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压力·
做父母,对一个新生命负责,而且这个生命还是如此脆弱,离开了你无法生存,这是个不小的压力。担心、忧虑、焦急、恐惧、挫折感、无力感,种种种种,都需要爸爸妈妈一点点耐受、一点点担当起来。
孩子刚刚出生时,我们都做过孩子发生危险或者突然消失不见的梦,惊醒之后,赶紧跑去看看孩子,还好,好端端地,没出任何问题;孩子第一次生病,做爸爸妈妈的又心疼,又着急,只恨不能以身相代;孩子上幼儿园,担心他在幼儿园吃得饱吗,玩得好吗,过得快乐吗;孩子上小学,开始担心他的学习,他的成绩,他能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孩子不爱做作业,焦虑怎么能让他每天自觉写作业;孩子升初中,着急上不到理想的中学怎么办?孩子上了中学,又开始忧虑成绩够不够好呢,早恋怎么办呢?
做父母的,永远无法逃开这些压力。即便是我们现在,觉得做父母已经是比较轻松的事了,也并不是没有压力的轻松,只是能够轻松承担这些压力而已。
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小时候把压力甩给自己的父母,让老人继续作为庇护者,承担本该由自己来承担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仗着父母对自己的爱“欺压”父母,也是仗着孩子年幼,还不知道要求你承担责任,而“欺压”孩子。而且糟糕的是,眼前逃避掉的压力,一定会在日后某个阶段卷土重来——错过孩子的成长,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必要的亲密关系、信任和良好沟通,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父母也会冲突不断。所以,做父母的,除了挺起肩膀担当压力,别无选择。
·担当责任·
除了压力,还有责任。由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保证他吃饱穿暖,不受饥寒,是最基本的责任,更重大的责任是,你得教养他成人。
把孩子教养成人,最低标准是他长大后能自食其力,而且不危害社会;更高的标准是,他不但能自食其力、不危害社会,而且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快乐、幸福的人,为家庭尽责,为社会做出一个个体所能做的贡献。
为了完成教养孩子成人的责任,你得教他读书、明理;得引导他向上、向善;得约束和修正他不良言行;得培养他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得帮助他学会自己思考;得教会他与人相处;得让他有爱别人的能力、有建设家庭的能力、有照顾家庭的能力……这些工作,一刻放松不得。稍许松懈,孩子可能就会发展得不够理想,而如果彻底放弃,孩子的未来,会糟糕得无法想象。
孩子的教养,仅仅把他送去学校、交给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教养的一小部分,而来自家庭的教育,才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好多爸爸妈妈,特别轻易地把这个责任“交出去”,不客气地说,这是不负责任。教养孩子,是交不出去的责任,爸爸妈妈必须要自己担起来。
·担当辛苦·
孩子小时候,和一起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交流,大家在历数自己半夜起床看孩子几次、上个月跑了几趟医院之后,常常互相感慨,“唉,一个孩子十亩地啊!”
做父母,辛苦是无法避免的。孩子小时候,大人夜里睡不成整觉,孩子病了,半夜跑去看急诊,换尿布、洗衣服、做饭、接送上下学、带孩子出去玩、请假开家长会……更别提努力工作,尽量给他更好的生活。带一个孩子,真是不比照顾十亩地的春耕夏耘秋收来得轻松。
但这算什么?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再多辛苦,也都是你应该承担的,没什么可抱怨,也算不得劳苦功高。我们一向不太能接受一些父母“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就得如何如何”的说法,辛苦是做父母必要的担当,不是向孩子要求回报的筹码。
当然,有的家庭,爸爸妈妈做父母的方法得当,孩子自主性强,大人几乎只需照料好日常衣食、接送,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的辛苦程度越来越低;有的家庭,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越来越累,要陪做作业,要帮助复习,要牺牲所有业余时间陪上补习班,要不时因为孩子出状况而从单位赶去面见老师。一些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还会更辛苦:拿出积蓄帮助买房,放弃退休后的悠闲生活,长年累月地帮助做家务、带孩子。
我们的观念是,要想日后不辛苦,必须眼前更努力,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用心、用力,帮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能对自己负责的孩子。
·放弃任性·
今天的父母,当年也都是自己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也都是青春期的任性少年,也都是谈恋爱时希望彼此宠爱的男孩女孩,但是做了爸爸妈妈,年少轻狂、无知任性,真的都应该收敛起来——控制不顾别人、自行其是的欲望,修正口不择言的说话方式,控制说发就发的脾气,节制情况不像自己期待的那么美好时的抱怨,做可以为孩子的利益局部牺牲自己利益、对孩子坚定但温和的爸爸妈妈。
我们的育儿专栏,有一次发出一篇如何让爸爸更多陪伴孩子的文章,一位妈妈留言说:“面对爱上网的爸爸,要教会孩子,如何速度关电脑,如何速度砸手机。”而我们在那篇文章中分享的,恰恰是妈妈如何用理性的方式,帮助爸爸更多陪伴孩子。这位妈妈的任性,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我们还曾见到一位妈妈,孩子因为没完成课堂作业,被老师留下做完,放学时出来晚了,让妈妈多等了一会儿,结果孩子出来,妈妈劈头就骂,骂得孩子满脸惊慌、大气儿都不敢出。
也见到过孩子爸爸妈妈,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甚至口出脏话。至于对孩子各种负气、任性的表达,更是多得无法一一历数:随你去吧,我不管你啦!再玩手机,我把它砸了!下次再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你怎么就不看看别人呢!你就是笨,榆木疙瘩不开窍!……
做了十几年爸爸妈妈,我们的体会是,对孩子,父母的任性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任性吵架会吓坏孩子;任性地彼此抱怨会让孩子一起加入抱怨爸爸或抱怨妈妈的阵营;任性责骂孩子,会让孩子对你的任何话都自动免疫。更糟糕的是,大人的任性,会是孩子任性的最佳示范。成熟理性的爸爸妈妈,才能带出成熟理性的娃。
P30-33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的这本育儿经验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和很多抽象理论不同,这是他们十几年为人父母的经验之谈,尤其是其家庭教育的理念不同凡响——让孩子自主!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父母是孩子的苐一老师,当你把尊重与平等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把这些传递给身边的人,让社会更和谐,更有温度——这是我读我的师弟徐智明与其夫人合著《育儿基本》的感受。同时我还想说:对孩子讲的,同样可以讲给成年人,或许我们这些成年人缺的东西太多了。
——刘宇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智明、志宏夫妇在创业和管理企业的同时养育两个阳光、自立的儿子,智明和志宏的从容,家庭和事业的良好平衡一直是朋友中的家庭典范,今天夫妇二人把育儿经验写成书分享给大家,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育儿方法论体系,这是一本以“家常话”的方式写就的“理性与责任”之书,既是一本如何养育儿童的书,也是一本教育我们如何做父母的佳作,特别向饱受育儿困惑的中国父母们推荐!
——张守礼(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奕阳教育董事长)
没见过这么气人的。明明自己又做企业又做投资,居然还有时间带孩子。那就带吧?居然还写了一本育儿书。呜呼!天下爸爸总说忙,老婆孩子守空房。时间没有钱来替,总有工作肩上扛。其实仔细想想,有多少因为懒惫,又有多少因为恐惧?谢谢老徐,给爸爸届挣了口气。
——王凯(“凯叔讲故事”创办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饭从来不是一件难事儿,只要带着对家,对家人的爱起步儿,假以时日,必将出手不凡。一对儿能开公司,把孩子养育好的人,现在又在头条号“一家人吃饭”分享做饭心得了,北大高材生都加入写菜谱的行列了,这是不给我留活路的节奏,还让我给他们的新书《育儿基本》写推荐语,哼。
——文怡(美食畅销书作家)
认识徐智明高志宏夫妇快二十年,发现他们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学生就双双入了北大;开龙之媒书店就成就了一代名店;做广告专业出版就进化为品牌和营销高手......我作为徐府家宴的常客,耳闻目睹他们的育儿经十几年,觉得他们夫妇切中我们这代人对于教育的痛楚希冀。因为孩子,新生我们。
——薛野(西西弗书店创办人,埃尔特教育董事CEO)
很高兴能完成这样一本书,与您分享我们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创业二十年,一直做企业经营管理,也经历过工作繁忙、压力巨大的阶段,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能为工作牺牲生活品质,更不能为工作牺牲陪伴孩子,一直是我们的第一原则。
带好孩子,是至关重要的事,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爸爸妈妈。所以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学习、探索、讨论育儿方法,两个人也会深入分析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
我们也乐于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所得,和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分享。两个孩子小时候,我们在博客中分享育儿笔记,受到不少网友的欢迎,经常有网友和我们交流讨论。朋友见面,我们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分析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不少朋友表示我们的建议给他很大帮助。这让我们很受鼓舞。
2015年11月,今日头条邀请我们做一个头条号专栏,熟悉我们的朋友诗莹建议我们在专栏中分享育儿体会。这是一个宝贵的契机,让我们有机会把这十几年的育儿思考充分整理出来。于是就有了每周2~3篇的原创育儿体会分享,累计写了几十篇,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所以首先要感谢今日头条,感谢今日头条的朋友诗莹、秦楠和胡丁玲,有了他们的邀请和催稿,才有了今天这本书。
2016年春节假期的一天,相识多年的后浪出版公司创办人吴兴元兄微信联络我:“老徐,你们的真心爸妈的图书版权可否签给我们呀?你们是站在与孩子平等的视角来写育儿经,这是未来中国最需要的,也跟我们的读者人群比较吻合。”
我们做书店时曾与吴兄的后浪出版合作多年,一直销售他们出版的图书,并且推崇后浪图书的品质。2015年后浪引进出版的《秘密花园》开创了同类图书畅销风潮并一路领先,这样一本育儿题材的小书,得蒙吴兄看重,自然是我们的荣幸。感谢吴兴元兄,感谢后浪的编辑们的辛苦工作。
感谢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的读者,谢谢您用转发、评论、点赞的方式给了我们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有个小小的奢望,那就是这本《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能够畅销,那么就会鼓励我们写出下一本育儿书了。
真心爸爸 徐智明
真心妈妈 高志宏
2016年11月
让孩子自主
当今社会,中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千年未有之畸变。在巨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中,许多农民工家庭亲子分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兴起,家长放弃孩子的教育责任正在成为新常态。而在大中城市,家庭已然成为应试教育的第二战场,“哈佛女孩”、“牛津男孩”成为所有男孩女孩的噩梦。
儿童的困境,当然有教育体制等整体性的原因,但家长的责任不容推卸。归根结底,儿童是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的。家长作为监护人,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和终身的老师,究竟是为虎作伥还是保护和支持儿童,后果自然完全不同。不难看到,在很多情况下,儿童正是被家长弄成“病人”的。放眼望去,明白的和明智的家长如凤毛麟角,被出人头地的功利心折磨得面目可憎的“疯狂妈妈”比比皆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如沙漠甘泉般可望而不可即。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的这本育儿经验谈,于是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和很多抽象理论不同,这是他们十几年为人父母的经验之谈。尤其是其家庭教育的理念不同凡响——让孩子自主!初看似乎有些高大上,仔细看却是十分靠谱的。有效的儿童教育,必然意味着家长的自我改变,首先是一种家长教育。他们创建的是一种中国人比较陌生的家庭关系:娃的事情娃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与中国传统基于家长制的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强制压迫等等陈规陋习划清了界限。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围绕让孩子自主作为育儿目标,爸爸妈妈妈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主的条件。他们提出的四条守则是共同成长、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自主的规则,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良好情感和亲密关系。
家庭教育的败笔,往往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这是他们在“放权”改革中着力克服和规避的,诸如伤娃坏话不出口、不给孩子贴标签,避免对孩子评头论足,停止唠叨,等等。他们遵循的另一个有效教育的准则,是身教重于言教,重视陪伴的价值和父亲的责任,营造共同学习的环境,以及“让孩子看到相爱的父母”,等等。有多少这样的家庭,父母热衷于麻将打牌,却希望孩子专注学习;家中鸡飞狗跳、恶语相向,却希望孩子文明礼貌,知书达理,真的是缘木求鱼!
构建这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家庭关系,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智慧:舍得和疏离。如人所说,人生两种最亲密的关系,夫妻之道是追求长久、陪伴到老;亲子关系却是相反,随着孩子长大,是一个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直至离开的过程。将孩子抱紧不放,不离不弃,造成的只能是长不大的孩子、甚至只会“啃老”的孩子。家长的淡定和放手,则来自这样一种观念: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家长不需要为孩子去牺牲,孩子也不是用以投资的家庭资产。走向独立,既是孩子成熟的标志,也是家长的成熟和自我实现。
其余的,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是以为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平
2016年11月20日
《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是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和电商品牌快书包创始人高志宏、徐智明夫妇在繁忙的创业阶段,养育两个儿子的思考和经验。他们从育儿的基本原则出发,深入地思考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后,摸索出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育儿观,从根源上解答“为什么越管孩子越弱?”的困惑。从父母需要遵守的教育原则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方式方法,他们从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两种角色两个视角出发,去完善自己教育孩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从育儿的焦虑中走出来,定心思考成长的真谛,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的育儿方法。
两位作者是广告出版界的知名人士,有着良好教育背景。他们在出版圈摸爬滚打几十年,还曾两度创业,养育出了一对非常独立自主的孩子。他们亲手写就的育儿心经想必能给很多爸爸妈妈带来思考。
二胎大时代来临,很多父母对于如何抚养两个子女焦虑万分,择校学区房压力重重,到底养育孩子的初衷是为什么,这本书里作者夫妇的做法让我们停下追逐的脚步,犹如当头棒喝,反思教子之道。
《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章到第五章,高志宏、徐智明会分享为什么把让孩子自主作为育儿目标、爸爸妈妈如何遵从四大守则——不断成长、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主的条件。
在第六章到第十章,会分享如何与孩子建立自主规则,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良好情感和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