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靠前部关于西方中世纪物理学史研究的专著。它基于原始文献和此前科学史家的研究成就,以“质的量化”和“运动的量化”问题为线索,以语境主义的眼光,比较完整而系统地讨论了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家的运动学成果及其哲学、逻辑和神学背景,填补了靠前空白。 作者简介 张卜天,1979年生,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思想史。著有《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的运动学初探》,“机械论的起源、演变及其问题研究”课题获得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主编“科学源流译丛”“科学史译丛”。主要译有《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韦洛克拉丁语教程》《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现代性的神学起源》《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等30余部著作。 目录 导言 章 14世纪科学史的研究概述 一 迪昂的开创性工作 二 20世纪科学史家对迪昂的批判和发展 第二章 关于运动本性的争论 一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和对运动的分类 二 中世纪对运动本性的不同看法 第三章 质的量化的序幕:质的强度变化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神学背景:圣爱的变化问题 三 质变的本体论问题和物理问题 四 伯利对附加论的反驳 五 承继论对圣餐运动的解释 第四章 牛津学派:形式幅度学说 一 “计算”方法与牛津计算者 二 形式幅度学说 三 与光的发射的类比 四 对质的时空分布的分类和对质变速度的度量 第五章 巴黎学派:奥雷姆对质的强度的几何表示 一 《论质和运动的构形》的内容概要和理解关键 二 对质的强度的几何表示 三 奥雷姆与牛津计算者的区别 四 构形的物理意义 第六章 运动的量化的序幕:早期运动学和牛津学派的基本运动学概念 一 早期运动学的发展 二 奥卡姆对学科界限的打破:数学在自然哲学中的应用 三 质变与位置运动的类比 四 牛津计算者的基本运动学概念 第七章 牛津学派:布雷德沃丁的定律 一 《论运动速度的比》的主要内容 二 对布雷德沃丁定律的应用和拓展 第八章 牛津学派和巴黎学派:主要运动学成就 一 《解决诡辩的规则》的内容和结构 二 海特斯伯里的运动学成就 三 奥雷姆对默顿规则的几何证明 第九章 14世纪运动学再回顾 一 与伽利略运动学的区别 二 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深层联系 三 14世纪运动学的逻辑背景 四 质的量化与实际测量 五 “根据想象”的推理 六 14世纪知识的统一性:“分析的语言” 七 研究中世纪科学史的意义 中世纪逻辑术语解释 主要人物小传 人名译名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