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远行
2002年5月7日,不到两岁的儿子随我一起到广州姐姐家小住几天,我爱人因故没有随往。对于儿子来说,那是第一次出远门,他兴奋地见到了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火车,也体验了坐电梯的神奇。从小乡村到大都市,我一路带着他,陪着他说话,我能感觉到他把平日里在书本上看到的很多事物一一对应到了生活之中。在他的小世界里,应该是一次汹涌澎湃的思维撞击,或者说是一种强大的“黑洞引力”。
晚饭后,儿子表现得异常烦躁,可能是刚刚离开他妈妈,也可能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环境的缘故吧。我知道,他情绪异常时,教他认字,教他读书,就能稍微好一些。
记得楼下是一个停车场,我妈见他哭闹,就哄着他说:“来,奶奶带贝贝去下面看车车去哕。”于是,我们三人一起下了楼。他一路坐着电梯,也就开心了一些,左摸摸,右瞅瞅。到了停车场后,他就自由兴奋地玩着。也不知怎么的,他突然发现每辆车前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牌子。他指着车牌上面的数字,一个一个地读着,读完了,还要拉着我和他奶奶一起看,高兴坏了。车牌上还有一些是字母,他竟然也能认识。当然,他读出来的是语文拼音字母的发音,而非英文。可是,有一个字,他却怎么也不认识——“粤”!他拉着我的手,一副着急的样子,真的让我感觉到了他对识字的那种渴望,探求未知的那种好奇!
现在每每想起,我都觉得这可能才是“教育”的真谛!满足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探求欲,这才是学习的意义。虽然认识一个“粤”字不算什么,但是“不愤不启,不诽不发”的教育道理,却让我有所触动!
我当然要满足他这种渴求呀,于是,我告诉他,这个字读“yue”,是广东省的简称,“粤”就代表了广东省。我们老家是湖南省,简称是“湘”。“粤”字可难认了,里面有个“米”哦。反正不管他听不听得懂,我就这么一本正经地说着。他也就在奶奶的搀扶下,继续玩着认车牌数字的游戏,也重复地读着“粤”字。
这一晚也就这么过去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两天,姐姐带我们一起去吃饭。一副门联可把他吸引住了,“南粤大地珍馐百味广东美食香飘千里”。他指着“粤”字,一定要读给我们听,弄得全酒店的人都惊叹不已,老板还因此给了我们九折优惠呢!
就这样,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寻找成长的乐趣!认字,在生活中寻找汉字的影子成了他一种习惯。3岁没到,他已经认识了约2000个常用汉字。虽然没有具体测算认字的数量,但是,估计达到甚至超过了小学二年级学生(七八岁)的水平。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们也查找了一些脑科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识汉字在人的一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开始,不存在‘不可以逆转性’,但存在敏感期。”在教儿子识字前以及在教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刻意地追求什么,更没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计划,一切遵循自然发展。或许他的识字敏感期的确比别的孩子早一些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中识字,我们除了“随机而为”以外,还非常注意“整体识读”。整体识读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比如教他开口叫“爸爸”的时候,通常妈妈会指着爸爸说,这是“爸爸”,宝宝跟着叫“爸爸”。可是,我们还多做一件事儿,拿着“爸爸”的生字卡片给他看。这时候,他就喜欢用手拍拍打打做出一些难以定义的动作,我们也在一旁观察,不加干涉,反正他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这种可理解性的输入方式.计他认识了“爸”这个汉字。
这种生活中随机性的,整体识字的方法也可以叫作“情景教学法”吧。或许就这样,中国汉字的“音、形、义”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虽然没在太多的科学根据,特别是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作用,就是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适合他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方法。
最近,在拜读《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时,杨文教授的这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学习语言是从理解词开始的。大约6个月以上,他就能“昕懂”一些词,但说不出;到一岁至一岁半,他理解的词的数量猛增,然后,就开口说话了……孩子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在自然习得、无意学习中进行着。只有契合了孩子兴趣点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开启他求知的窗口。丰富的知识也就如三月的春雨,随风潜入他的脑中了。
对于我家儿子这一个体发展来说,一切因为识字,一切感谢识字,是识字开拓了一条让他自主认识世界的快速通道。
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