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难容精神洁癖?
《天龙八部》中,当萧远山父子和慕容博父子站在少林藏经阁中两两相对时,相信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充满波澜的——30年的江湖恩怨、风风雨雨,今天终于可以一举解决。平心而论,萧远山父子击败慕容博父子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当吐蕃国师鸠摩智愿意为慕容氏助拳时,胜负的天平悄悄倾向了后者。
在大好形势下,慕容博却出人意料地抛出了一段说辞,令萧氏父子十分错愕:
慕容博道:“萧氏父子英名盖世,生平怕过谁?可是惧虽不惧,今日要想杀我,却也甚难。我跟你做一桩买卖,我让你得遂报仇之愿,但你父子却须答允我一件事。”
慕容博道:“令郎官居辽国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镇南京,倘若挥军南下,尽占南朝黄河以北土地,建立赫赫功业,则进而自立为主,退亦长保富贵。那时顺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歼之,如踏蝼蚁,昔日被丐帮斥逐的那一口恶气,岂非一旦而吐?”萧远山道:“你想我儿为你尽力,俾你得能混水摸鱼,以遂兴复燕国的野心?”
慕容博道:“不错,其时我慕容氏建一枝义旗,兵发山东,为大辽呼应,同时吐蕃、西夏、大理三国一时并起,咱五国瓜分了大宋,亦非难事。我燕国不敢取大辽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国,尽当取之于南朝。此事于大辽大大有利,萧兄何乐而不为?”他说到这里,突然间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光灿然的匕首,一挥手,将匕首插在身旁几下,说道:“萧兄只须依得在下的倡议,便请立取在下性命,为夫人报仇,在下决不抗拒。”嗤的一声,扯开衣襟,露出胸口肌肤。
——《天龙八部》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慕容博甘愿以死来换取天下大乱,可谓有勇有谋。但是,萧峰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说:“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和其父萧远山的犹豫不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萧峰心里,辽国是父母之邦,宋国是第二故乡,宋辽开战他不愿看到,所以对于慕容博抛来的橄榄枝,萧峰选择了回绝。至于能不能报杀母之仇,萧峰并未优先考虑这一问题,或许萧峰对本方实力颇有自信,或许萧峰天生有精神洁癖。
但和慕容博相比,萧峰绝对不是个经商的材料。
萧峰这样的性格,在江湖世界吃得开,但在商战中,却实在不行。商战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慕容博是商人,深谙营销心理学:只要自己一死,萧远山报了丧妻之仇,萧峰报了被逐之仇,萧氏父子好事成双;儿子慕容复能借机上位,自己的练功隐痛能彻底解决,慕容氏也算好事成双;甚至那个鸠摩智,也能从中分一杯羹,五个人都能得偿所愿,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一箭双雕已然不易,更何况一箭五雕呢?
这就好比万科王石事件,宝能系要入主万科,王石不同意,但背后大股东华润同意,华润和宝能一联手,持股比例超过总股本的40%,王石不收拾东西走人还能怎样?哪怕王石打心眼里不乐意接受姚振华的入伙,哪怕王石是三朝元老,是有功之臣,是一管家,但,又能怎样?
姚振华入主万科,万科就一定搞不好吗?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商业世界难以假设。在万科事件里,王石最终的选择和结果其实并不重要,在商界打拼多年的王老板,根本不需要外界的种种猜测,领兵迎战几大巨头,阻击一年多时间,大有当年老人家带队重上井冈山打游击的豪气。胜,就是商界的不老传说;败,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也会有足够的悲情故事与粉丝们分享。如此看来,王石真是从心所愿了。
有精神洁癖的人能不能成为成功的商人?这似乎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按照中国传统老话“无商不奸”,或者按照《厚黑学》的“脸皮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似乎商人天生都带有原罪。
但更多的事实证明,“诚信为本”就是精神洁癖的一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购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而售后评价也十分重要,因为关系到其他潜在消费者对商家的取舍,这么看来,精神洁癖还是应该保留的。
萧峰在这件事情上拒绝与敌合作,那是他的原则性强,绝不和人同流合污,但并不代表萧峰不会经商。从本质上说,萧峰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人物,他替女真部落生擒辽帝耶律洪基,可是女真部落狮子大开口,开出天价赎身条件,但萧峰却大手一挥,直接释放了耶律洪基,此时他还不知道对方是辽国皇帝的尊贵身份。
萧峰不会市恩买好,但会为了阿朱委曲求全;萧峰也不会低声下气,但会为了真相勉为其难。这样的人,太难成为成功商人了,性格使然耳。
当然,小说中最后的矛盾由少林扫地僧完美解决,扫地僧是一个完全意外的因素,不见得下次还有,是不可预知条件。第三方强势介入商战,是否能破解迷局、各方共赢,有时候是无法预测的,祸福就唯有天知道了。
P2-4
汤大友,笔名填下乌贼,男,浙江人,民主党派人士,金庸文化研究者,自由撰稿人。爱好广泛,涉猎颇多,对历史人文、古代建筑、考古风采、漆器钱币有所钻研。著有《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等作品。
陆新之,商业观察家、投资基金合伙人,开设有视频自媒体“财经新知”。他长期关注中国营商环境的转变与创意文化产业。他是央视财经频道、央广经济之声、靠前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多个财经节目的特约嘉宾。
《金庸笔下的经济学》完稿了,正文一共57个话题,牵涉到近60个经济学概念,每一篇文章,我都用尽心力去打磨,努力做到风趣幽默、寓教于乐,让我的读者朋友们不失望、不后晦。
目前来看,我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这部书稿来源于知名出版策划人陆新之先生的灵感,在陆总的鼓励下,我在完笔《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一书后,迅速投入到新书的创作中。非常高兴这本书的题材、宗旨和我的兴趣完全吻合,因而下笔较快,自问成色也较好。
金庸先生是我最钦佩的华人作家,没有之一,作为他的忠实粉丝,我曾三次去拜访浙江海宁的金庸旧居,也曾南下香江,追寻大侠当年的足迹。很多人都知道金庸是著名的才子、作家,却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在《明报》初创之时,金庸一边连载武侠小说,一边管理运营报社日常工作,堪称“半文半商,创业艰难”!
故而,结合金庸小说谈论经济学知识,我觉得是应景的、是可能的。
这本书是我的第三部作品,是我的第二部金书周边,谨以此书,向九十高龄的金庸老先生表示敬意!祝老爷子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如果有可能,我还会继续写一些金书周边文字,努力做到别具一格、耳目一新,让我的读者们满意,再满意!
汤大友(填下乌贼)
江湖也是经济社会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可能有读者会发出疑问:“金庸武侠小说和现代经济学扯得上关系吗?!”
当然扯得上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同一般。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我们所知的就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风土人情、医卜星相、琴棋书画、算术韬略,等等,还有我们不曾注意到的,经济学。
韦小宝——金书诸多男主角中最另类、最反侠的一位——就是个天才的经济学专家,可以说是“不学有术、无师自通”!在他还是儿童时,就知道了劳务付出和应得报酬的关系,待其成人,更是将价格歧视、炫耀性消费、效用最大化等经济学理念运用得炉火纯青。韦小宝不仅是江湖奇人,更是一位商战奇人。
金庸的“十四天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有9部牵涉具体的时代背景,即《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时间跨度从北宋、南宋、元、明到清朝。在这些具体的时代中,多处反映了历史上的经济学事件。
《天龙八部》的主要故事情节发生在北宋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之后,金庸对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并不认可,认为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郭啸天、杨铁心二人为避战乱,从山东移民到浙江,是当时千千万万难民的一个缩影。这些遗民背井离乡,投奔安全、富庶的南宋,亦可视为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至于元朝末年的“开河变钞”,因为治理黄河缺钱,元朝政府不顾经济规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最终引起了席卷天下的红巾军大起义,朱元璋、陈友谅等豪强登上历史舞台。
金庸小说间接地反映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同时小规模的个人经济活动更是穿插于十四本金书而屡见不鲜:耶律洪基一沦为人质,就懂得拿钱赎身;萧峰有钱买人参的时候就一不会去抢;戚长发要买昂贵的新衣服,只能卖了自家耕地的大黄牛;韦小宝一掷千金,敢花四千两银子买珍珠;张无忌为求演戏逼真,会和少林和尚就打工价格讨价还价;龙门镖局、镇远镖局和飞马镖局替人保镖,都要收取一定的佣金;豪放的小郭襄会变卖银钗请路人喝酒;更不要说卖馄饨的何三七,卖烧饼的吴道通这样的职业小商人……
金庸的每一部小说,都涉及商业贸易行为,江湖世界也是世俗社会。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小说人物完全不懂经济学,会怎样呢?金庸也写过相关例子。
比如说著名的“张家口郭靖遇黄蓉”桥段。刚刚踏上社会、完全不懂经济行为的靖哥哥待人真诚,一桌饭请了19两7钱4分银子,约合今日的两万元人民币;再比如也是完全不懂经济行为的小龙女,一次出了古墓后和杨过失散,肚子饿了在店铺里拿饭就吃,完全没有付钱的概念,闹了不少笑话。
郭靖也好,小龙女也罢,这两个会“左右互搏”一技的淳朴的人,日后都逐渐地了解了经济行为,适应了现实社会。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既然要生活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不可避免地会接触经济活动,这是躲不开的规则,是另一种方式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且看,韦香主给青木堂的兄弟们一次性散发了3一500两银票的福利,樊纲、高彦超等江湖汉子穷太久了,突然天降大奖,“各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是非常有趣的一处伏笔,相信青木堂兄弟的欢呼也是发自肺腑的,是真正的喜出望外。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一下金庸小说中的经济知识,发散一下思维。
如果说长乐帮是一个股份制公司,那么帮主司徒横就是董事长,拥有公司的所有权,而军师贝海石是CEO和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这两人为了躲避侠客岛的赏善罚恶令,找了一个替罪羊石中玉前来挡死,石中玉成为了代理帮主,也就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
侠客岛此时就像山寨版的“最高法院”,主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行事诡秘,招人诟病。
我在侠客岛这个故事之上,就可以引入经济学里的三个概念:搭便车效应、鲶鱼效应和灯塔效应。不仅如此,我还将劣币驱良币、木桶理论、二八定律、奥卡姆剃刀、马太效应、沉没成本、比较优势、路径依赖、权力寻租等耳熟能详的经济学概念,都结合金庸小说内容延伸讨论了一番,范围涉及金庸先生的全部中长篇小说,无一遗漏。
江湖的世界也是经济社会,也要遵从经济规律。例如,《唐诗选辑》密码被破解后,公之于众,改变了原来的供求关系,于是大佛宝藏很快被发现;如果谢逊一辈子留在冰火岛不回中原,那么屠龙刀也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价值;如果张无忌效仿阳顶天强练乾坤大挪移,走向了协和谬误而一命呜呼,那么明教就会被六大派剿灭;如果玉女素心剑中不包含互补品理论,那么杨龙二人早早就被金轮法王淘汰……
都说历史不容假设,其实金庸小说中的经济行为也不容假设。
全书初稿完成之后,我们感到意犹未尽。因为不少金庸笔下的经典情节——尤其是许多情况下对人性反应的描述,既可以表现出生动的经济学现象,又深刻地体现出了许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因此,我们专门列出了一卷,打破不同小说的界限,作为一个拼贴的整体,尽量给读者们一些惊喜。
作为一个酷爱金庸小说又喜欢经济学的作者,我觉得金庸的江湖世界很有趣,探究其中的经济知识更有趣!希望我的这本小书,能让您茶余饭后会心一笑,阅读之余对掌握经济活动、了解经济规律有所助益,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汤大友(填下乌贼)
2017年1月于京寓所
金庸小说间接地反映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同时小规模的个人经济活动更是穿插于十四本金书中而屡见不鲜:耶律洪基一沦为人质,就懂得拿钱赎身;萧峰有钱买人参的时候就绝不会去抢;戚长发要买昂贵的新衣服,只能卖了自家耕地的大黄牛;张无忌为求演戏逼真,会和少林和尚就打工价格讨价还价;豪放的小郭襄请路人喝酒情急下变卖银钗;卖馄饨的何三七、卖烧饼的吴道通这样的民营小老板都有故事……
汤大友、陆新之著的这本《金庸笔下的经济学》揭开了江湖世界的经济规律。
金庸小说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领域。汤大友、陆新之著的这本《金庸笔下的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现代思维,全新解读金庸小说。
作者整理、分析了金庸十四部小说中和现代经济学、经济概念、经济规律相关的五六十个案例。这些案例都是通过一段金书片段引申开来,反映了现代经济学的一个理念,主要涉及的经济学概念有劣币驱良币、奥卡姆剃刀、非零和博弈、帕累托最优、互补品理论、内卷化效应、比较优势、价格歧视、柠檬市场、马太效应、吉芬商品等,让读者在阅读中轻轻松松地了解经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