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
公元960年的农历新年,东京城的老百姓压根儿就没心思过。
头年里一代英主周世宗驾崩,把大好的后周江山留给孤儿寡母和一群虎狼将军,整个东京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分分钟就能炸个底儿朝天,这在五代乱世里可是常常上演的戏码。不过周世宗毕竟是有为之君,临死前把后事安排得滴水不漏,特别是对京城里的禁军部队,周世宗给他们上了双重保险。当时全国最强大的军队是禁军,五代不少改朝换代的事情都有着禁军的身影。后周禁军有侍卫司和殿前司两大系统,其中主力部队是侍卫司,负责侍卫司的长官是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算得上是久经考验的好干部,值得信赖,所以这禁军部队的第一重保险就是京城里所有涉及军队调动的事宜,都由韩通说了算,没有他韩大爷点头,不管是侍卫司的部队还是殿前司的部队,谁都别想调动一兵一卒——即使赵匡胤是殿前司的长官,他也没权力调动自己系统里的部队。这样一来,会不会造成韩通独大的局面呢?周世宗其实对韩通也留了一手,那就是韩通自己也不能随意调动禁军部队,他虽然有指挥权,但并没有发兵权,禁军但凡有个军事调动,还必须由朝廷宰相们集体讨论,再将讨论结果上报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小符太后和小皇帝(周世宗在皇后符氏去世后,又娶符氏的妹妹立为皇后。周世宗驾崩,小符皇后升格为小符太后,其实她年龄并不大。两个符氏都是大将符彦卿的女儿),经过他们两人形式上的同意,韩通才能对禁军行动作出安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算是在军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想要举兵谋反也是非常困难的,没有文人执政集团的同意,没有韩大帅授权,他赵匡胤根本不可能调动禁军为他卖命。
如果天遂人愿,就算这后周早晚要变天,但至少还能让东京老百姓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但是就在大年初一,防御北汉的镇州、定州送来紧急情报——北汉政权勾结契丹人,正准备大举进攻后周。换句话说,好日子到头了,战争来了!其实作为乱世中的东京百姓,真正怕的并不是和北汉、辽国开战,而是他们早就敏锐地感觉到,后周朝廷目前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年“天纵英才”的周世宗刚上台,北汉和辽国也发兵前来挑衅,御驾亲征的周世宗差点儿被人家灭掉,在赵匡胤等贴身侍卫的卖命下,才好不容易扭转战局。现如今已不是当年了,当皇帝的是个小毛孩子,根本谈不上对朝廷大局的掌控,如果这种情况下和周边政权发生战争,患不在外而在内,东京市民担心的是这后周天下恐怕是保不住了。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有内乱发生,最先倒霉的必定是京城百姓。于是前方的情报一到,京城立刻陷入紧张,不是怕北汉真的打过来,而是怕又要改朝换代,东京不免屠戮。
大家都等着看皇宫那批顾命大臣们拿主意。决策倒是很快做好了——出兵。让谁来挂帅呢?正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京城百姓更是炸了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头年就有“点检做天子”的谶言流传,为此周世宗还专门把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给罢免了,换上了自己贴身侍卫出身的赵匡胤。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但没想到终究要应了“点检做天子”这句话。其实当时后周的顾命大臣们当然也知道这个预言,但是他们实在没办法。不派兵迎战肯定不行,要派的话派谁呢?当时有资格担此重任的大约三四个人,第一个是还挂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名头的李重进,他是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外甥,当时正在扬州任职。李重进是皇亲国戚,按说比较可靠,但实际情况是此人最有可能篡位,周世宗活着的时候,就一直提防着李重进,把他赶到扬州任职也是周世宗的安排,如果现在把军队交到李重进的手中,那后周恐怕立刻要变天了,所以这李重进是不能用的。第二个是张永德,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算是小皇帝的姑父,亲戚关系更近一些。这个人没什么大才能,最善于做的事情就是低调、与人为善。这种人按说是很讨皇帝喜欢的,因此头年里他担任殿前都点检的重任。但正是由于出了“点检做天子”的谶言,周世宗把张永德罢免了。前账未了,转过身来朝廷有事了,又要求着人家卖命,的确有失朝廷体面,所以说这张永德也用不得。再算下去,就是韩通了。韩通的确是将才,但此人在军中的人缘很差,让他留在家里保卫京城绰绰有余,但是率领大军去和北汉辽国开战,胜算并不大。况且,韩通肩负京城安全的重任,也不宜挂帅出征。这样的话,只有赵匡胤这个人选可以考虑了。赵匡胤本人是周世宗看重的人才,又和皇家沾亲带故(弟弟赵匡义也娶了符彦卿的女儿,算起来是小皇帝的姨夫),看起来应该信得过,于是让赵匡胤挂帅出征的命令很快发布了。
东京老百姓可是见过世面的,他们最了解乱世的真相。赵匡胤挂帅的消息一公布,见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东京市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要出大事儿了!现在大周朝正是孤儿寡母坐天下的危急时刻,大将赵匡胤战功卓著,在军中颇得人望,一旦拥有了统兵权,那要发动兵变、谋朝篡位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儿?这一幕与十年前的郭威兵变又何其相似乃尔!十年前郭威兵变杀进东京时,东京老百姓可倒了大霉,这次赵匡胤要是兵变成功,东京老百姓过了十来年的安生日子算是到头了。虽然说过年是大家最欢乐的时候,但东京百姓这个年过得实在是提心吊胆。
其实作为处在这场大风暴风眼位置的赵匡胤也提心吊胆。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这话一点也不假。赵匡胤就算早就胸有大志,但如果不是恰逢乱世给他提供了种种便利,他想成事儿那也是非常困难的。如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自己非造反不可,这让他心里也开始惴惴不安起来,对下一步如何行动也拿不准主意了。谋朝篡位是大阴谋,既然是阴谋,那就不能拿到明处去说,可是现在居然满东京的人都说自己要造反,一点儿悬念都没有了,“阴谋”都成“阳谋”了,这还有什么搞头?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