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犹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很小的一个分支,仅占全球总人口的2%左右。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漫长流散过程中,在离开故土、失去疆域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被同化与消亡的种种危机、应对了反犹主义的重重压力,奋力延续历史、建构历史,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宗教观念与历史意识,并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品质。 犹太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是如何在遭受外部世界挤压甚至迫害的漫长历史中保持住自身的民族身份和宗教认同的?他们重视教育的传统从何而来?他们善于赚钱的天赋缘自何处?历尽磨难后在强敌环伺的当代中东世界他们何以能以一当十,愈战愈勇?他们是如何在沙漠中创造经济奇迹的?本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下,聚焦犹太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切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讲述犹太民族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苦难与奋进的历史,引领读者走进犹太民族那不同寻常的精神世界。 目录 第一章 走进“早熟的民族” “ 契约之民” 摩西出埃及 王国的兴衰沉浮 为公义呐喊的先知 与异质文明的交往 “ 马萨达精神” 第二章 世界性大流散 拉比犹太教的由来 亚伯拉罕的精神遗产 以智慧立天的民族 “ 黄金时代” 基督教世界的悲惨遭遇 犹太人的教育理念 天造地设的商业民族 第三章 适应现代化 犹太启蒙之父门德尔松 哈斯卡拉的兴起 寻求解放之路 “ 迷途的羔羊” 犹太教的改革与调整 影响世界的犹太精英 第四章 追逐美国梦 踏上北美大地 思想裂变与心理适应 犹太教在美国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犹太人的成功之路 认同与同化的张力 第五章 空前的民族浩劫 希特勒的犹太观 被驱往奥斯威辛之路 “ 冷漠的高墙” 愤怒的抗争 反思大屠杀 纪念的蜡烛 第六章 重返故土锡安 复国先驱 西奥多·赫茨尔 《贝尔福宣言》 “ 伊休夫”的发展壮大 决裂英帝国 联合国181 号决议 第七章 久经磨砺的斑斓国度 地中海岸的“ 民主孤岛” 沙漠中的经济奇迹 万花筒般的社会 枕戈待旦的现代斯巴达 为和平献身的勇士 困惑与动荡依旧 结 语 不断追梦的务实民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导语 千年离散、千年追寻,犹太专家《耶路撒冷三千年》译者张倩红、张少华倾情奉献《犹太人3000年(精装彩色典藏版)(精)》,讲述犹太民族荡气回肠的苦难与奋进史,展示犹太民族别具一格的气质和个性,破解犹太民族政治、商业、文化领域成功的奥秘。 后记 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 尔斯曾提出,公元前800年 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历史 上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 人类文明在精神层面实现 了重大突破,在希腊、中 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 都涌现出了伟大的思想家 ,他们的理念与思想塑造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一 直延续至今。作为轴心文 明的代表之一,犹太文明 虽历经磨难但却从未中断 ,并通过与其他文明的交 往互动成功地实现了文化 适应与转型更新,至今仍 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为犹 太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 精神提供了持续的内在驱 动力。因此,探寻犹太民 族起源、发展、流散以及 回归故土的历史,不仅为 思考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 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而且对于探讨现代民族 国家的发展、理解现实的 中东世界以及当今中国的 文化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 犹太人的历史已有很多的 著作出版,目前呈现在读 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其特 点是以大众化的语言、轻 松明快的风格展现犹太人 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非常 感谢我的老师钱乘旦先生 长期以来所给予的关心、 信任与鼓励;感谢北京大 学出版社闵艳芸老师的大 力支持与合作,他们所提 出的宝贵意见已在书稿中 充分吸纳。在写作的过程 中除了署名作者外,还有 其他几位博士生、硕士生 付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艾仁贵承担了大量的文 字修改工作,贾森、邓燕 平、刘丽娟、张瑞等人对 书稿进行了认真的校对。 此外,我们犹太一以色列 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尤其 是河南大学犹太一以色列 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 也为本书资料和图片的搜 集提供了许多帮助。 书评(媒体评论) 命运带给他们的长期压 迫使犹太人成为一个英勇 的民族、一个精明的民族 、一个成功的民族。 ——杰克·罗森 《犹太成功的秘密》 精彩页 当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早期历史舞台上闪耀时,犹太人的始祖——希伯来人在人类的视野中出现了。作为活跃在广袤中东大地上的新兴力量,他们曾游牧于阿拉伯半岛,辗转于大河文明之间,最后定居于应许之地——迦南。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希伯来人创造了最古老的一神教,形成了民族统一体,完善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因而被马克思称作是“早熟的民族”。《希伯来圣经》不仅记载了希伯来人的历史流变,见证了他们的辗转经历,浓缩了他们的永久记忆,也作为世界文化的永恒基因传承后世、滋养百代,与人类一起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文明之旅。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翻开这部辉煌灿烂的文化圣典,去细细解读“圣书之民”的若干足迹,去捕捉那段在晨昏蒙影之中闪现而出的历史灵光……“契约之民” 民族的起源大多弥漫着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犹太人也不例外。《希伯来圣经》是记载犹太民族早期历史的唯一文本,其中贯穿着一条割舍不断的思想主线,即上帝给人类的启示、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希伯来圣经》开篇即记载了世界与人类的起源。上帝用了5天时间分别创造了白昼与黑夜、水和土地、花草树木、太阳和月亮、飞禽走兽等。当上帝完成了这一系列创造后,觉得这些造物需要加以管理,于是就在第6天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让人来管理世间万物。6天后,上帝认为万物齐备,就歇息了。于是犹太传统将第7日定为安息日,这一天人们要停止劳作,以纪念上帝的造物伟绩。 关于上帝造人的传说,浓缩了犹太人的许多理念:首先,人来源于上帝,女人依附于男人。《圣经·创世记》描述道: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人之后,在他的鼻孔内吹了一口气,人便有了灵气,这个人就是亚当。亚当出现之后,为了让他摆脱孤单之苦,上帝就从亚当的体内取出了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叫夏娃,并对亚当说:“这是你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寓意夫妻两人本为一体。 其次,人因诱惑而犯罪并受到上帝的惩罚。亚当和夏娃原本生活在上帝为他们所造的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遍地的宝物和各种珍稀美味享用不尽。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伊甸园里什么都可以吃,唯独园子中央那棵智慧之树上的果子不能吃。有一天,蛇诱惑亚当、夏娃偷吃了智慧果,他们的眼睛忽然变得明亮起来,看到自己赤身裸体感到非常羞耻,便用无花果的叶子编成衣服遮盖住身体。当上帝在园中行走的时候,看到亚当夏娃穿着衣服,立刻便明白他们犯了戒律,于是十分生气并决心降下惩罚,让唆使他们的蛇用身体行走并终生以泥土为食,夏娃遭受生育之痛且受到丈夫的管辖,亚当必须劳作受苦才能养家糊口;并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这一幕通常被称为“失乐园”。 亚当和夏娃被视为是人类的始祖,他们的后代繁衍不断,其中也不乏行为败坏、作恶之人。按照《圣经·创世记》记载,上帝恼怒世人的奸诈,决定用洪水毁灭世上的一切罪恶。他让义人挪亚造方舟,挑选出能够配对的生灵上方舟躲避洪水,在灾难之后重造世界。大水过后,世界又恢复了平静,这就是“挪亚方舟”的故事。挪亚有三个儿子——闪、含、雅弗。挪亚喜爱闪,时常为闪祈祷祝福,闪的后代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部落——闪族,这是当时中东地区最大的部落之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族的后裔。 亚伯拉罕作为闪族的一员,他生活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吾珥城。当时的两河流域盛行多神崇拜,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神。当地居民发现,河水泛滥与日月星辰的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占星术在这里非常盛行。月亮神、河神、雨神、战神等等成为多个城邦的保护神,一些农业发达的城邦敬拜雨神或河神,崇尚武力掠夺的城邦则更多地敬拜战神。两河流域不仅流行多神崇拜,还为神树立雕像,将崇拜物偶像化,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的结合是这一区域居民信仰的最大特征,而亚伯拉罕通过脱离多神信仰开创了一神崇拜的先河,这在宗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犹太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是多神崇拜的支持者,家中有许多神的陶像、石像和木像,但亚伯拉罕却反对多神崇拜,他认为只有一个统管世间万物的神,这个神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神力广大并掌管众神。有一天,亚伯拉罕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用斧头把屋里的神像统统砸碎。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