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需要
“德贵,姑娘是山那边的裁缝,模样长得俊,条件好就挑,现在算是挑过头了,已经三十岁了,你看行不行?”为了能让祝德贵娶上媳妇,李幺娘真是把腿都跑细了。
“行行行,怎么不行呢?岁数大点没啥,只要是姑娘就行!”见儿子祝德贵有点犹豫,许启芳慌慌的一口就接过了嘴。
“那就这样说定了哈,这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选个双日子,就定在这个月初十看人户吧,行不?”李幺娘急切得像女方的娘,把相亲的日子给定了。
“行吗?你能把女方的事给定下来?”许启芳有点疑惑。
“德贵他娘,我看没问题。你想,一个三十岁的姑娘,就是条件再好,都已经不好放人户了呀。除了咱德贵,她能嫁谁?咱虽说是穷了点,但咱德贵是一等一的帅小伙呀,年龄与她相配,也是愣头青啊。”李幺娘分析得在理,给祝德贵打足了气。
“行吧,那咱就准备。”许启芳满口应承了下来。
许启芳准备啥呢?
这一时期,吃饭是第一需要!农村小伙子凭什么来娶媳妇?必须凭家中的粮食!女家上门访亲,在男家酒喝了,饭吃了,就要看看男家家中堆了多少红薯,圈里喂了多大一条肥猪,用手轻轻地敲敲粮地,掂量一下这家人有多少粮食。把家底摸了,还要打听男方家所在的生产队粮食分配好不好,得到确认后,这门亲事才能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自古有女不愁嫁,生产队粮食分配不好,没有粮食吃的人家,娶亲就难了。
祝昌远所在生产队粮食分配不好,养的三个儿子饭量又似乎特别大,每顿饭三个儿子一坐上桌,就像牵了三头快渴死的牯牛,围着稀饭瓦缸,一阵咕哝咕哝,不一会就把稀粥喝了个精光。祝昌远家的粮食,似乎不是吃完的,简直就是“流”走了。所以,年年都是这样,还没入冬,祝昌远家粮坉就见底了。
祝德贵虽然算是一等一的帅小伙,但祝家一直缺粮,根本没条件娶亲。在农村,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还没娶亲,终生打光棍的几率就非常大。
李幺娘前几次给祝家带来的几个姑娘看人户,每次都是女方家人上门一见空空如也的祝家,头也不回就离开了。这一次,根据李幺娘的分析,许启芳认为,只要能借到两百斤黄谷装在家里,把粮囤伪装起来,就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许启芳必须帮儿子抓住这次机遇。
李幺娘其实不是专业媒婆,李幺娘天天这样给祝德贵寻亲,主要是要给祝德贵报恩。
李幺娘是从美女转变而来的半老徐娘,一米六的个头,身材不胖不瘦,皮肤白皙,走路精精神神,谈话爽快干脆,从不拖泥带水。虽然贫困,但浑身上下收拾得清清爽爽,是一个很好的女人。守寡后虽然生活艰辛,但身架子还在,风韵犹存,给李幺娘登门提亲的可以说是踏破了门槛。但李幺娘有个铁定的条件,除了看得起人外,还要有粮食吃,帮她养大三个孩子,否则甭提!人倒好找,可帮她养大三个孩子,这粮食要求就太难了。就这样,李幺娘一直单着,一个人拖着三个小孩过日子,生活非常艰难。
民兵队长王万鑫不说迄今死了老婆,就是没死老婆以前,就对李幺娘垂涎三尺。但李幺娘看不起王万鑫,一则王万鑫五短身材满口黄牙,丑陋的相貌与李幺娘不般配;二则王万鑫作为民兵队长,经常捆人打人,下手又狠。李幺娘每当想到王万鑫那个凶狠劲,就心惊肉跳充满畏惧,怎么爱得起来呢。再说,王万鑫家也有四个吃长饭的孩子,如果与王万鑫一起过日子,那就是两个大人养七个孩子,从哪里去弄这些粮食来养孩子?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