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边吹笛所著的《今生最爱晏殊词》对晏殊词的解读,既有词语、句子的一般解释,更有其新颖独到之处,那就是作者将深情贯穿始终,从词面出发,结合晏殊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他的写作动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情况,把握晏殊的人格脉络,用他的人生解读他的词作,生动地诠释他那份真挚的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今生最爱晏殊词 |
分类 | |
作者 | 梅边吹笛 |
出版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梅边吹笛所著的《今生最爱晏殊词》对晏殊词的解读,既有词语、句子的一般解释,更有其新颖独到之处,那就是作者将深情贯穿始终,从词面出发,结合晏殊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他的写作动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情况,把握晏殊的人格脉络,用他的人生解读他的词作,生动地诠释他那份真挚的情怀。 内容推荐 “最·婉约”系列共包括四册,分别是《今生最爱李煜词》《今生最爱李清照》《今生最爱柳永词》《今生最爱晏殊词》。这四个人,都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什么是婉约词?纯美,婉转,甜蜜,苦涩,温暖,柔软……在这里,我不想给它下个冷冰冰的定义,我更愿意像个孩子一样,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去感知它。我相信,阅读完“最·婉约”,你会和我一样。 梅边吹笛所著的《今生最爱晏殊词》是适合伴着清茶阅读的书,当然,如果你在星巴克捧着它们度过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也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有多么忙碌,都不要丢掉生活的诗意。 目录 一 晏殊词评点集萃 二 情解晏殊词 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踏莎行·祖席离歌 踏莎行·碧海无波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 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 浣溪沙·淡淡梳妆薄薄衣 破阵子·春景 望汉月·千缕万条堪结 点绛唇小露下风高 凤衔杯·青兢昨夜秋风起 凤衔杯·留花不住怨花飞 凤衔杯·柳条花颡恼青春 玉堂春·后园春早 清平乐·金风细细 红窗听·淡薄梳妆轻结束 采桑子·春风不负东君信 采桑子·红英一树春来早 采桑子·阳和二月芳菲遍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采桑子·石竹 喜迁莺·歌敛黛 喜迁莺·烛飘花 少年游·重阳过后 少年游·霜华满树 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 玉楼春·东风昨夜回梁苑 玉楼春·帘旌浪卷金泥凤 玉楼春·燕鸿过后莺归去 玉楼春·池塘水绿风微暖 玉楼春·玉楼朱阁横金锁 玉楼春·朱帘半下香销印 玉楼春·红绦约束琼肌稳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 踏莎行·绿树归莺 踏莎行·小径红稀 红窗听·记得香闺临别语 试读章节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怀人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闺怨的味道。这其中的思念,有着难言的伤痛。方文山曾经这样写过:我面无表情看孤独的风景,失去你爱恨开始分明……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跟夜风一样的声音,心碎的很好听。手在键盘敲很轻,我给的思念很小心…… 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这种疼痛,如果不亲身体验,怎么说,都无法理解。那个被人称为“三不解”的词人贺铸在他妻子死后,写了一首《鹧鸪天》。他在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重过闻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他直接把自己比喻成一株半死的梧桐。其实,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就等于我们自己的体内有一半也跟着死去了。这样的爱,在我看来,才是认真的、投入的。 这首词,是晏殊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名篇。这首词也许可以这样意译:清晨栏杆之外孤独站立的菊花,如同一个美丽的女子,’脸上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其上的露珠。像一个女子为了爱情而哭泣的泪水。闺房中的罗幕,透露着一丝一缕透心透骨的轻寒。而燕子双飞而去,空留下一个人孤独地怀念着时刻思念的人。皎洁的月亮永远都不会明白,离别所给予我们的悲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透了红红的大门。昨夜西风紧紧地吹着,绿树一夜之间凋零了自己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对着我心思念之人的方向,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情书,可是山高水远,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此时身在何处。 晏殊,字同叔,今江西人。少年时就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他为官的作为很有限,不过,他在位的时候,很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词人之一。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的词人,都和他有很密切的关系。晏殊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初祖”。 著名的国学大9币,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词人”的王国维曾经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这样说过:“‘《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之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这句话也许可以这样翻译:“《诗经》中的《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的情致。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意境和《蒹葭》篇很是相近。但是《蒹葭》篇所表达的是一种洒脱的情怀,晏殊的词却体现的是一种悲壮的美。” 王老所说的这首《蒹葭》,是《诗经》中的诗,估计妇孺皆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萎萎,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洫(zhT)。” 这首诗,可以这样译:河边的芦苇无比青苍,晶莹的露珠儿结成了霜。我时刻思念的那个人啊,正在水的那一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她在水中央。河边的芦苇密密麻麻,白色的露水还没有干去。我时刻思念的那个人啊,正在水边的大草滩上。逆流而上去找她呀,道路险阻又难越。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她在那河洲中。河边的芦苇很茂盛啊,晶莹的露珠结不停。我时刻思念的那个人啊,正在那边的水堤上。逆流而上去找她啊,道路险阻又弯弯。顺流而下去找她呀,仿佛她在那小洲上。 其实。这是一首求爱不得的诗。先民就是这样情真意切地歌唱。这种真切,越来越被人们忘记。 两首诗词,同样地都是怀人的作品。但《蒹葭》妙在洒脱自然,有情必要发声。这首先民的诗,有二字最为让人感动:“溯”和“从”。“溯”字虽然让人觉得有一些遥远,但却有一种可以突破一切困难的力量;“从”字全心去付出,去给,去爱。P7-9 序言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填词是高雅的。可在古时,填词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高雅,甚至相反,诗才是正道。词,也叫“诗余”,只是作为诗歌的附属物诞生在文学史上。填词,在古时,被人们视为“不务正业”。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在温庭筠等“花问派”词人的努力下,词这种文体终于摆脱了诗的从属地位,走向了大众的视线,获得了自由。 词,又叫曲子词,望文生义,就是谱上曲儿用来唱的。经过了南唐李煜的继承和创新,词才脱离了所谓的士大夫的“艳科”,走向了通往词人内心的道路。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从理论上来说,词牌的推广要具有一定的条件,首先是音律和谐优美,可唱性强。词牌就是词谱,是按曲谱而作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依葫芦画瓢去作词.后来一些诗人兼音乐高手自己创造词调。后人跟着填词。再后来,一些不懂音乐或者音乐水平不怎么样的诗人也加入这个创作队伍,词牌就越来越多了,渐渐使词谱丧失了音乐性,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 但是,民间的歌还是要唱的,特别是宋代,城市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暖风醉人,歌舞升平。根据市场的选择,那些比较适合演唱的专业词谱流行度自然就高,跟风填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另外,词牌的流行也讲名人效应。像《虞美人》这个词牌,经南唐顶尖词人兼皇帝李煜填写后,流传的速度快了很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 作为词选,我想,如果错过了李煜和李清照,那肯定是件悲哀的事情。这两个词人可以说是词界不能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两人被人称为“词中二妖”,可见后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一个是词中之帝,一个是词中之后,他们的词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有人说,“恨二李不能相遇”。后人总是在自己的脑海中。不停地虚构他们两人能够遇在一起,惺惺相惜。这些虚构,都是源于对两人的喜爱。两个人。都是抒情词人,且自然而真切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系列最早诞生的一本书就是关于李煜的(《今生最爱李煜词》),然后是李清照(《今生最爱李清照》),然后是柳永(《今生最爱柳永词》),最后是晏殊(《今生最爱晏殊词》)。 李煜。是词史界一个哀凄的记号,更是一座真切的丰碑,纵然后人不停学习。也难以超越。直至到了清朝,出现了纳兰容若和项莲生。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想他强调的就是纳兰的真。而这点,正是学自李煜。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清照就是“阅世愈深”的主观之词人。她的词,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婚前,婚后至赵明诚逝世前以及赵明诚逝世后,尤其是赵明诚逝世之后的作品,更加真切而悲痛。 柳永,对词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一生仕途坎坷,官小职卑,但他却把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创作词作之上。他的词多写男女恋情,以慢词见长。尤其擅长抒写文人怀才不遇和羁旅行役的感慨。他擅长用白描的写法,工手铺叙。抒情传意。他的贡献更在于。他把旧声变为新声。叶梦得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传声一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其实,更难得的是,他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为那些地位低下的歌女创作词,用自己的真心去抚慰她们那空洞的心。所以。当时秦楼楚馆问流传了这样一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最后一本是晏殊的词。晏殊和其子晏几道,被世人称为“大晏和小晏”。他的词“典雅雍容。温润秀丽”。晏殊一生富贵,位极人臣,没有经历过像李煜、李清照那样大的人生起落,也没有柳永羁旅漂泊的苦楚,所以,他的词,充盈着富贵气息,书写的多是淡淡的闲愁别绪,虽不像李后主那样有透入人心的深沉之痛,但也有着一种淡泊从容的中和之美。此外,晏殊的词,在语言、韵律、意境上,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这个系列,作者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注释,而是用自己的情感,从词面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他们的写作契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实况,把握他们诗性的人格脉络,以人生解词,生动地诠释他们那份真挚的情怀。 但愿大家能够喜欢这个系列。有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活得不必那么世俗。读读古典诗词,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或偶尔驻足,在古人的情感当中游动。聆听自己内心和古人的交流,使我们的内心和灵魂柔软下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