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来了(6)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高怀举 主编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世纪上半期,列宁这个名字,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苏联的象征,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前后,各领域对列宁等领导人展开了批判,并开始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有人说,1917年初,列宁从德国政府那里得到几百万的金钱资助,是被德国政府“派回”搞破坏活动的“间谍”;有人借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宣扬十月革命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人攻击十月革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开始就不应该搞:“如果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就会发现这场‘革命’的代价远远大于改良”;还有人说列宁“不是一个善良的人”,而是“具有革命的残酷性的人”,说十月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对列宁和十月革命几乎完全否定。

这种情况导致苏俄及苏联历史在俄罗斯社会中一度十分混乱,正如普京所说:“社会上是一锅粥,教师的头脑中也是一锅粥!”后来,俄罗斯政府在历史研究与思想意识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纠正混乱局面。在史学工作者的努力下,俄罗斯史学逐渐回到尊重事实、倡导爱国主义、捍卫国家利益的轨道上来。而经历了国家解体、经济衰退、生活困窘的民众,也开始怀念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安定的苏联时代。于是,列宁的“回归”,又成为俄罗斯的一种社会潮流。

进入21世纪,随着历史事实的揭示,加上政府的正确导向,俄罗斯学界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态度更加理性和公正。俄罗斯第五任总理普里马科夫曾撰文指出,十月革命的历史是不能改写的。也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序曲,也是新的伟大俄罗斯强国的序曲。比如,亚历山大·舒宾曾详细分析了俄国从1917年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阐明了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把这场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总的来说,俄罗斯学界对包括列宁和十月革命等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研究、评价越来越基于事实,越来越全面客观了。

近年来,俄罗斯人对列宁在国家历史中的地位给予正面评价数量持续增加,57%的人持这一观点,比11年前增加17%。俄罗斯历史学会执行秘书安德烈·彼得洛夫分析说:俄罗斯人认为列宁在历史中发挥正面作用的人数增加是自然趋势。列宁是苏联时代的创始人,是苏联首位国家领导人,他为后来建成强大的苏联奠定了基础。

而对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纪念活动,也渐渐趋向积极和主动。每年的1月21日和4月22日,即列宁逝世和诞辰纪念日,俄罗斯的媒体都会登出一些纪念文章,各地也会举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向列宁像献花、集会、赛车、讲座和圆桌会议等。而每年的11月7日,即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在俄罗斯的多数城市也会有大大小小的集会,来纪念那场“伟大的革命”。

据数据统计,全球曾有过7000多座列宁像,这充分显示了列宁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其中,俄罗斯有3843座,乌克兰有1252座,白俄罗斯有235座,哈萨克斯坦有138座,外高加索和除哈萨克斯坦外的中亚地区有161座,波罗的海三国有144座,摩尔多瓦有52座,甚至在地球的南北极也有列宁雕像……

苏联解体后,各个国家的列宁像有着不同的命运。在所有已经加入欧盟或试图加入欧盟的国家,这些曾随处可见的列宁像大多都已消失不见。如在乌克兰,曾经掀起推倒列宁像的狂潮,几百座列宁像被推倒。而在一些国家,列宁仍然受到缅怀和悼念,列宁像则带着人们对苏联历史或反思或怀旧的心情,也安然矗立。

“欢迎回来,列宁!”当历史逐渐尘埃落定,在一些国家,列宁像正在回归。人们曾经推倒列宁像,因为这些雕像象征着一段他们想要尽快摆脱的过去;如今人们迎回列宁像,因为历史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P8-9

作者简介
高怀举,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中学历史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专家,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专家。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一 清扫地球的人

——列宁

二 钢铁巨人

——斯大林

三 这个体系不靠谱

——从巴黎到华盛顿

四 牛奶倒人密西西比河

——匪夷所思的经济大危机

五 轮椅上的伟人

——罗斯福

六 战争疯子

——希特勒

七 解密二战密码

——二战中的代号行动

八 大国博弈定乾坤

——二战中的重要会议

九 不倒翁一样的国家

——日本崛起之路

十 拉美硬汉

——卡斯特罗

十一 “北极熊”变形记

——俄罗斯国家名称变迁背后的历史

十二 布拉格之春

——东欧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挫败

十三 和平路漫漫

——中东问题

十四 倒下与站起

——二战前后的德国和日本

十五 蓝孔雀的重生

——印度独立

十六 伪装者

——美国的霸权主义

十七 没有什么可以一成不变

——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

十八 搭上当代世界腾飞的末班车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发展

十九 叩开宇宙之门

——航天英雄加加林

二十 一条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马运河的主权之争

二十一 科技就是力量

——神奇的硅谷

序言

近年来,学科阅读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教材为起点,引入丰富的相关文本,拉近课堂与课外的距离,拉近阅读与学习的距离,能使课堂变得更有张力和活力,形成对课程的深度学习,构建起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并进一步拓宽学科视野与探究能力。

这样的学科阅读,无疑能为我们的终身学习奠基。在此趋势下,我们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反思教材,反思教学,最终认识到:历史不只是抽象的年份与地点,她有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不只是干瘪的事件与人物,她有鲜活的情节与细节;不只是生硬的过程与因果,她有深厚的思想与智慧。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历史来了》,目的是通过彰显历史生命活力,揭示历史内在规律,培养历史学科思维,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并进一步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而阅读,无疑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过程能触及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方方面面,从历史叙事中汲取史实、史料信息,对有疑惑的历史叙述、解释、评价提出质疑或反驳等。可以这么说,以阅读来体味历史,用阅读提升素养,是走进历史课堂的捷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同学们,我们真诚地期盼,你们能从这套《历史来了》的阅读文本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血有肉,让你们的历史学习之旅走得更有效、更坚实、更宽广。

内容推荐

“历史来了”坚持以史实追寻为主,史论纵横与史说新语为翼。其中,史实追寻部分在于回顾历史事件,带领读着重新零距离接触历史事件和走进历史人物;史论纵横部分在于针对重要历史事件展开探究,深剖历史事件与人物,研究呈现其重要意义;史说新语部分在于联系古今中外,探究历史事件对当下的启迪。

邓继民主编的《历史来了(6)》是其中一册,书中对知识点的剖析具备趣味性与丰富性。

编辑推荐

“历史来了”以初中校本教材各册知识编排为基础,通过对中外古代、近代和当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脉络梳理与有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展开。

邓继民主编的《历史来了(6)》是其中一册,坚持以史实追寻为主,史论纵横与史说新语为翼,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血有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