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上博简《曹沫之陈》面世之后曾经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专家们考释简文,分析其意义,推断其时代,提出了诸多卓见,其中尤以李零先生的杰出工作为学界所称扬。本书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地方,以下三项。其一,关于《曹沫之陈》一书的成书时代,书中从多方面论证了《曹沫之陈》当初成于春秋中前期的鲁国史官的记录,而非如后世诸子那样,为诸子或其诸子师徒的著述。其二,《曹沫之陈》一书的性质非是兵家的书,而是近似于《国语·鲁语》的“语”类著作。其三,《曹沫之陈》的理念是春秋中前期的社会思想的表现,而不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时代的思想。显然,这三项都是关于《曹沫之陈》研究的核心问题。除了这三项以外,读者还会发现书中对于相关简文的考释、编连等,亦每有立论坚实的新见。这部书所得出的结论,不少有异于诸多专家的成说,其能否成立,能否为学界所接受,自然要待专家长时间的审视和检讨。可是作为一家之说,这部书对于简帛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的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目录 绪论 上编《曹沫之陈》疏证 【简1】 【简2】 【简2】背面 【简3】 【简4】 【简5】 【简6】 【简7】 【简8】 【简9】 【简10】 【简11】 【简12】 【简13】 【简14】 【简15】 【简16】 【简17】 【简18】 【简19】 【简20】 【简21】 【简22】 【简23】 【简24】 【简25】 【简26】 【简27】 【简28】 【简29】 【简30】 【简31】 【简32】 【简33】 【简34】 【简35】 【简36】 【简37】 【简38】 【简39】 【简40】 【简41】 【简42】 【简43】 【简44】 【简45】 【简46】 【简47】 【简48】 【简49】 【简50】 【简51】 【简52】 【简53】 【简54】 【简55】 【简56】 【简57】 【简58】 【简59】 【简60】 【简61】 【简62】 【简63】 【简64】 【简65】 附录 《曹沫之陈》释文新编 《曹沫之陈》新编释文意译 下编《曹沫之陈》综合研究 第一章原始《鲁语》的一部分——论《曹沫之陈》的性质 第一节“就事论事”抑或是“经验总结”——论《曹沫之陈》的成书年代 第二节《曹沫之陈》是鲁国史官所作 第三节《曹沫之陈》系原始《鲁语》的一部分 附:《曹沫之陈》与《国语·鲁语》的文体形式比较表 第四节从《曹沫之陈》看“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 第五节关于《曹沫之陈》篇题的一个思考 第二章论《曹沫之陈》成书的背景 第一节论《曹沫之陈》成书时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道术将为天下裂”——论《曹沫之陈》成书时的学术背景 第三章《曹沫之陈》思想研究 第一节“修政而善于民”——《曹沫之陈》的政治理念 第二节“夫陈者,三教之末”——《曹沫之陈》论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节“战有显道,勿兵以克”——《曹沫之陈》对于战略理念的一个总结 第四章从口述史到文本传记——论“曹刿-曹沫”形象的演变 第一节关于曹刿—曹沫其人其事的争讼 第二节关于“曹刿—曹沫”记载的演变 第三节从口述传说到文本传记 第四节曹沫史事求真 第五节上博简中的“曹沫” 附:“曹沫为刺客说”见于诸书之比较表 第五章周代“尚文”-“尚武”:关于曹沫形象与世风关系的思索 第一节“尚文”-“尚武”:论周代世风移易问题 第二节关于周代世风移易原因的分析 结论 附录一与《曹沫之陈》有关的研究论文 春秋时期鲁国施氏家族探析 先秦时期战功名称问题——上博简《曹沫之陈》的一个启示 附录二与先秦“语”文体有关的研究论文 “命”与“语”:上博简《吴命》补释——兼论“命”的文体问题 《论语·侍坐》章正读——兼论《论语》的成书问题 附录三《曹沫之陈》新编联图版 附录四《曹沫之陈》与诸书的比较图表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