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人类由“警察国”走向“法治国”和追求法治理想国的进程中,在宪法高扬的旗帜下,总是掩不住警察的身影。近代警察权的形成、发展与立宪主义的诞生变革相生相随。近代警察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构建均是在宪法框架下与制度设计内展开,且在具体权力运行中更离不开宪法的规范与保障。本书从文化相对主义角度揭示宪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运行过程及相应的警察权问题,明晰宪法与警察权运行的关系,理性分析宪法学视角下警察权的架构与权力运行,探索转型期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警察权发展完善的进路、问题预期及解决路径。在依宪治国理论中探寻警察权制度建构的宪法进路与规制,并以此为基础揭示隐藏在警察权问题后的宪法实质与解决路径。 作者简介 刘琳璘,1978年2月生,河南郑州人。法学博士,河南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宪法法理教研室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获郑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郑州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与警察法学。在《河北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人民检察》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参与国家ji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价值 第一章警察权基本原理的宪法学分析 第一节警察权含义的宪法解读 一、警察含义的宪法规范分析 二、宪法实践中的警察权 三、警察权含义的界定与思考 第二节警察权的宪法价值与基础 一、警察权的宪法价值 二、警察权的宪法思想基础 三、警察权的宪法原则基础 第三节警察权的运行与宪法改革 一、警察权的失范:宪法改革的动因要素 二、警察权的配合:宪法改革的路径组成 三、警察权与宪法关系的思考 第二章警察权生成与发展的宪法路径 第一节西方立宪进程中警察权的生成与发展 一、消极宪政时代:警察权生成的动因与宪法进路 二、消极宪政向积极宪政转型时代:警察权宪法定位的转变与发展 三、积极宪政时代:警察权改革的宪法方向与趋势 第二节我国立宪进程中警察权的移植与本土化 一、清末立宪运动中警察权的生成与移植 二、民国立宪思想影响下警察权的承继 三、新中国宪法本土化中警察权的发展 第三章警察权配置的宪法架构 第一节警察权配置的宪法理论与设计 一、警察权配置的理论基础 二、警察权配置的宪法机理 三、警察权配置的制度设计与体现 第二节警察权的横向配置:警察权的部门划分 一、警察权横向配置的权力结构基础 二、警察权横向配置的宪法标准与具体表现 三、宪法框架中警察权的横向配置 第三节警察权的纵向配置:警察权的央地划分 一、警察权央地划分的动因 二、警察权央地划分的基本架构 三、警察权央地划分的路径选择 四、警察权央地划分的重点:警察地方事权的重构 第四章警察权运行的宪法规制 第一节警察权运行的时代背景 一、立宪主义模式与警务模式 二、立宪主义模式下警察权的运行 三、警察权运行的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二节警察权运行的失范与规范 一、警察权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二、警察权运行失范的宪法根源 三、立宪主义发展下警察权运行的规范 第三节紧急状态下警察权的运行与规制 一、紧急状态下警察权运行的宪法意义 二、紧急状态下警察权的运行与扩张 三、紧急状态下警察权运行的宪法规制 第五章警察权变革的宪法展望 第一节冲突与平衡:警察权的规律性变革 一、整合过程理论的要义与启示 二、警察权当为与存在的冲突与平衡 三、警察权规范性与现实性的冲突与平衡 第二节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警察权的转型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警察权的挑战 二、警察权结构的廓清与范围的厘定 三、警察权运行方式的嬗变 第三节依宪治国理论下警察权的制度性建构 一、依宪治国理论下警察权的现实图景 二、警察权制度性建构的宪法进路 三、警察权制度性建构的宪法控制与规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