真是难熬哇。四年黑暗的苦工,才换得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这就是蝉,一种丧失听力的歌唱家。它的歌声那么嘹亮高亢,可是自己的生命却又是如此脆弱不堪。

P19-23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作“昆虫之父”与“昆虫界的荷马”。1823年,法布尔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的一户农家,幼年时期即被乡间的可爱昆虫所吸引,上学后也一直对在那里度过的童年岁月念念不忘。
目录

走近文学大师

走近文学作品

昆虫记

 喜爱昆虫的孩子

 神秘的水塘

 石蚕

 圣甲虫

 蝉

 舍腰蜂

 螳螂

 不会迷失的精灵

 矿蜂

 萤火虫

 被管虫

 天牛

 朗格多克蝎子

 切叶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西班牙犀头

 恩布沙

 白面孔螽斯

 黄蜂

 喜好冒险的蜂螨

 快乐的蟋蟀

 娇小的赤条蜂

 西西弗斯虫

 捕蝇蜂

 蝗虫

 金步甲

 松毛虫

 大孔雀蝶

 卷心菜毛虫

 寄生虫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蟹蛛

 迷宫蛛

 狼蛛

 克鲁蜀蜘蛛

 舞蛛

 蜘蛛的电报线

 食素的昆虫

 昆虫的几何学

 兴趣与遗传

序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作为“新课标”第一套示范教材,由国家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2016年版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做出了两个重要改变:适当减少精读精讲的比例,避免反复操练知识点;名著阅读重在“一书一法”,积累读书方法,摒弃僵化的“赏析体”。

在“新课标”的纲领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示范下,本套“童趣文学新课标名著阅读”丛书将包含“新课标”建议阅读书目,覆盖义务教育学龄段,提倡感悟式阅读、综合性点拨,帮助孩子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选本充分体现经典性、可读性和语文性,并且注重多样化,力求做到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兼顾。在体裁方面,也追求丰富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杂文等均包含在内。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均为原版呈现,并首次整理《附表》,将书内异于现代汉语使用方法的汉字单独列出,使孩子既能品读名著的原汁原味,又能巩固字词的最新规范用法,“鱼与熊掌”兼得。

体例上,在正文之外,设置“走近文学大师”“走近文学作品”“导读”“阅读感悟”“自我检测题”等板块。其中“走近文学大师”“走近文学作品”尤为翔实生动,围绕作品进行立体式内容延伸,重点讲解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运用多种新颖直观的图解整合内容,避免空洞的概念陈述。比如,“作者名片”采用名片形式,“一生足迹”采用思维导图,历史意义介绍采用关键词索引,等等。形式贴合内容,读来走心不吃力。“自我检测题”不走题海战术,不与模式化考题重复,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设计习题,真正做到“一书一法”,以方法统领知识点。

名著正文中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现代汉语词典》,对生僻字词、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等,做了准确精要的注释。名著正文中标注出曾人选语文教材的章节和值得重点品读的段落,引导孩子把握精读和略读的节奏,点到为止,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孩子的体验和思考。

寄望这套丛书能通过富有东方审美意味的彩插和版式,为孩子营造亲切的母语氛围;通过完备的体例和灵活的点拨,让孩子发现经典作品的内在美;通过千百年来流传的大师作品,帮助孩子找寻奇妙时空里的对话者,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内容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历经30载,耗费无数心血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10卷,本书精选了其中的部分章节。《昆虫记》是一部长篇科普类著作,书中对多种昆虫的特征、习性、本能和种类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写,是一本严谨且精彩的观察手札。在作者法布尔的眼中,所有昆虫都像人一般具有灵性,它们遵守着自然的法则,努力地生活。金蝉脱壳的石蚕、行骗的蜣螂、开隧道的矿蜂、古老的卷心菜毛虫、用生命寻找配偶的孔雀蛾……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文字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崇。

编辑推荐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昆虫记》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一百多年来,激发了一代代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兴趣。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本书在正文之外,设置“走近文学大师”“走近文学作品”“导读”“阅读感悟”“自我检测题”等板块。其中“走近文学大师”“走近文学作品”尤为翔实生动,围绕作品进行立体式内容延伸,重点讲解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运用多种新颖直观的图解整合内容,避免空洞的概念陈述。比如,“作者名片”采用名片形式,“一生足迹”采用思维导图,历史意义介绍采用关键词索引,等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