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碧海情天/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云若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回

白发灯前泪两代恩怨

红颜梦里情三生儿女

话说在一个薄暖轻寒的暮春三月,北方的节候虽比江南稍晚,但是天津英租界达文斯路上,各富室庭园中的桃花,都已开了。

黄昏时候,天边娟娟的蛾眉样月儿,掠过了一家楼窗外的桃花枝头,射人窗内,照映着两个滚圆光亮的老人头颅,在月影灯光中相对摇动。这两个老人都在六十岁上下年纪,正坐在起居室里,作饭后的闲谈;但说话声音都带着怒气,直如吵架一样。

一个老人面瘦身长,双目闪闪有光,似乎什么都能看透一样;加以眉毛浓重,鼻端高峭,都显出他是个性格坚毅的人。只是下面配了一张圆形的嘴儿,唇上又有很整齐的苍黑胡子,调节了眉目的浓重,并且显示出他在中年以前还是个俊秀人物。他身穿蓝色葛袍,洁净整齐,毫无褶皱;双袖倒挽起,露出里面的衬褂,其白如雪。头上秃得只剩了百十根头发,还梳着分头;只可恨灯光简直不以那几根稀疏的头发为意,头儿每一摇动,灯光便在他头皮上闪烁起来。

这时他正立在绿绒沙发之前,连连拍着桌子,头儿也频频前后晃动,似乎突然给电灯增加了几支烛的亮光。他高声叫道:“那不成!那不成!谁也不能拦我!你更不能拦我,你是我最要好的老朋友,难道就忍心瞧着我的孩子受那臭唱戏的女人之害么?这件事你只能帮忙,不能阻挠!寿岩,你记着,这件事情要是坏在你身上,咱们十几年的老交情就算完了!”

这时那另一位被唤作寿岩的肥胖老人,正半躺半坐地倚在宽大的睡椅上,那睡椅的面积平放两个人都有余,但这老人身体夹在中间,尚觉转侧不能自如。他的头秃得更为干净,连一根短发都没有了;胡须也剃得干干净净。脸上因为肌肉过于发达,衬托得五官无不奇小,鼻头几乎淹没在隆起的两颊之中;尤其是两只眼睛,在发怒时尚可寻觅,到发笑时便临时退隐了。那头儿似乎是用什么正圆的模型铸成的,而且全部是流线式,凡是高出突起足以阻碍风力的部位,几乎全掩藏在肥肉里面。但他鼻上还架着眼镜,身上还穿着西装,就更显得臃肿可笑了。他听了那瘦老人的话,忽然作声道:“你是胡闹!我一定反对到底!”

他说着便要挣扎坐起,无奈身体太笨,像臭虫跌翻了身,手脚向天蠕蠕地蠢动着,半晌才直起腰坐稳。又嘘嘘喘了一会儿,他才发出像盖在酱瓮里似的哑闷声道:“渭渔,我劝你可是好意。你的孩子当然应该管束,可是你只管束蓉湄好了,怎可以毁害人家那唱戏的女孩子呀?渭渔,咱们兄弟都这样大的年纪了,我可不能看着你做有伤阴德的事不管。你细想想吧。”说完就把手抚摸着颈后三个肉岗,渐渐从眉下肉缝中露出细长的眼睛,瞧着渭渔。

渭渔见他乌珠出现,知道老朋友将要发怒,忙低声委婉地说道:“寿岩,你的道理很对。只是蓉湄似乎着了那女戏子的迷,劝告无效。他也二十岁了,我只这一个儿子,又可怜从小儿没娘,难道我就忍心于拿出严父的样子……”

寿岩不等他说完,就把手里的雪茄一丢,大怒道:“哦,你不忍心管自己的儿子,又何忍心去毁人家的女儿?这是什么居心?咱们相好十几年,今天才算认识了你!”说完喘吁吁地立起,伸出手道,“握握手再见吧!”

渭渔面色突变,叫道:“大哥,我所以这样做,也有难言之隐啊……”

寿岩鼻中本来就总是在哼着气,此刻更大哼一声道:“什么难言之隐,简直损人利己!说痛快话,你若不改变这个计划,就不要再认我这个朋友!”

渭渔还未答话,忽然一个仆人进来,垂手禀告道:“少爷回来了。”

渭渔道:“在哪里?”

仆人回道:“在楼下书房里。”

渭渔说:“叫他来!”

仆人应声方要出去,寿岩叫住道:“下去让人准备好我的汽车,我这就走。”

渭渔摆手道:“你去吧,郭大爷不走。”仆人这才出去了。

渭渔扶寿岩坐下,说道:“大哥,稍迟我有下情回禀,你且不必疾恶如仇。现在你先安坐一会儿,等我再问问蓉湄,倘或他回心听我的劝告,岂不万事皆休了?”

正说着,便听到外面履声橐橐,渐听渐近,渭渔向寿岩使了个眼色。这时一个英姿飒爽的西装青年,飘然走人。他先向寿岩鞠了个躬,叫了声老伯,又向渭渔叫了声爹爹,然后立在一旁。

寿岩似乎因十分喜爱这个少年,把方才的气都消了,直眼儿瞧着他嘻开嘴笑。只是他笑时便得闭眼,张眼又不利于展笑,二者有些不可得兼。于是他眼闭一闭,嘴张一张,眼张一张,嘴闭一闭,那样儿非常艰难。P1-3

作者简介
刘云若,20世纪30年代天津有名的社会言情小说家。字渭贤,原名兆熊,又名刘存有。1903年生于天津一个军人家庭。1926年在津创办《北洋画报》并承担编辑工作;1930年底受邀任《天风报》副刊《黑旋风》主编,同年开始创作靠前部长篇社会言情小说《春风回梦记》,刊出后大受欢迎。1937年开始闭门写作。1950年去世于家中,年仅47岁。代表作有《旧巷斜阳》《红杏出墙记》《酒眼灯唇录》《歌舞江山》《情海归帆》等。
目录

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刘云若(代序)

第一回 白发灯前泪两代恩怨

 红颜梦里情三生儿女

第二回 有味笙歌游丝缠柳絮

 无情风雨玉笛落梅花

第三回 孽海回澜证同心病床留别吻

 萧墙起祸生恶念暗室动阴谋

第四回 石破天惊鸳鸯同落劫

 风凄月冷燕子独辞巢

第五回 绝路图生做女工辛苦弹筝手

 命途多舛歆美色安排引线人

第六回 荒林黑夜暴客阱中亡

 茅屋斜阳美人天上落

第七回 芳草天涯整归装啼痕翻笑影

 浮萍人海逢佳侣旧梦误新知

第八回 人在奈何天相见争如不见

 心追生死谊有情还似无情

第九回 意重心长假机关红丝牵白发

 峰回路转狂涕泪北鲽遇南鹣

第十回 廿年事云破月来相思结局外

 一纸书楼空燕去遗恨落人间

序言

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刘云若

(代序)

张元卿

1950年刘云若去世后,作家招司发文悼念,竞招来一些非议,认为不必为刘云若这样一位旧文人树碑立传。半个多世纪后,刘云若已“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了经典作家。现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即将规模推出《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卷》,这说明刘云若这个“旧文人”的小说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始文本,读者可以从量到质做出自己的评价。

关于刘云若的生平资料,百度上已有一些,关注刘云若的读者多已熟悉,此处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写我为什么认为刘云若是直面人性的“小说大宗师”。

20世纪40年代,上官筝在《小说的内容形式问题》中写道:“我虽然是不大赞成写章回小说的人,可是对于刘云若先生的天才和修养也着实敬佩。”郑振铎认为刘云若的造诣之深远出张恨水之上。这里所说的“天才”和“造诣”,指的应是作为“小说大宗师”的“天才”与“造诣”。

刘云若的小说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风行沽上了,但那也只是“风行沽上”,影响还有限。1937年平津沦陷后,张恨水南下,刘云若困守天津,京津一带出现“水流云在”的局面,北京的一些报刊便盯住了刘云若,后来东北的报刊也向他“招手”,于是刘云若便成了北方沦陷区炙手可热的小说家,影响开始扩展到平津以外的地区,盗用其名的伪作也随之出现,而他竞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从通俗小说家变成了“小说大宗师”。

1937年9月,《歌舞江山》开始在天津《民鸣》月刊(后改名《民治》月刊)连载,至1939年5月连载至第十七回,同月由天津书局出版了单行本,这是天津沦陷后刘云若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后,因沦陷而停载的小说《旧巷斜阳》《情海归帆》开始在《新天津画报》连载,卖文为生的生活得以继续。沦陷期间,他在天津连载的小说还有《画梁归燕记》(连载于《妇女新都会画报》)、《酒眼灯唇录》《燕子人家》(连载于《庸报》)、《海誓山盟》(连载于《天津商报画刊》)、《粉黛江湖》(连载于《新天津画报》)等。在天津连载小说的同时,北京的报刊也在连载刘云若的小说,先后连载的小说有《金缕残歌》(连载于《戏剧周刊》)、《江湖红豆记》(连载于《戏剧报》)、《冰弦弹月记》(连载于《新民报半月刊》)、《湖海香盟》(连载于《新北京报》)、《云霞出海记》《紫陌红尘》(连载于《369画报》)、《翠袖黄衫》《鼙鼓霓裳》(连载于《新民报》)、《银汉红墙》(连载于《立言画刊》)、《姽姬英雄》(连载于《新光》)等。从数量上看,在北京连载的小说超过了天津。张恨水离开北京后的空白是被刘云若补上了,因此读者才有“水流云在”之感。在沦陷时期,刘云若在东北的影响逐渐扩大,沈阳、长春的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刘云若的小说,东北的报刊也开始集中刊载刘云若的小说,《麒麟》杂志就先后连载了刘云若的《回风舞柳记》和《落花门巷》。与此同时,随着1941年刘汇臣在上海成立励力出版社分社,刘云若的小说开始成系列地进入上海市场,在抗战结束前先后出版了《换巢鸾凤》《红杏出墙记》《碧海青天》《春风回梦记》《云霞出海记》《海誓山盟》等小说。由此可见,沦陷时期刘云若小说的影响范围远超从前,几乎覆盖了整个东部沦陷区。这说明当时的读者是非常认可他的小说的。

那么,当时的读者为何认可他的小说呢?刘云若的小说素以人物生动、情节诡奇著称,沦陷之后的小说也延续了这种特色,但刘云若令读者佩服之处实在于每部小说程式类似,情节人物却不雷同,因而能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情节人物的歧异处理虽然可增加这种类型化小说的阅读趣味,但立意毕竟难有突破,因而多数小说也还是停留在供人消遣的层面。如《歌舞江山》主要写督军“吕启龙”和他的姨太太们的种种事迹,书中写道:帅府“简直是一座专演喜剧和武剧的双层舞台,前面是一群政客官僚、武夫嬖幸,在钩心斗角争夺权利,后面是一班娇妾宠姬,各自妒宠负恃,争妍乞怜。外面赳赳桓桓之士,时常仿效内庭妾妇之道,在宦海中固位保身;里面莺莺燕燕之俦,也时常学着外间的政治手腕,来在房帷间纵横捭阖”。此书之奇在于写出了“帅府”的黑幕空间,讽刺意味自然亦有,但除此之外,读者欣赏的还是情节人物之新颖。再如《娩姬英雄》,小说写汪剑平从南京回天津,从公司分部调回总部,并准备与未婚妻举行婚礼。回到天津后,未访到未婚妻棠君,却意外地在舞场看到她同一贵公子在一起。回到旅馆后,才看到未婚妻留言,说要解除婚约。后汪结识暗娼姚有华,适公司要开宴会,汪便请姚扮作他的太太参加宴会。汪这样做是因为公司老板不喜欢未婚男士,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老板认为自己结婚,不会因未婚而丢了工作。此后,汪经朋友张慰苍介绍同苑女士结婚。姚有华自参加宴会后,力图上进,恰见汪陷入命案,便思营救。她住到接近歹人的地方,想……所积累的艺术感受并不曾因此而泯灭。抗战胜利后,刘云若写出了又一部能代表其“小说大宗师”水准的小说《粉墨筝琶》。孙玉芳认为刘云若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其中以女招待璞玉(《旧巷斜阳》)和伶人陆凤云这一形象(《粉墨筝琶》)最为复杂生动。抗争与妥协,自尊与虚荣,生命的悲哀与人性的弱点,全都彰显无遗”。陆凤云的形象塑造之所以复杂生动,除了伶人这一角色赋予的特定内涵外,也得益于璞玉这一角色提供的营养。作为伶人,陆风云自有多情妩媚的一面,但作为普通人,她又有软弱犹豫、随波逐流的一面。刘云若写陆凤云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时,就借鉴了璞玉身上软弱犹豫、随波逐流的特征。但作为在江湖上闯荡的伶人,陆风云在多情妩媚和软弱犹豫之外,还有刚烈正直的一面。《粉墨筝琶》中出城一节,就显示了陆凤云作为乱世佳人刚烈正直一面。孟子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然而势终不能变其性,才见人性之光辉。陆风云处乱世而不失刚烈正直之性,正是刘云若在沦陷时期就用心刻画“熠熠生辉的人性”的延续与升华。璞玉是顺势而不失其良知,凤云是逆势而卓显其刚烈,均能势变而不失其性,可谓乱世两佳人。佳人不朽,云若亦不朽。

刘云若在《粉墨筝琶·作者赘语》中写道:“作小说的应该领导青年,指示人生的正鹄,我很想努力为之,但恐在这方面成就不能很大,我或者能给人们竖一只木牌,写着‘前有虎阱,行人止步’,但我也不愿作陈腐的劝惩,至多有些深刻的鉴戒。……至于我爱写下等社会,就因为下等社会的人,人性较多,未被虚伪湮没。天津《民国日报》主笔张柱石先生说我善于写不解情的人的情,这是我承认的,因为不解情的人的情,才是真情,不够人物的人,才是真人。”幸而刘云若没有积极的“领导青年”的意识,也‘‘不愿作陈腐的劝惩”,才使得他既不同于新文学作家,也不同于通俗小说家,对雅俗均能保持清醒的距离,内心却别有期许:“比肩曹(雪芹)施(耐庵),而与狄(查尔斯·狄更斯)华(华盛顿.欧文)共争短长。”

天津作家招司和石英都曾用“淋漓尽致”来称赞刘云若刻画人物的功夫,不知他们在称赞之时,是否意识到与他们“插肩而过”的是一位混迹于市井的“小说大宗师”?如今,读者面对刘云若的这些小说作品,是否会觉得“小说大宗师”迎面而来呢?

一切交给读者,交给历史,我想刘云若有这样的自信。

2016年10月19日晚于南秀村

内容推荐

袁元校注的《碧海情天/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是一部民国通俗小说。

刘云若是一位才子,也是一位情种。20世纪20年代,他就成为一位以言情小说见长的作家,一生写过四十多部作品。在他的笔下,社会风情、世态沧桑、时代折影、命运无常都十分鲜活,对人生人情有深切的感悟。本书是其中一部。

编辑推荐

旷世雄文,雅俗共赏;绝代奇书,重现人间。民国通俗小说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绚烂的风景。本社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整理民国文学经典为出发点,规模推出民国通俗小说作家的《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是民国通俗小说的重要作家,其作品饱含着熠熠生辉的人性,体现了民国社会生活特色,深受读者喜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刘云若卷》包含了刘云若的19部作品。

《碧海情天》是其中之一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