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关于关学的研究主要是深化了对以张载为研究对象的关学学者思想的探讨,对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理论问题的辨析仍存在诸多歧解。张波、米文科著的《关学研究探微/横渠书院丛书》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关学与关学史概念、关学各学派及其关学学者与朱子学、阳明学的关系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揭示,期以正本清源,还原历史实况;另一方面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既对当前学术界各种张载哲学工夫论、认识论歧说进行辨析,又对张载、吕柟、冯从吾、李二曲等学者的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期以促进学术界对关学的研究。 作者简介 张波,江苏丰县人,博士,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兼任韩国大邱教育大学礼节文化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关学研究、周秦文化研究。著作有《嵇康》《张载年谱》《李颐集》(编校)、《李颙评传》《关学学术编年·宋代篇》等。在《哲学研究》(韩)、《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课题等多项。 米文科,山西汾阳人,哲学博士,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关学与明清思想研究。著有《吕楠评传》、古籍点校《泾野先生文集》等:曾先后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和《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青年基金项目“明清关学与朱子学、阳明学关系研究”,并承担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之子课题“儒释道心性论史”的研究。 目录 综论篇 关学与关学史 章 “关学”“关学史”正名 一 “关学”概念溯源 二 “关学史”编撰析论 三 “关学”“关学史”研究述评 第二章 关学学术的历史嬗变 一 宋代关学 二 金元明关学 三 清代关学 上篇 宋代关学 第三章 张载工夫论研究综述 一 “变化气质” 二 “大心”与“虚心”“尽心” 三 “知礼成性” 四 “自明诚”与“自诚明” 五 张载与二程工夫论比较 第四章 张载认识论研究综述 一 “德性所知”的含义 二 “德性所知”与“诚明所知”“天德良知” 三 “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 第五章 张载生平、家族研究 一 武澄《张子年谱》纠误八则 二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释疑六则 三 张载家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张载、张戬佚文二则为中心的考察 第六章 张载“神”论的意义结构研究 一 “天,神也” 二 “合一不测”与“妙万物”为神 三 “穷神知化”与“存神顺化” 四 “神道设教” 第七章 庄子与张载气论之比较 一 通天下一气 二 心斋与虚心 三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第八章 王夫之与张载生死观之比较 一 张载的气化生死论 二 王夫之的“善恶生死”说 三 “全而生之,全而归之” 中篇 明代关学 第九章 河东之学与明代关学 一 薛碹之学在明初关中的传播 二 吕楠对河东之学的发展 三 韩邦奇与河东之学 四 吕楠之后的河东之学 第十章 王承裕与三原弘道书院 一 王承裕与弘道书院的建立 二 弘道书院的讲学特色 三 弘道书院讲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吕柟冉的理学思想 一 吕柟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二 吕柟的理学思想 三 吕柟思想中的关学特征 第十二章 王之士其人其学 一 生平与著述 二 学宗父师,以尽性无欲为宗 三 推行《乡约》,以礼敦俗 四 辟邪崇正,道法邹鲁 第十三章 冯从吾的理学思想 一 “圣贤之学总在心性” 二 儒佛之辨 三 “无善无恶”之辨 四 本体与工夫合一 五 讲学精神 第十四章 冯从吾《关学编》述评 一 《关学编》的编纂动机 二 《关学编》的体例特点 三 《关学编》的学术史价值 第十五章 明代关学与阳明学的关系 一 南大吉对阳明学的传播 二 吕楠、马理对阳明学的批评 三 杨爵与阳明学者的论学 四 冯从吾、张舜典与关学的“心性化” 下篇 清代关学 第十六章 清初关学的“朱王会通”思想 一 李二曲的“朱王会通” 二 王心敬的“朱王会通” 第十七章 李二曲著述考 一 亡佚著述 二 传世著述 第十八章 李二曲良知论研究 ——以《四书反身录》为主要文献的考察 一 二曲良知论的内涵 二 二曲良知论的理论特色 三 二曲良知论的学理指向 第十九章 书院、祠祀、家族:历史视域中的张载文化 ——以《(宣统)眉县志》《(乾隆)凤翔府志》为中心的考察 一 书院 二 祠祀 三 家族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