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文明史;而文明史,根本绕不开医学史。
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配图,以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论述了医学怎样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医学发展史。
军事医学应用史:拿破仑时代,战场上出现最早的救护车;美国内战中,吗啡被首次用于缓解疼痛;二战期间,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等。
理论知识进化史:从古希腊的体液理论,到1878年的细菌理论,再到现代的基因理论等。
医学实践发展史:从古代的放血、通便等峻猛疗法,到18世纪的顺势疗法,再到现代的“魔弹”药物、疫苗和手术干预等。
医疗科技进步史:19世纪,注射器和针头改进了注射技术、X射线为治疗癌症带来了希望;20世纪末,手术机器人可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等。
卫生体制健全史:从19世纪50年代南丁格尔的护理改革,到1930年美国成立药监局,再到1948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等。
……
本书收录1张完整的历史大事总表、50种知识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图片、300多份专业文献,附有诺贝尔医学奖总表,还涉及中药、针灸、青蒿素等中国医学历史。全书由牛津大学医学史专家撰写,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翻译,力求权威、通俗、有趣。
玛丽·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哈佛大学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获得者。除本书外,代表作还有《医学图文史》《牛津插图西方医学史》《现代英格兰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修订版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疾病的概念和理论
第1章 坏血与坏气
疾病的概念:从古埃及到东方
血液、胆汁和疾病的体液学说
古希腊和古罗马医学的中世纪之旅
瘟疫
传染性痘疹和发热
沼地热:瘴气与疟疾
邪恶的空气与结核病
霍乱流行:接触传染论者与瘴气论者
斯诺的“幽灵地图”
第2章 血肉之躯
打开身体:最早的解剖
血淋淋的绞刑架与维萨里的血肉躯体图
威廉·哈维与血液循环理论
探索和命名人体内部结构
显微镜的发明
从床边到停尸房
解剖学对外科学的重要性
偷尸人
鲜血四溅,内脏四溢
伯克的躁狂
实验室科学和细胞
第3章 从细菌到基因
早期的细菌理论
路易·巴斯德挑战旧的医学理论
罗伯特·科赫与细菌理论的发展
发现霍乱病因的竞赛
细菌学的黎明
热带病侦探
病毒猎人
揭开生命的秘密:DNA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医学之谜:从朊病毒到蛋白质折叠异常疾病
第二部分 从业者和病人
第4章 内科医生与郎中
古代世界的医生
从中世纪伊斯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医学教育
现代早期欧洲的庸医
炼金术士、占星术士与“王室的触摸”
床边医学:观察和倾听病人
“伤寒玛丽”
合格的女医生
医学安慰术与科学
现代医学实践的转变
第5章 医院与护理
古老的医学神庙
伊斯兰医院
中世纪和现代早期欧洲:照料、同情与慈善
隔离感染者
收留被遗弃者的医院
18和19世纪的医院:走向死亡的通道
分娩:洗手可救人一命
“南丁格尔护士”
伦敦的专科医院
结核病疗养院
从疯人院到精神病院
不眠之地:现代医院
第6章 理发师与外科医生
古代外科学
锯骨师与刀工
想想有多疼
麻醉术发明前的手术幸存者
减轻病人的痛觉
从败血症到防腐术和无菌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科创新
第一例器官移植
心脏移植术
人造器官和干细胞
机器人和远程外科手术
21世纪外科医生
全球手术现状
第7章 拔牙者与牙医
牙虫与古代最早的牙医
洗牙
糖、梅毒与坏血病:腐蚀牙齿
拔牙者与江湖郎中
从拔牙者到牙科医生
“滑铁卢牙齿”:牙豁子
汞合金填充物
笑气:疼痛的终结
牙科学的转变
牙科专家
“让孩子开口微笑”:全球口腔卫生
第三部分 医学上的各种疗法
第8章 放血与通便
放血和临终场景
“让血管呼吸”:柳叶刀与水蛭
清洗身体
一夜销魂后,终生汞为伴
食疗
从民间治疗到神奇疗法
治愈之术与好奇之心
控制感染
不同疗法的尝试与交流
第9章 鸦片、吗啡与海洛因
罂粟汁
外科手术的催眠海绵
帕拉塞尔苏斯与止痛“秘药”鸦片酊
一个鸦片吸食者的自白
开在英国沼泽地的罂粟花
吸食鸦片和鸦片馆
从鸦片到吗啡及其他
海洛因:以安全之名兜售
第10章 药房与专利药
草药书与药典
药材园和植物园
家庭医疗与自助诊断手册
药房之中
云游商贩和庸医疗法
专利药物与特许专卖药物
从小药房到大品牌
药物造假和有毒药物
第11章 补充与替代医学
针灸和艾灸
欧美顺势疗法与自愈力
东西方医学的传统草药疗法
补充与替代医学
第四部分 现代药品和疫苗
第12章 老药方,新药物
从古柯树到可卡因
从柳树皮到阿司匹林
抗疟疾:从金鸡纳树皮到奎宁
青蒿素:揭开抗疟灵药的秘密
草木樨与华法林的发现
第13章 从“魔弹”到“重磅炸弹”
最早的“魔弹”
青霉素的故事
链霉素和抗生素时代
维生素、胰岛素和避孕药
放疗和癌症化疗
治疗革命:从安定到喘乐宁
抗病毒药物
癌症化疗的进展
“重磅炸弹”药物和生物技术突破
从药店到大药厂
被忽视的热带病
继续寻找更多“魔弹”
个体化医疗和定制药品
第14章 试验性治疗与临床试验
詹姆斯·林德与坏血病
天花人痘接种的收益与风险
数据说了算
首个随机对照试验
检验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白鼠”引发争议与更严格管理
“神奇药物”和头条新闻
检验传统疗法
考验与磨难:21世纪安全和疗效评估
第15章 接种与预防医学
天花的消灭
天花派对和人痘接种
爱德华·詹纳:牛痘预防天花
疯狗与路易·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
白喉与“仁慈接力赛”
伤寒和斑疹伤寒疫苗
卡介苗:结核疫苗
小儿麻痹症疫苗:索尔克的针剂与沙宾的糖丸
麻疹与扩大免疫规划
流感:季节漂移与世界流行性变迁
癌症病毒疫苗
寻求有效疫苗
信息传播:从疫苗到公共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年)
历史大事表
延伸阅读
致谢
英汉词
人总是要面对各种不堪
忍受的瘟病,但也总是殚
精竭虑、孜孜不倦地找寻
保持健康、治病救人、延
长寿命的良方。——罗伯
特? 泰尔伯(Robert
Talbor,1642—1681 年)
,英国庸医,号称发明了
治疗疟疾的“秘方”
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
一门艺术,一直被称为人
类最大的福祉。千百年来
,寻找缓解、治疗和治愈
疾病的良方已经凝聚了无
数医生、郎中和患者的心
血和智慧。医学亦是一门
倾听患者、诊断或预防疾
病及理解病因的艺术。医
生与患者竭其所能试图洞
察过往的瘟疫、恶疾以及
许多发现,科学家们继续
在致力于挖掘身体和精神
的谜团。改变医学的成就
不胜枚举:詹纳与牛痘接
种;巴斯德、科赫与“细菌
理论”;弗洛伦斯?南丁格
尔及其护理改革;李斯特
与防腐灭菌术;伦琴与X线
;克里克、沃森与DNA 双
螺旋。但是,当中也不乏
创痛与悲剧——在麻醉术
发明之前的几百年中,病
人不得不忍受外科手术刀
带来的无尽伤痛;在19 世
纪,还要忍受死后落到被
穷光蛋从棺材里挖出来然
后搬上解剖台的下场。戏
剧化的情节亦有发生,比
如约翰? 斯诺在1854年移
除了宽街上水泵的把手,
以预防伦敦霍乱的传播。
当然,让人疑窦丛生的问
题也是层出不穷:比如,
为什么千百年以来,古人
所用的放血术和鸦片依然
经久不衰?里程碑性的事
件历历在目:1796年,第
一例儿童天花病人的牛痘
接种;1922年,患有糖尿
病的男孩接受了胰岛素注
射;1954年,曾经同卵双
胞胎间器官移植的梦想一
朝成真;2011年,第一例
接受人造器官移植的病人
成功培养了自己的干细胞
。
本书将回溯医学的故事
中一些重要的主题和里程
碑。第一部分探讨了人们
对疾病原因的理解,从古
希腊和古罗马的体液理论
到细菌理论,再到现代的
基因理论。第二部分对医
学的实践给予了审视:包
括医生、护士、外科医生
、牙科医生等在家庭和医
院中对病人进行治疗和照
护的个体。第三部分描述
了医学上的各种疗法,包
括放血、针灸和草药,以
及江湖术士“灵丹妙药”中一
些危险的麻醉药。第四部
分追溯了现代药品和疫苗
的发展史:从抗生素的诞
生到癌症治疗的突破,再
到生物技术的崛起突破性
地实现了有机体的修改和
重新组装,比如利用基因
工程技术制成的供人使用
的蛋白质、疫苗和单克隆
抗体等曾经想都不敢想的
产品。
在很多国家,人类期望
寿命已经超过七八十岁,
差不多是19世纪中期的两
倍。与之息息相关的包括
挽救生命的药物、疫苗和
手术干预,公共卫生、营
养、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
的改进。为满足放血需求
建造的水蛭养殖场,到全
球制药企业的建立,再到“
魔弹”药物和生物技术,一
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
而,挑战依然存在。心血
管疾病、癌症仍然是人类
最主要的死因,尽管它们
在高收入国家的致死率有
所降低,但在中低收入国
家却变得日益显著;疟疾
和结核病等自古有之的感
染病,以及艾滋病等新型
疾病也是杀戮一片;在撒
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们的
期望寿命要比西方国家短
20—30年。一方面,人们
对新发传染病无药可医充
满了恐惧;另一方面,抗
生素耐受又成为全社会瞩
目的大问题。阿尔茨海默
病和其他痴呆症已经迅速
攀升为老龄化人群的重要
问题。更为健康的生活方
式,全球范围内卫生不公
平现象的减少——这些挑
战,我们希望随着医学知
识和技术的进步,能够在
将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
与此同时,不论是医生
、护士、家人还是朋友,
给予良好的“临床护理”和照
顾,对于一个即将康复或
者是处于弥留之际的病人
,都是弥足重要的。威廉?
奥斯勒(William Osler,
1849—1919年)见证了医
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他明智地告诉我们:“这
门古老的艺术永远都无法
取代,但必将被融入新的
科学之中。”将“科学”之精
华与医学之“安慰术”融合在
一起,势必是世界健康之
未来。
玛丽? 道布森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2013年3月
这不是一本科普书,而是一部世界人文史。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配图,以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论述了医学怎样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全书由牛津大学医学史专家亲笔撰写,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医学发展史,生动展示了世界文明进步的伟大历程。它还用一定篇幅讲述了中国医学史,如中药、针灸、青蒿素等。目前全球正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此时修订出版本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修订新增作者专门为中国读者所写序言,对初版译文做了逐句校译,对全书做了全新编排,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斯诺的“幽灵地图”
约翰·斯诺的故事和宽街水泵的撤除,对于预防霍乱的进一步暴发具有奇迹般的作用。1854年炎热的8月,居住在伦敦苏豪区黄金广场宽街40号的李维斯夫妇(托马斯和莎拉)的女婴病倒了,呕吐不止,排出绿色水样便,并发出“刺鼻的气味”。莎拉绝望地处理宝宝的脏尿布,先在桶子里搓洗,然后把一部分水倒人自家门前地下室的化粪池里。第二天,他家楼上的邻居也都生病了;几天后,附近很多家庭生病,通常都是集体死在自家黑暗、肮脏的房间里。10天之内,附近500个居民死亡,差不多是当地人口的10%。
约翰-斯诺是当地的医生,那时已经认为霍乱可能是由于吞下了被污染水中“某种尚未明确的”感染性颗粒造成的,并且在1840年发表了第一份水源传播理论的报告。当1 854年疾病流行侵袭苏豪区时,斯诺仔细检查了流行暴发中遇难者的饮水习惯。他注意到大多数得霍乱的人都是从宽街水泵中饮水,而水站就位于宽街40号。附淼。近的厂房和酒厂有自己的龇所以几乎没有人员伤人口的10%死亡。1854一年9月7日,当地流行暴发开始两周后,斯诺说服当局拆掉了宽街水泵的把手。霍乱逐渐减退了。1854年秋季,斯诺绘制了霍乱死亡的“幽灵地图”和伦敦黄金广场地区水泵的位置。水源和疾病的关联并未立即得到重视,而水泵撤除时,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在斯诺的直觉得到证实前,他便离开了人世。1858年,即他去世的那一年,伦敦经历了漫长而炎热的夏天,以及所谓的“大恶臭”(GreatStink)。在那个夏天,未经处理的垃圾漂浮在泰晤士河上,发出阵阵恶臭,以至于下院的成员们几乎无法工作。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挂上了窗帘,而窗帘都在漂白粉中浸泡过。但即使这样也于事无补。感到窒息、恶心的政治家们扬言要搬离伦敦。此外,大多数公众认为这种气味本身便是导致伦敦市民经常发生发热性死亡的原因。人们害怕这种“大恶臭”会导致这种流行的再次暴发。当时一位作家写道:“恶臭是如此浓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会上升起来,污染低空的空气。至少,如此程度的恶臭是达到历史高度了。”颇具讽刺性的是,英国医生威廉·巴德(Wi儿iam Budd,1811—1880年)就曾被耸人听闻的预言忽悠,认为过多的臭气会大大抬高死亡率。他对1858一1859年的疾病和死亡报告进行了调研,发现:
奇怪的是,结果表明,不仅疾病死亡率低于平均值,而且……发热、腹泻和其他被认为与呼吸毒气有关的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降低。
斯诺的经水传播理论后来被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存1883—1884,年证明县下确的 科蒜存袖威诳串者的你用便和肠道中发现了“霍乱弧菌”(一种细菌性感染)。那时,人们已经花大力气建好了新的地下排污系统,并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大恶臭发生后,维多利亚时期的工程师约瑟夫·巴泽尔杰特(Joseph Bazalgette,1819—1891年)在19世纪60—70年代改革伦敦市排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所挽救的生命远比19世纪任何一位公共卫生官员都要多。正如詹纳的天花疫苗一样,这种成就告诉我们,为预防疾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哪怕是在科学家揭开疾病神秘的面纱之前。
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