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认识人性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另一方面,当我们听一个人讲述他记忆中的童年事件,那么,如果我们的理解无误,我们就能大致上掌握眼前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推论说:人类在最初几年所形成的性格模式,是他以后非常难以摆脱的。即便成年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处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不同的印象,但是仍然只有少数人可以摆脱这个模式。成年的改变并不等于性格模式的改变。他的心理仍然立于相同的基础之上,同一个人仍展现相同的行动轨迹,并且让我们在他两个年龄阶段中,也就是在童年与老年里,都看得到相同的目的。我们主要的注意力必须落在童年之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发现,当我们打算对病人做点改变的时候,重点绝不是从头到尾拆除掉一个人无数的经验和印象,而是必须先找到他的性格模式,揭露它,认识到他的特质,并且了解他外显的病症。

所以,对儿童的心理的观察,就成了我们这门科学的关键;这也是很大的鼓舞和启发。大量的文献投入对人生命最初几年的研究。这里有汗牛充栋的、尚未整理出头绪的材料,一时间研究不完,每个人也都能有新的、重要的与有意思的发现。

这门科学也是让我们免于犯错的一种手段;因为一门科学如果只为了自己而存在,那就不是人性知识。根据我们在人性知识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理所当然地跨入了教育工作(Erziehungsarbeit),至今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然而如果人们认知到“人性知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也想要体验和深入了解,那么教育工作会是个丰富的宝库。因为人性的理解并非书本的知识,而是必须在实践中取得。我们必须体会别人的每个心理现象,对它们感同身受,并且陪伴别人走过他的快乐和不安。就好像一个出色的画家,当他在帮人画肖像时,必须能感受对方的内心,才能在画中表现出来。所以“人性知识”应该被看成一门有许多工具可以使用的艺术,一门能跟其他一切艺术平起平坐的艺术,而且有一群人(诗人)早就知道如何善用它。这门艺术首先应该协助我们拓展人性的知识,并且让我们所有人有机会得到更好且更成熟的心理发展。

在这个教育工作里,我们常常遇到一种困难,那就是,我们人类对此是极其敏感的。很少有人不觉得自己对人性略有所知,即使他根本没有对此做过研究;而且当我们想要替他增进一点人性知识时,当下觉得没有被冒犯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一类人是真正善意的一这些人不是自己内心历尽沧桑,就是能够对他人的心理困境感同身受,因此或多或少见到了人类的价值。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在进行工作时,也不得不实行某些策略。因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对一个人的心理的认知摊在他眼前,是最让人讨厌、最容易招致非议的行为。(P12-13)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著有《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类本性》等著作。1920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
区立远,台湾地区大学哲学硕士,德国杜宾根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译有《一九三三:一个犹太哲学家的德国回忆》《疾病与权力》《山屋忆往:一个历史学家的临终追想》等书。
目录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部 概说

 导论

 第一章:人的内心

一、内心生活的概念及其前提

二、心理器官的功能

三、朝着目标努力的内心生活

 第二章:内心生活的社会性质

一、绝对真理

二、社会的强迫性

三、防卫和适应

四、社会情感

 第三章:儿童与社会

一、婴儿的处境

二、种种挫折造成的效应

三、人是社会的动物

 第四章:外在世界的印象

一、普遍的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发展的种种元素

三、幻想

四、梦(概说)

五、移情

六、对他人施加影响(催眠与暗示)

 第五章:自卑感和追求认可

一、幼年早期的处境

二、自卑感的补偿,对认可和优越的追求

三、主要轴线和世界观

 第六章:为人生做准备

一、游戏

二、注意力与分心

三、过失和健忘

四、无意识

五、梦

六、天赋

 第七章:两性关系

一、社会分工与两性社会

二、男性在当今文化中的特权地位

三、对女性劣势地位的偏见

四、逃避女性的角色

五、两性间的紧张关系

六、改善的尝试

 第八章:手足

第二部 性格论

 第一章:概论

一、性格的本质与形成

二、社会情感对性格发展的意义

三、性格的发展方向

四、有别于其他的心理学派别

五、气质和内分泌

六、小结

 第二章:攻击性的性格特征

一、虚荣(好胜心)

二、妒忌

三、嫉羡

四、吝啬

五、仇恨

 第三章:非攻击性的性格特征

一、避世

二、恐惧

三、胆怯

四、适应不足的症状:没有被驯服的本能

 第四章:性格的其他表现形式

一、开朗

二、思想和表达方式

三、小学生心态

四、墨守成规和不知变通

五、卑躬屈膝

六、狂妄自大

七、情绪化

八、倒霉鬼和可怜虫

九、宗教狂

 第五章:情绪

第一节、造成隔阂的情绪

一、暴怒

二、悲痛

三、情绪的滥用

四、作呕

五、恐惧(惊吓)

第二节、使人拉近距离的情绪

一、快乐

二、同情心

三、羞耻心

附录:关于教育的一般注记

结语

序言

这本书尝试对最广大的读者们说明个体心理学不可动摇的基础,以及这门学问对于认识人性、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生活规划的重要性。内容来自我在“维也纳国民之家”对四百个民众在一年内所做的演说。本书的主要任务也就在于,试图从个人的错误行为中认识到我们在社会的活动与工作上的缺陷,找出错误所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

在职场和各门学科里犯错,同然是很遗憾的而且有害的。但是在“认识人性”上犯错,很多时候甚至会危及生命。我想,在我们圈子以外的、向来关注我们这门学科的广大同好,就像以前一样,应该也不会想错过这里提出的结论和经验。

在这里我也必须对法学博士布洛斯纳先生(Brosner)致以最深的谢意。他耗费了非常大的心力,把我演说的内容几乎全部记录下来,还做了整理和校对。如果我说,没有他的协助,这本书几乎不可能诞生,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我也同样感谢我的女儿,雅莉·阿德勒(Ali Adler)医学博士;她帮我做了校对与完稿的工作,因为我当时正忙于在英国与美国向新朋友推广个体心理学。

希尔泽(S.HirZel)出版社以值得赞赏的方式支持了本书的出版,并且周详地对大众做了宣传。我要替个体心理学为此致以特别的感谢。

但愿我的演说和这本书能够有助于照亮人性之路。

伦敦,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内容推荐

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殿入口,刻着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gnothi seauton),那是人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其答案的课题。人一生的际遇,无论是家庭、婚姻、职场或社会生活,都会遭遇到种种放不下也想不开的烦恼、纠葛和挫折,如果不从认识人性着手,探究性格形成的源头,就永话找不到解答。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或遗传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依据其人生目标,逐步发展而成,因此倒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从孩提时代起,就会因为身体构造和环境的问题心生自卑感,而克服这个自卑感就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标。如果因为人的好胜心和虚荣心作祟,使得心理发展转向对于权力和认可的渴望,便会导致性格上的种种偏差。而探究这个性格发展的偏差,让人认识到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动力,也就是社会情感,并且扩而充之,才能使人的生活回到正轨,和自己的生活和解,建立更充实的人际关系。

“认识人性”是阿德勒在维也纳社区大学开设的课程,每学期都有五百多个学生选课。一九二七年他的讲座内容经整理出版,成为全球畅销书,这也是阿德勒最家喻户晓的作品。阿德勒一生主张“心理学要为生活和生命服务”,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得《认识人性》正是这个主张的代表作。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得《认识人性》是理解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影响全球近百年。

本书从社会环境中探究人类行为的本质,并从心理角度深入理解人性,帮助你我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自我与他人,为人们发展社会情感、识别并调整自己性格和行为中的缺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