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批评永远足下策
林肯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然而年轻时的他,可不是一个待人谦和的人。年轻的林肯成为一名律师后,全然不改自己尖酸刻薄的风格,他在批评或是讽刺别人时,不留一点儿情面。这种个性差点让林肯的生命提前结束。
有一次,林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讽刺信,嘲笑一个名叫西尔滋的爱尔兰人。林肯说西尔滋狂妄自大、性格粗野,而且像野兽一样好斗。很多人看了报纸之后都笑得前仰后合,这让林肯非常得意,因为他嘲讽别人的目的再一次达到了。然而.当西尔滋看到这篇报道时,他异常愤怒,为了捍卫自己的声誉,便找林肯决斗。
林肯觉得后悔,却又无可奈何,他怀着忐忑的心,拿着刀走进了决斗场;幸好在最后一刻,林肯的一位朋友出面阻止,让双方达成了和解。经过这件事,林肯一改往日的待人风格,从此不再随意批评别人。
林肯的改变,仅仅是因为怕死吗?并非如此,因为他从一场“生死之旅”中悟到了一个道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意批评别人。有的人会说:“批评有什么不可以?做错了事情就是该批评啊!”不过,换个角度想:假如别人不顾你的面子,对你严加指责,你会心甘隋愿地接受批评吗?
只责怪别人而不反省自己,是人类的天性;我们看别人的缺点,永远比看自己的缺点要清楚得多。然而,如果完全不顾及别人的尊严,一味地批评,那就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因为这样非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或许,我们的批评是出于善意;或许,我们的言辞是真知灼见,但如果对方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就算是金玉良言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英国文学家詹森也说过:“没到世界末日,上帝也不会随便审判人类。”既然指责没有任何好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随意批评别人呢?
如果你想让问题尽快解决、想让别人接受你的建议,那么就赶紧放弃口无遮拦的习惯吧!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懂得运用“批评的艺术”,才是真正的智者。
2.赞美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林肯曾在一封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每个人都希望受人恭维。”什么叫恭维呢?也就是赞美。难道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吗?事实正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如果你想让自己获得好人缘,不妨先学会如何赞美。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人尽皆知。他有一个合作伙伴叫倍德福,倍德福曾经在南美洲做了一笔生意,但是由于失误,使得这笔生意亏损了100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因为一项决策导致公司巨额亏损,并不是一封检讨信就能解决的。倍德福万分沮丧,但他必须面对洛克菲勒,解释自己为什么失败。
倍德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办公室时,洛克菲勒并没有摆出生气的姿态,只见他伏在桌子上,用铅笔在一张纸上写字。倍德福不知道洛克菲勒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满面疑惑地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过了片刻,洛克菲勒才平静地说:“走进这里之前,你一定认为我会大发雷霆,不过我没打算责备你,因为我写了这样一张纸条。”
倍德福感到很纳闷,他接过这张纸条,上面的标题是“倍德福为公司所做的贡献”,下面列出了倍德福的一大堆优点,以及他为公司所带来的收益。很显然,洛克菲勒的意思是说:虽然你损失了100万,但你为公司所创造的收益远远超过这数目。倍德福看完纸条以后心情异常激动,他怀着感恩的心走出办公室,从此以自己的努力回报洛克菲勒的信任。试想一下,如果洛克菲勒一开始就对倍德福大吼大叫,倍德福能够重振旗鼓吗?由此可见,赞扬的力量常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为什么需要赞扬?是因为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然而我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容易忽略别人的渴望。我们喜欢听别人赞美,可有时候却吝啬到不愿意说一个“好”字。请记住一点,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并学会赞美,才可能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让你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