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梦学综述(1900年以前)
接下来我将证明,有一种心理学技术能够使梦获得解析。运用它,你将获得全新的感受,你将明白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一解析过程可以展示梦是一个充满意义的心理结构,并且每个梦的心理结构对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都有着特殊的价值。我还将试图阐明那些扑朔迷离的做梦过程,并且从这些过程中回溯那些隐藏在梦的怪异晦涩之下精神力量的自然特质,梦就是在这些多股精神力量的共同作用或者相互冲突中形成的。走到这一步,我的研究就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我再向前走一步,就越过了梦学领域。关于梦的问题的叙述牵涉到更具综合性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于大学科中的材料,我的叙述将止步于此。
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前人关于梦的著作以及当代科学对梦的研究状况,因为在本书的论述过程中,回到引述这些研究成果的机会很少。尽管我们做出了上千年的努力,但对梦的科学理解的进展却微乎其微。这是一个在文献中普遍承认的事实,因而没有必要再去挑出某个具体观点加以印证。读者在文章附上的参考文献中,可以发现那些与我们主题相关的令人激动的观察案例和梦学趣闻,但是很少有人或者仅有极少的文献涉及了梦的本质或者将梦的神秘之处彻底地揭示。而受过一般教育的非专业人士对这方面的知识自然知之更少。
远古时期,史前人类在他们的原始生活中,有关梦的观点以及梦对他们在世界和灵魂的想象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一课题将是饶有趣味的。但我不考虑在本书中讨论这个问题,即使心里不舍,也只得忍痛割爱。我建议读者去阅读约翰‘卢伯克爵士、赫伯特.斯宾塞、E.B.泰勒和其他作者的著作,我再多嘴说一句,只有当我们完成了所面临的解梦工作之后,才能顾及理解这些广泛的问题和推测范围。
史前人类对梦的看法,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可以从古希腊罗马人对梦的认识中找到轨迹。他们认为,梦与他们信奉的超自然世界密不可分,上帝和魔鬼通过梦给人类以启示,传达旨意。他们认为,梦的影像对做梦者展示的是一种有着特殊作用的重要信息,一般来说,梦预示着未来吉凶。由于梦的内容以及梦带给做梦者的印象变幻莫测,企望用这些符号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难乎其难,所以自然会派生出各个门类和多种解读方式,因此有必要根据梦的价值和可信度,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古代哲学家对梦的占卜学采取坚信不疑的态度,他们对梦的价值评价一般取决于预言的应验程度。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两部著作中提到梦,可见梦已是心理学研究的题材之一。书中阐明,梦并非来自上帝的神谕,它不具有神圣的特性,而更倾向于来自魔鬼,因为身体的自然反应具有邪恶性,并非神圣的。这就是说,梦不是来自超自然的启示,而是遵循人类灵魂的运行法则。因此,梦的定义是:睡眠者在睡眠中的心理活动。
亚里士多德对梦活动的一些特征很了解。例如,他知道睡眠中感觉到的轻微刺激可以在梦中引起强烈的反应(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有微微的热感,梦境就会出现一场大火,而他正在大火中穿行,浑身灼热难忍)。由此,亚里士多德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医生轻易就可以从病人的梦中发现变化的第一信号的线索,预知病人的身体开始发生病变,但此时病变症状轻微,所以在白天不易觉察。
我们知道,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代学者并不将梦看成是人的精神产物,而认为梦源于神灵的启迪。从梦学发展史上看,那时已有截然相反的对抗倾向存在,并且自始至终影响着历史的每个阶段对梦活动的看法。古代人还将梦区分为真梦和假梦,前者的价值在于传递警示或预知未来;后者则带有欺骗性,空穴来风,误导做梦者或者将其引向毁灭。
继罗马哲学家麦克罗比斯和罗马占卜师阿尔特米多鲁斯之后,格鲁佩将梦重新分类:“梦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只限于当前或过去的影响,但不涉及未来。这一类梦包括失眠时的浅梦,它直接产生一个特定想象或其对立面——比如饥饿或饱足;幻想——虚构在幻想中延伸——如噩梦或梦魇。第二类梦则与未来有关。这类梦包含:(1)在梦中得到直接预言(神谕);(2)将来某些大事件的预演(梦幻);(3)具有象征意义的梦(梦兆),需要解读。”格鲁佩的这一理论持续了几个世纪。
梦的五花八门使人们对梦持有各自不同的假设,根据假设的不同,解梦的方式也不同。总的来说,人们对梦的作用怀有很大的期望,但不是每个梦都能被破译,所以无法肯定那些不能被理解的梦是不是真的预示着某些大事件的发生。因此,为了能理解,人们试图把无法搞懂的内容替换解释为明白易懂、有逻辑含义的内容。后来,达米蒂斯的阿尔特米多鲁斯被公认为解梦大师,作为古代解梦的权威人物,虽然很多解梦同行的著作散失佚尽,但阿尔特米多鲁斯那内容详尽的大部头著作,足以弥补同类著作失传带来的损失。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