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法意象之美(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斯舜威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日月星辰,穹窿恢廓

中国有句古话,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天文地理在古代是很高深的学问,带有某种不可知的神秘色彩,又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充满敬畏之情和探索的欲望。屈原的《天问》就是一件奇崛千古的经典作品,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全篇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战乱兴衰等,表现了屈原的大胆怀疑精神和不倦的探索精神。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古代的认知,主要针对日月星辰,笼统称为“天象”。“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在古代书论中,涉及日月星辰和浩瀚地理的意象也很多。

穹:穹窿恢廓

卫恒《四体书传并书势》论隶书云:“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列。”

穹窿,中间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状。扬雄《太玄》云:“天穹隆而周乎下。”范望注:“穹隆,天之形也。”隶书如同穹窿一般宽阔、恢弘,又如细针、梳篦齿般密集排列,这真是大到无限,小到极致,无所不包了。这意思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差不多,不过那“疏”要厉害得多,如同长天般宽阔、舒展,“密”得也不能再密,细针排列一般。写隶书,常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又必须小心收拾,凝神屏气,原因可能就在此。

日:危峰阻日

杨泉《草书赋》云:“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用神灵变化来比喻草书用笔的神出鬼没,尚可理解,那么,日月盈亏呢?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草书要应合阴阳变化,虚实盈亏,合乎规律。再如韦续《墨薮》云:“宋文帝刘义隆书如丛里花红,云间白日。”你能引发关于太阳和书法之间的联想吗?从“丛里花红,云间白日”前后连贯来看,韦续要强调的并不是书法之形,而是一种光彩照人的神韵。轻云之间,太阳喷薄而出,那光芒,那亮堂,那气势,书法创作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神韵有了,书法之形已不在话下。

那么,“危峰阻日”呢?先看例句: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袁昂《古今书评》)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单枝。”(梁武帝《书评》)。

“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壮士弯月,雄人猎虎,心胸猛浪,锋刃难当。”(梁武帝《书评》)

这里实际上有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这就是“危峰阻日”与“孤松一枝”,构成了一个独立苍茫的景象:高峰耸立,遮天蔽日,一枝孤松傲立于天地之间。你能从这一景象中感受到什么?或者说这一景象象征着什么?这正是崔子玉书法或者萧子云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古人的高明之处恰恰在这里,他不直接评论书法如何如何,而是提供一个形象化画面,让你自己感悟。那么,为什么说“孤松一枝”“孤松单枝”,而不说“松树一片”呢?论者要突出的就是这种“孤寒”的意象,而不是蓬勃的画面,或许崔子玉、萧子云的书法体现的就是这种“危”“孤”“单”的气韵。

皎然《陈氏童子草书歌》云:“夏室炎炎少人欢,山轩日色在阑干。”亦可作如是观。至于王羲之《笔势论》以“玉烛明而日月蔽”喻戈,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了。日光、月光黯淡下去了,烛光却明亮了起来,“戈”要的就是这种味道。

月:明月入怀

有关“月”的书法意象,以“明月入怀”为基本点。

如李嗣真《后书品》云:“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明月入怀”语出南朝鲍照《代淮南王》:“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本意是表达后宫怨旷,后以“明月入怀”比喻人心胸开阔明朗。如清代袁枚《与胡书巢书》云:“香亭佐刘太守于徐州,见之者都有明月入怀、清风投座之意。”亦形容神容俊秀清朗。如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云:“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这两层意思,用来借喻书法,都是形容书法的风韵、神韵,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月”的意象,又以“初月”最为引人瞩目。

孙过庭《书谱》云:“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欧阳询《八法》以“似长空之初月”喻戈。

初月,新月。汉乐府云:“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杨万里诗云:“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初月一弯,既有形状上的相似性,更体现了清新的意韵,尤以后者为传神。河汉间新月一弯,如同书法传神的一笔,精彩到万众瞩目的程度,也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P6-11

作者简介
斯舜威,现为浙江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美术报》总编辑达十年之久,长期从事书画理论研究及创作。出版的书画学术著作有:《学者书法》《名家题斋》《百年画坛钩沉》《中国当代美术30年(1978-2008)》《海上画派》《陈之佛致傅狷夫手札69通释评》等。另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多部。系《书法报》《书法》《青少年书法》《光明日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本社已出版其书法随笔集《随性论书》《书法矛盾之美》。
后记

这本《书法意象之美》,前后写了十年,称得上十年一剑了。当然,写一本书是用不着如此费力的,我说的是包括了缘起和准备、积累的时间。

那是2005年,我有了一段相对自由空闲的时间,集中通读了一批书籍,其中包括中国历代书论,做了不少札记。这些札记,结合了自己习书的心得体会,是一些随笔性的文字,有的就陆续发表了。其中包括《翰墨杂记》《平闲堂书学咀华》《对立中的和谐》《书法意象散记》等。

几年前,有缘结识了中国青年出版社责任编辑彭明榜先生,他火眼金睛,从这些“陈年烂谷子”里面发现了有意思的东西,鼓动我陆续整理出版。第一本便是《随性论书》,以曾经在《书法》《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等报刊杂志连载的《翰墨杂记》《平闲堂书学咀华》等为基础,于2014年9月出版了这本笔记体的书法随笔。紧接着,他又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以《对立中的和谐》为基础,写一本《书法矛盾之美》,也于2015年3月出版。样书是乙未春节前拿到的,他说给我做春节期间的“伴手礼”。这两本书出版后社会反响都不错,销路也不错,都已经再版,并且分别在再版时出了精装、平装两种版本。

其实,彭明榜兄在给我“下达”写作《书法矛盾之美》“指令”时,同时“下达”了以《书法意象散记》为基础写作《书法意象之美》的“指令”。当然,他下“指令”的方式比较特殊,他会用一根火柴,立马把你的创作激情点燃起来,让你在一瞬间忘记把一篇万把字的文章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著作之间的跨度、难度有多大,你会不顾一切地去做一件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他本人也是这样,也是不顾一切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书,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味道。我和他交往并不太多,两人偶尔为了写书、出书的事宜通电话,每次都用不着多说,他点一下我便明白,我说几句他便有数,特别心领神会,真可谓高度默契,这或许就是“臭美相投”吧!

“书法意象”这本书,我特别愿意写,觉得有意义,有意思,但在写了几万字之后,就搁置了下来。这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原先的设想有些“庞大”,想写成一本有关书法意象大辞典式的书,把能够找到的书法意象统统囊括进去,这样做,在写作体例上遇到了一些困惑,主要是在“随笔性”和“工具性”之间很难有效整合;二是写作“书法意象”到了半途,我突然“见异思迁”,对禅联赏析产生了浓厚兴趣,索性将“书法意象”放到一边,搞起了禅联三百首的赏析和书法创作,幸好这本书也得到彭明榜兄的认可,签了出版合同,允许我写好“禅联赏析”再写“书法意象”。丙申春节放假前几天,我终于把“禅联赏析”书稿发给他,没有几天,他就以《瓶中杨柳:蝉联三百心赏》为书名排出了初样,嘱分头在春节假期里看样稿。这本《瓶中杨柳》:蝉联三百心赏》于四月份出版,仅仅一个多月,出版社便“零库存”了。三是我接任浙江美术馆馆长后,工作忙起来了,很难有整块时间写书了。

就在春节放假前夕,我重新拿起了搁置已久的“意象之美”稿子,写了几篇,忽然有了豁然开朗之感,我突然觉得,不能贪全、贪大、贪多,还是应该按照书法随笔的路子来走。一则驾轻就熟,二则与《书法矛盾之美》体例相统一。思路一明确,写作就得心应手了。于是,春节期间我不外出、不应酬,全力以赴写作,写疲倦了就到楼下花园走路,走路回来又写,效率特别高,终于在上班前一天,大致完成了书稿。

彭明榜兄得知我总算写完了此书,特别高兴,趁着我也特别放松,他在电话里又出了一个颇有诱惑力的“点子”,巧妙地给我“下达”了新的写作计划。这时我才发现,其实他早就有计划、有目的,他总在牵着我的“鼻子”走,也不知他的脑袋里还有多少奇思妙想,装着多少与我有关的写作计划。这样的编辑是够厉害的,优秀的编辑、能够称得上出版家的编辑,确实应该这样。

斯舜威初稿

2016年2月13日丙申正月初六

2016年7月16日丙申六月十三改定

目录

自序: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一、日月星辰,穹窿恢廓

 穹:穹窿恢廓

 日:危峰阻日

 月:明月入怀

 星:流星疑烛

二.风雨雷云,霞雾烟霜

 风:飘风忽举

 雨:擿如雨骤

 雷:惊雷掣电

 云:千里阵云

 霞:馀霞照人

 雾:烟收雾合

 露:悬针垂露

 霜:繁霜摇落

三.山川巨石,江河湖海

 山:华岳三峰

 石:高峰坠石

 海:海水扬波

 波:颠波赴壑

 江:江涨瀑声

 泉:飞泉漱玉

 浆:荡浆拨棹

 鱼:游鱼得水

四.龙跳天门,丹穴凤舞

 龙:龙跳天门

 凤:丹穴凤舞

五.佛道鬼神,入佛入魔

 佛:入佛入魔

 禅:野狐禅

 神:入庙见神

六.亭台楼阁,聚材堂构

 堂:聚材堂构

 台:崇台重宇

 屋:屋漏痕

七.天马行空,飞禽走兽

 马:天马行空

 鸡:家鸡野鹜

 禽:溺水之禽

 猪:墨猪多肉

 兔:平冈走兔

 狗:韩卢宋鹊

八.陆断犀象,猛兽搏噬

 象:陆断犀象

 兽:猛兽搏噬

 猊:怒猊抉石

 熊:玄熊对踞

 麟:麒麟斗角

九.翱翔弄翮,鸿鹄弄翅

 翮:翱翔弄翮

 鹭:春鹭窥鱼

 凫:海上双凫

 莺:翰飞莺咔

 鹤:鹤舞交影

 鸾:回鸾返鹊

 雁:犹当雁行

 燕:飞燕相追

 鹏:鹏羽未息

 隼:隼尾之势

 鹰:鹰望鹏逝

 鸿:鸿鹄弄翅

 鹊:急则鹊厉

 鸟:竦企鸟跱

十.腾蛇赴穴,神龟负书

 蛇:腾蛇赴穴

 蚓:若萦春蚓

 龟:神龟负书

 虾蟆:踏死虾蟆

十一.上林花发,万岁枯藤

 花:上林花发

 藤:万岁枯藤

 树:隆冬枯树

 松:长松倚谷

 叶:双树交叶

 竹:烟凝修竹

 芙蓉:芙蓉出水

 葡萄:葡萄蔓延

 茅:拔茅连茹

 蓬:孤蓬自振

十二.虫穿古木,轻如蝉翼

 虫:虫穿古木

 蝉:轻如蝉翼

 蜂:山蜂使毒

 蠖:屈拟蠖势

 蛾:出茧之蛾

 蚊:蚊脚偃波

十三.譬犹烹饪,五味一和

 烹饪:譬犹烹饪

 味:五味一和

 馒头:厚皮馒头

 蒸饼:如蒸饼大

十四.金戈铁马,楚汉攻战

 阵营:下营登阵

 攻战:楚汉攻战

 武库:武库矛戟

十五.鲁庙之器,银钩虿尾

 器:鲁庙之器

 钩:银钩虿尾

 算子:状如算子

 俎豆:郊庙俎豆

 綖绣:馀綖绣彩

 明珠:明珠陆离

 针芒:细如针芒

 游丝:长空游丝

 发条:钟表发条

十六.无禄代耕,如读诸子

 代耕:无禄代耕

 读书:如读诸子

 划灰:火箸划灰

 戏曲:戏曲太极

 自身:反观自身

 歌声:歌声绕梁

十七.遁世之夫,王者之气

 半醉:抱琴半醉

 争路:担夫争路

 朱亥:朱亥锤晋

 伧父:新亭伧父

 遁夫:遁世之夫

 辩士:辩士对扬

 夫人:婢为夫人

 公子:风流公子

 美女:插花美女

 倒载:倒载山崖

 王者:王者之气

 倚物:古钗倚物

 病人:病人扶杖

后记

序言

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四大文明古国都曾从原始社会最为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衍生出象形文字系统。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就有许多象形字。唐韦续著《五十六种书》,荟萃了上古五十六种书体,都是象形文字,分别为:龙书、八穗书、鸟迹书、云书、鸾凤书、蝌蚪书、仙人形书、龟书、钟鼎书、倒薤书、虎书、鸟书等等,每种书体都是一种意象。只是因为世上有大量的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无法全部画出来的,才逐步形成了“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造字法。但是,不管如何,“意象”在汉字系统中仍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而且对书法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文字和书法肇始于大自然,仓颉造字,恰恰是受到了大自然各种意象的启发,这是历代论者的共识。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类皆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者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者若游女之入花林,粲粲分明,遥遥远映者矣。”李斯云:“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苍颉象山川江海之壮,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蔡邕云:“书肇于自然,阴阳生焉,形势立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虞世南《笔髓论》云:“文字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也。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项穆《书法雅言》亦云:“天圆地方,群类象形。圣人作则,制为规矩。”这些观点,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就是表明书法是最具象形特征的艺术,它取法于大自然,从大自然千变万化而生动活泼的一个个形象中汲取灵感,凝练、概括成高度抽象的线条,上升为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书法又是最抽象的艺术,简洁的线条,蕴涵着无穷的哲理、思想、内涵。书法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宛若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书法的形象性有赖于其抽象性,抽象性源自于其形象性。书法的意象之美,就介于抽象与意象之间。

汉字象形文字的属性决定了汉字与大自然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书法的线条和造型同样离不开从大自然中寻觅无穷无尽的意象。古人云“世间无物非草书”,其实,何止草书,书法的每一种形态都源于自然,可以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世间万物,皆是书法。

蔡邕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纵横可象,方得为书”,这八个字道尽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象形性。这一特征,也恰恰是“书画同源”的理论依据所在。李阳冰云:“学书者之得力,不徒在书也,于山川天地可以得方圆流峙之形,日月星辰可以得昭回经纬之度,云霞草木可以得卷舒秀拙之态,衣冠文物可以得周旋揖让之容,眉目口耳可以得喜怒哀乐之情,虫鱼鸟兽可以得屈伸飞动之趣,骨角齿牙可以得安排分合之方,雷电风涛可以得惊驰汹涌之势。”蔡邕与李阳冰的观点是一致的,这就是书法离不开表现大自然,大自然的各种意象在书法创作中起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那么,何谓“意象”?《周易》明确提出了“象”和“意”两个概念,并大致表述了两者的关系:“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立象以尽意”,指的是通过观察万物之象来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这里的“象”,指迹象、表象、现象,也自然包括意象。蔡邕《笔论》云:“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里的“象”,是“意象”之意。直到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象”才开始作为一个词语、一个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张怀瓘《文字论》云:“探彼意象,入此规模,忽若电飞,或疑星坠。”则正式将“意象”一词用到书学理论之中。

事实上,古代出色的书法家在习书与创作过程中,无不直面自然万物,陶冶心灵,汲取灵感。钟繇小的时候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每见万类,皆书象之”。雷简夫云:“余偶昼卧,闻江涨瀑声,想其波涛翻翻,迅駃掀搕、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在笔下矣。噫,鸟迹之始乃书法之祖,皆其状也。张旭观飞蓬舞剑,怀素观夏云,颜公竖牵法以钗股不如壁坼漏痕,斯师法之外皆自得者。不专为草,但通论笔法也。”

古代的书法家、书论家都是出色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的书论,哪怕只字片语,无不充满新奇的意象,都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抒情诗,比喻奇警诡妙,新颖别致,美若珠玉,启人心智。这些意象,或许与技法本身没有多少关系,而是如同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用无穷的美感滋润书家的心灵。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对书法家进行美的熏陶和启蒙。这样做,比单纯进行技法教育更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可不必对这些比喻进行过多的阐述和解说,这样做只能是画蛇添足。我们只须静静地享受,静静地品味就行了。

书法意象包罗万象,囊括天地,极大地拓展了书法的艺术表现疆域。这意象,不仅仅来自于大自然,也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人类自身。“书如其人”是大家所公认的命题,在评论一位书法家的书法的时候,以人来作比喻,就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情。魏晋南北朝盛行品鉴人物,品书与品人结合,艺术与人格统一,也成了那一阶段最为突出的审美趣味,且影响深远。书论家们在述评书法时经常用品评人物的标准来进行比照,那些品人品书交相辉映的美妙意象,形象直观,充满美感,影响很大。比如抱琴半醉、插花美女、婢为夫人、古钗倚物、河洛少年、金刚瞋目、罗绮娇春、王谢子弟、深山道人、散仙入圣、南冈士人,等等。这些人类活动的场景,人物的生动情态,为书法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表现力,反过来,书法艺术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生的趣味和内涵。

郑杓《衍极》云:“若日月云雾,若虫食叶,若利刀戈,纵横皆有意象。”他的观点与蔡邕“书者散也,欲书先舒散怀抱,任情恣性”“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是一脉相承的。古代书论留给我们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意象”,是一笔丰富的宝藏,传承书法艺术,切莫轻易放过对各类“意象”的关注。如果说纯粹的书法技法教育难免有些枯燥,而书法意象的熏陶,则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斯舜威

2015年4月7日初稿

2016年2月13日改定

内容推荐

《书法意象之美》是作家、书法家、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论述书法意象的随笔,共收录随笔一百余篇。这些随笔,分别对古代书论中提及的穹隆恢阔、危峰阻日、明月入怀、千里阵云、悬针垂露、繁霜摇落、高峰坠石、海水扬波、龙跳天门、天马行空、平冈走兔、春鹭窥鱼、麒麟斗角、鹤舞交影、若萦春蚓、上林花发、万岁枯藤、长松倚松、轻如蝉翼、五味一和、鲁庙之器、无禄代耕、火箸划灰、抱琴半醉、担夫争路、婢为夫人、插花美女、古钗倚物、病人扶杖等意象进行归纳整理和思辨式的阐述。古代书论留给我们的这些千姿百态的意象,是一笔丰富的宝藏,它们如同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用无穷的美感,对人们进行美的熏陶和启蒙。

编辑推荐

书法意象包罗万象,囊括天地,极大地拓展了书法 的艺术表现疆域。《书法意象之美(精)》是作家、书法家斯舜威有关书法意象欣赏的随笔,共收录随笔108篇。这些随笔,每篇数百字,对中国古代书论中提及的108种书法“意象”进行归纳和欣赏,如:危峰阻日、明月入怀、千里阵云、悬针垂露、繁霜摇落、高峰坠石、海水扬波、飞泉漱玉、龙跳天门、平冈走兔、上林花发、万岁枯藤、长松倚谷、烟凝修竹、抱琴半醉、担夫争路……等。古代书论留给我们的这么多千姿百态的“意象”,是一笔丰富的宝藏,传承和欣赏书法艺术,切莫轻易放过对各类“意象”的关注。书法意象对人的熏陶,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有潜移默化之功。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书法意象之美,本书随文附相关书法图片100余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