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旧宫遗韵/老沈阳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武斌 |
出版社 | 沈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旧宫遗韵/老沈阳书系》里说到沈阳故宫等创建,在清前期宫廷里的决策和政治活动,以及对于清前期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介绍了清入关后,沈阳故宫作为陪都宫殿的作用,四代皇帝的东巡,论述了沈阳故宫在沈阳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作用,还介绍了民国时期成为博物院的历史。全书以散文的方式写作,文字清新活泼,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武斌,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曾担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主要有《现代中国人——从过去走向未来》、二卷本《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故宫学与沈阳故宫》、二卷本《丝绸之路全史》及六卷本《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其中《丝绸之路全史》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豫珑城下汗王宫 一被尘封的汗王宫 二从兴京到盛京:这条路走了40年 三努尔哈赤定都与沈阳城的崛起 四大政殿与十王亭 第二章 隐藏在皇宫的文化密码 一皇宫巍峨 二帝都气象 三满族民众的心灵故乡 四沈阳故宫的满族文化符号 五“跳大神”与萨满教 六藏传佛教在沈阳故宫 第三章 皇宫里的风花雪月 一从汗王到皇帝 二决战与“红夷大炮” 三皇太极和他的后妃们 四庄妃:盛京皇宫奇女子 第四章 崇德八年,崇政殿开了一个会 一皇太极“无疾而终” 二帝位之争,风起崇政殿 三小皇帝登上大政殿 四留下来的沈阳叫“陪都” 第五章 皇帝东巡的余韵流香 一皇帝东巡 二盛京皇宫的扩建与改造 三皇帝东巡的御制诗文 四沈阳故宫的御制匾额 五乾隆御制《盛京赋》 第六章 风雨文溯阁 一文溯阁与天一阁 二《四库全书》入藏文溯阁 三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进京与复归 四“新阁”与书阁分离 五书与阁的再离别 六文溯阁《四库全书》在甘肃 第七章 瑰宝琳琅,花落谁家 一曾经的“皇家文物宝库” 二瑰宝琳琅,华光焕彩 三散佚:一部文化的痛史 四跟随一段悲壮的文化之旅 五寄身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盛京皇宫原藏文物 第八章 郎世宁的那幅画 一传世杰作《竹荫西羚图》 二进入宫廷的洋画家 三一时之盛的“郎世宁画风 四《竹荫西羚图》入藏沈阳故宫的传奇故事 第九章 末代皇帝的遗世珠宝 一三次登基,一世愧儒 二“最是仓皇辞庙日” 三人藏沈阳故宫的溥仪珠宝 第十章 金梁与沈阳故宫 一金梁与盛京皇宫的因缘 二从皇宫到博物馆 三金梁走了 附录 盛京皇宫赋 序言 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秋天,31岁的金梁被任命为奉天旗 务司总办,来到奉天,同时典守盛京皇官,从此,他的生涯就 与盛京皇官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后,他在《东三省古迹遗 闻》中记载盛京皇官: 盛京故宫,建于崇德二年。正门曰大清,左为文德坊,右 为武功坊,俗称东西华门。正殿日崇政殿,原名笃恭殿。左为 飞龙阁,上藏御用弓矢等类,下藏古铜鼎彝。阁后有楼七楹陈 列瓷器。右为翔凤阁,上藏书画等类,下藏御用珍宝,今均移 送北京。阁后亦有楼,尚留存满汉文书籍不少。北日凤凰楼, 三层上藏列代御容及行乐图,中藏御宝十方,楼左为师善斋、 日华楼,右为协中斋、霞绮楼;正北日清宁宫,为祀神之所。 宫后,左日衍庆宫、关睢宫;右日永福宫、麟趾宫。颐和殿在 崇政殿之东,殿后为介社宫。宫后为敬典阁,今藏玉煤。迪光 殿在崇政殿之西,殿后为保极宫,宫后为继思斋,斋后为崇漠 阁,实录圣训、满洲老档,均藏于此。大内宫殿,规模不大, 而气象颇整肃。近则门禁已弛,行人皆可越东西华门而过,已 非当年尊严之象矣。 金梁所见皇官,此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厅堂楼 阁,红墙绿瓦,仍然在大阳底下熠熠生辉,巍峨壮观,不减当 年风采。不过,在这个时候,皇官庭院尚属陪都官殿,仍在晚 清朝廷的管理之下,然金梁感叹,共“门禁已驰,行人皆可越 东西华门而过,已非当年尊严之象”。 岁月沧桑,又一百多年过去了,今日的沈阳故官,旧官依 旧,但它早已不再是金梁所见的禁闭森严的皇家旧院,而是供 人们凭吊历史、参观游览的文化景区,是得到完好保护的世界 文化遗产。遗韵尚存,游人如织,巍巍皇官禁苑里,飞檐斗 拱,雕梁画栋,比以往那个时代更加金碧辉煌。雄伟的大政 殿,高耸的凤凰楼,略带神秘气息的台上五宫,静谧的文溯阁 藏书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完美地再现着当年 盛京皇官的风采与胜景。 沈阳故官建筑群,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 力和严谨科学的构造,包含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不 仅如此,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尤为重要。一砖一瓦、一阶一 梁,以及所藏万般文物佳作、国宝珍藏,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 文化信息。遥想当年,从赫图阿拉那偏远的山寨出发,努尔哈 赤父子率领八旗雄师,迅速崛起于辽东大地,金戈铁马,炮火 硝烟,东征西伐,横扫千军,最后定都沈阳,创建了一个与中 原大明帝国相抗衡的大清王朝;继而,他们挥师西进,定鼎中 原,成为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就是在 辽东大地活跃的短短的几十年间,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上演 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创造了一个少数民族成就霸业的 传奇。而在现存的沈阳故官,作为一代王朝的胜迹,保存着那 一段历史的辉煌故事,它们是那一段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和一 个传奇的具象表征。在这些历史记忆中,不仅有征伐与战争, 惨烈与悲壮,英雄豪迈与气壮山河,不仅是铁与火的历史,同 时也有哀婉动人的爱情、美丽如画的传说、兄弟阅墙的扼腕、 风情独特的民俗。今天,人们走进当年曾经森严壁垒的皇家禁 苑,回望一代王朝远去的背影,凭吊、追思、惊叹,也浸染在 历史的故事里面,感受曾经有过的光荣与梦想。 从世界各地的历史遗存来看,欧洲文明的足迹大多镌刻在 宗教建筑里,而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则更多地融汇在皇官建筑 中。皇官自古就是都城的核心。从现存完好的沈阳故官古代官 殿建筑群,可以追溯到古都沈阳当年的雄伟壮丽以及不同凡响 的气势与风貌。沈阳故官蕴含了沈阳城市历史上那一辉煌时期 的各种信息与文化。 沈阳故官是清王朝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官殿建筑 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它以 满族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特点与传统官殿建筑 完美融合的风格为主,同时兼收并蓄蒙、藏、汉等民族的建筑 结构和装饰方法,形成了个性飞扬、魅力四射且自成体系的建 筑风格,是满汉建筑艺术尽善尽美融合的范例。 沈阳故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王朝的历史进程、满族的文 明程度和文化积淀,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进程、习俗传统、审美 情趣,以及文化心态、精神追求等;沈阳故官是中华民族几千 年来建筑文化积淀的成功再现。它既是物质文明的载体,又具 有精神文明的含意,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标记,也是人类历史的 文化象征。它体现了东北地域文化与满族民族特色,传承着沈 阳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脉。 沈阳故官犹如一部矗立在沈阳大地的立体史册,生动形象 地展现着沈阳城市历史的风云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智 慧。如果说,城市是记忆的艺术,那么,沈阳故官就是世代沈 阳人的文化记忆的有力物证;如果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程度的 高度体现,那么,沈阳故官就是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杰作,代 表着沈阳城市的文化形象与特征。 因所以,人们从沈阳故官所体现的浓重的文化氛围中,会 强烈地领悟到悠久的传统文化魅力。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曾经有一段不短的岁 导语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二。是一部以沈阳故宫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散文。通过介绍沈阳故宫创建以来近400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在沈阳故宫活动的各类人物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沈阳的历史文化演变和发展。全书分为10章,以散文的形式呈现,文字清新活泼,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精彩页 第一章豫珑城下汗王宫 一被尘封的汗王宫 位于沈阳老城区的中街,是一条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商业街。经过几度风雨,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改造,商厦林立,游人如织。阅尽人间繁华。 站在中街,往北望去,还有一条小巷,以前叫“汉宫巷”,后来,由于配合中街步行街的改造,道路交通拓宽,原来的很窄的街道改进成了一条宽阔的马路来,称为“北中街”。 北中街不是“中街”,是在中街以北、与中街相邻的一条街。原本静谧、偏僻,并不引人注目,如今却凸起了一个风格怪异的巨大建筑,如庞然大物傲视中街上的所有商厦,被人称为中街上新的地标式建筑,这个建筑叫“中街·豫珑城”。 “中街·豫珑城”项目是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这家公司是涵盖黄金珠宝、餐饮、商旅文地产、中医药、旅游零售等商业经营的上市公司。“豫园商城”源于150多年前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城隍庙庙会,是海派商市的风水宝地,是上海古城的发源地,其前身豫园商场系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中华商业第一股”之称。作为上海的旅游地标,豫园商城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流量超4000万人次,商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成为其不可颠覆的“商业大道”。如今,“上海豫园”挺进东北,来到沈阳中街腹地,要再打造一座豫园——中街·豫珑城。宣称,项目以上海豫园为主题,结合北方建筑元素,将上海豫园与清代北方建筑有机揉合,充分挖掘盛京文化,打造北中国首座商业、旅游、文化综合体。 然而媒体上说,2012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努尔哈赤寝宫“汗王宫”以及“豫亲王府”两处重要历史遗址。媒体上说,这更加奠定了沈阳豫珑城的历史、文化、旅游及地方特色的商业价值地位。 其实,这个发现并不意外。沈阳的文物和考古学者们早就知道这是“汗王宫”遗址所在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沈阳故宫博物院学者王佩环就在北京发现了《盛京城阙图》,图中已经标明了汗王宫即“太祖住的宫”的具体位置。 《盛京城阙图》原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绘制于康熙年间,绢本,净心为100厘米×128厘米,是清早期沈阳城池及城内主要建筑的示意图。图上标注当时盛京的宫殿和各王府、衙署、寺院的方位,各建筑名称全以满文标注,是现存最早的沈城图像资料。 前其按《盛京城阙图》所示,努尔哈赤的寝宫是在沈阳城北,即福胜门(大北门)与地载门(小北门)之间,亦即明修镇边门(俗称“九门”)的西南方。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沈阳中卫”都指挥闵忠在元代“沈阳路”旧城基础上加高加厚城墙,形成了砖石罩面的坚固城墙。“沈阳中卫”城池设置了4座城门,城内主要街路与4座城门相通,形成了“十字街”格局。东门为“永宁门”,南门为“保安门”,西门为“永昌门”,北门为“永安定门”(明代万历年间改称“镇边门”)。北门,即所谓的“九门”。九门是一座由9个券洞组成、两个“十”对顶“十字券洞”式城门。《盛京城阙图》上汗王宫位置,就在九门之内,明代“沈阳中卫”城南北中轴街道的最北端。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串起。 汗王宫保留了满族传统的台式建筑,是一座二进院落,坐北面南,前为山门,人门为第一进院落,山门与宫门有御路相连。二进院落正中有一座三楹大殿,建于高台之上,应当为努尔哈赤与大妃乌拉纳喇氏的正寝。正殿两侧各建三楹配殿,只在举架和体量上次之,应是其侧妃或未成年子女的居址,建筑形式为硬山出廊式。“太祖住的宫”殿顶使用了象征皇权至尊的黄琉璃瓦加饰绿琉璃镶边,正脊还雕有鹏吻等装饰。整座建筑庄重典雅,配置和谐。史载,努尔哈赤曾“自筑宫于沈阳瓮城”。20世纪70年代拆除九门遗存时,也发现城门外建有很坚固的瓮城。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