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词语认知属性的知识库构建和应用》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词语认知属性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全书围绕词义的计算机表示和计算方法,区分出百科知识、语言知识和常识,以认知属性和情感框架来刻画偏于主观情感的意义。作者从互联网上采集校对了带概率信息的23万条汉语“词语―属性”对,研制出可视化检索系统,分析了英汉认知属性的异同,将认知属性应用于词语相似度计算、副名结构和原型理论的解释与验证,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与认识。 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语料库、语言计算理论相融合进行研究的专著,对语言学、现代汉语、词汇语义学、计算语言学等方向的科研人员、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1981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南京师范大学计算语言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讲授中文信息处理概论等课程。2010―2013年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赴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计算机学院访学一年。研究领域包括词法分析、认知语义计算、语言知识库、语法理论等方面,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1工程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 目录 1 引言 1.1 词义描写的历史 1.2 词义描写的三种知识 1.3 词义描写的框架 1.3.1 词义的两个经典分类 1.3.2 词义描写的新框架 1.4 词义的自动采集和分析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重点和主要结论 2 词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1 词义研究的六个流派 2.1.1 历史文献语义学 2.1.2 结构语义学 2.1.3 生成语义学 2.1.4 新结构主义语义学 2.1.5 认知语义学 2.1.6 分布语义学 2.2 语义知识库 2.3 汉语明喻句调查 2.3.1 明喻句的数据来源和标注原则 2.3.2 明喻句的分类统计及分析 2.3.3 明喻的自动理解和生成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汉语常用词语认知属性的自动采集分析 3.1 引言 3.2 研究现状 3.3 基于互联网的采集方法 3.4 汉语词语认知属性分析 3.4.1 名词的认知属性 3.4.2 动词的认知属性 3.4.3 其他词类和短语 3.4.4 分析 3.5 认知属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6 本章小结 4 英汉常用词语的认知属性对比分析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3 中英文认知属性库的构建 4.3.1 英文认知属性库的构建 4.3.2 英文库的对比分析 4.3.3 中文认知属性库的构建 4.4 英汉对比 4.4.1 共性分析 4.4.2 差异分析 4.5 基于认知属性的英汉双语情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英汉双语认知属性相似度计算 5.1 引言 5.2 数据资源 5.3 词语认知属性相似度计算 5.3.1 几组例词 5.3.2 三种计算方法 5.4 实验及分析 5.4.1 实验一:英文名词认知属性相似度计算 5.4.2 实验二:中文名词认知属性相似度计算 5.4.3 实验三:跨语言名词认知属性相似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认知属性的副名结构新探 6.1 引言 6.2 数据资源 6.3 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属性特征分析 6.3.1 地点名词 6.3.2 指人名词 6.3.3 其他名词 6.3.4 难以进入副名的名词 6.4 理论分析 6.4.1 对假设3的再分析 6.4.2 统一的模型解释 6.4.3 诸多名词难以进入副名结构的原因 6.5 本章小结 7 词语认知属性库的可视化及分析 7.1 引言 7.2 相关工作 7.2.1 Sardonicus 7.2.2 Aristode 7.2.3 Metaphor Magnet 7.3 系统架构及实现方法 7.4 可视化查询及分析 7.4.1 查询词语和属性的一级扩展 7.4.2 查询词语和属性的二级扩展 7.4.3 词语和认知属性对对碰 7.4.4 基于知网义类标签的扩展 7.5 本章小结 8 互联网数据的采集、多样价值及校对方法 8.1 数据采集方法 8.1.1 互联网采集语料的方法 8.1.2 认知属性库的采集方法 8.2 原始数据的多样价值 8.2.1 认知的参照物 8.2.2 认知的角度和方面 8.2.3 其他价值 8.3 “像”字句的分类标注 8.4 校对方法 8.5 校对结果的初步分析 8.6 本章小结 9 基于知网的认知属性标注库的统计分析 9.1 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9.1.1 基本数据 9.1.2 喻体字段高频词 9.1.3 属性字段高频词 9.1.4 单字词统计 9.2 与知网词表的对比分析 9.3 语义类分布 9.4 语义选择限制 9.5 本章小结 10基于认知属性库的原型范畴研究 10.1 引言 10.2 原典型成员的验证 10.2.1 水果 10.2.2 鸟 10.2.3 交通工具 10.3 基本层次范畴与层次分类体系的讨论 10.3.1 分类体系的讨论 10.3.2 带权二部图 10.4 在认知科学语言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10.5 本章小结 11 结论及未来的工作 附录 附录A 北京大学词性标记集 附录B 中文认知属性库校对版数据 附录C 与本书相关的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