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导读
你一定在夏天见到过蝉,听过它的歌声,但你知道它其实是耳聋的,根本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吗?你也一定知道它会在天气变冷的时候死掉,但你知道它风光几十天的背后,是四年的地下蛰伏吗?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炎炎夏日,蝉除了整天唱歌之外,并不做任何事情,而蚂蚁则忙碌地储藏食物。大雪纷飞的冬天来了,蝉没有一点儿食物,只有跑到邻居蚂蚁家去借一些粮食。结果却被蚂蚁奚落了一顿。
蚂蚁骄傲地问道:“你夏天干吗去了呀?”蝉回答道:“整个夏天我都在歌唱,实在是太忙了。”
蚂蚁不客气地说:“原来你夏天唱歌去了呀!好哇,那么你现在跳舞去吧。”然后,它就转身不理蝉了。
从这个寓言中可以看出,蝉只知娱乐,并不务实。事实却并非如此,蝉并不是一个乞食者,相反,蚂蚁却常常去找蝉要吃的。
当然,蝉喜欢唱歌,这个不假。夏天一到,枝叶繁密的梧桐树上,到处响起蝉的歌唱声,好像在说:“好热呀,好热呀。”
夏天正热的时候,如果唱歌唱累了,蝉会用它的吸管——尖利如锥的嘴巴,将光滑的树皮钻破,然后吮吸溢出的汁液。
不过,蝉在吮吸树液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别的昆虫的打扰,比如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蚂蚁等,它们口渴难耐,便去和蝉争食。特别是蚂蚁,它们有时会用力拖住蝉的嘴巴,有时会拉扯蝉的翅膀,甚至还爬到蝉的背上。最后,无可奈何的蝉只好飞走,任由蚂蚁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霸占。由此可见,大自然的事实与寓言故事并不那么吻合,蝉不是好逸恶劳的偷懒者,相反,蚂蚁才是趁火打劫的强盗。
夏天的时候,蝉在我屋前的那棵树上呜叫,因此我有很好的条件来观察蝉的生活习性。
蝉擅长唱歌,那是因为它翅膀后面的空腔里有两片膜状音钹,可通过来回振动发声,它的胸部也能增强声音的高度。
我和蝉相邻而居十几年了,每个夏天的时候,那些蝉都会并排趴在树枝上面,排成一排,引吭高歌。不管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蝉都在尽职歌唱。我曾经怀疑它们是在呼喊同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你想想,如果你要招呼同伴的话,会花整月整月的时间去叫喊?
后来,我弄明白了,蝉是因为自己听不见自己的歌曲,就想用这种方法来强迫别人去听。
蝉是歌唱家,却没有听力。不过,它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当它看见有人过来的时候,自然就停止歌唱,悄然离去。但当身边有嘈杂的喧闹声时,它却茫然无知,会继续自顾自地引吭高歌。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真实性,我做了一个实验。
一次,我借来两把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土铳是乡下人打兔子用的工具,声音很响。接着,我悄悄地将它放在门外的树木下面。趁着头上的蝉还在高声鸣唱的时候。“嘭”的一声,我放了一枪,声如雷鸣。
果然,蝉无动于衷,继续歌唱,既没慌张,也没飞走。接着,我又放了一枪,蝉还是稳如泰山,保持着原来的姿势高声歌唱着。
由此可见,蝉是一个没有听力的歌唱家。它在唱歌的时候,自己一点儿也听不见。
蝉喜欢把卵产在细小的枯枝上面。
当找到合适的树枝后,蝉就用胸部前面的尖利工具在枯枝上刺一排小孔,这些小孔通常有几十个,密密麻麻的。
蝉把卵产在这些小孔里面。每个小孔大约有10个卵,所以一根树枝里面总共有三四百个卵。
为什么要产这么多卵呢?因为蝉有一个危险的敌人——蚋。
蚋和蝉一样,也有一个可以穿刺树枝的工具。当蝉把卵产出来后,蚋会立刻用自己的工具将其毁坏。这对蝉来说,可是灭顶之灾呀。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蝉就产很多卵,因为总会有幸存下来的卵。
蚋是如何毁坏蝉的卵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蝉刚刚在一个树枝上刺满小孔,将自己的卵放置其中,蚋立刻爬到那里,在同一根树枝上加刺一个孔,将自己的卵也放进孔中。这样,蝉所刺穿的孔穴中,就加人了蚋的卵,而这些蚋的卵会将蝉的卵毁坏。
为了看清蝉卵的孵化过程,我用放大镜观察了好半天。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卵眼大而黑,如同小鱼一般。
过了一阵,这些鱼形幼虫钻出孔外,之后立刻把皮蜕去。蜕皮后的幼虫附着在树枝上,享受着日光浴。有时候,它会用腿踢几下,有时候它又懒洋洋地挂在树枝上荡秋千。
当它长成跳蚤般大小的时候,就会落到地面上来。由于身躯娇弱,幼虫需要一个藏身之所。而且天气越来越寒冷了,若是再迟迟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幼虫就会有被冻死的危险。
最后,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前足的钩挖掘地面的泥土。几分钟后,它便完成一个大小合适的土穴。幼虫便钻下去,将整个身躯隐藏其中。
根据我们观察,幼虫爬到地面上来以前,会在地下生活四年左右的时间。而变成成熟的蝉后,它却只能存活一个多月。
这种日子可真是难熬哇。四年黑暗的苦工,才换得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这就是蝉,一种丧失听力的歌唱家。它的歌声那么嘹亮高亢,可是自己的生命却又是如此脆弱不堪。
P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