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历史就是观看、记录和展示。 历史哲学的全部思想,在于其应当被如何展示和理解之中。 从奥古斯部大帝到晋文公,从洛伦佐·德·美第奇到奥斯卡·王尔德……历史如何摹写、展示历史人物的面影?世人又如何观看他们的命运?这一切的背后遵循着什么样的深层逻辑? 历史的意志被作者想象为自远古而来的兔子之神,在《睹物:历史的展示及其层级消费》中露出它的一角真容。它凌驾于时间之上,以它的习性和猎食方式支配着人类一炫耀、激励,抑或孤独的荣耀一推动着文明滚滚向前…… 作者简介 梁超,浙江杭州人,艺术史与美学博士。学者,作家,策展人。从事美学研究、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展示与文明 I 文明即展示——历史展示与历史叙述的缔造 Ⅱ 文明即观看——公众社会的观看与知识权力博弈 Ⅲ 展示的社会规训意义 第二部分 展示与观念 I 故事——观念的灌输 Ⅱ 朦胧——观念的感悟 III 混沌——观念的根植 第三部分 展示与需求 I 展示与激励 Ⅱ 展示与炫耀 Ⅲ 展示与哀忘 Ⅳ 无题 跋 导语 《睹物:历史的展示及其层级消费》是作者梁超“消极美学”写作计划中的一本。本书将文明的传承形式——历史学、文学和视觉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文学作品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耳目一新的解读,统计和揭露了历史知识的言说方式,以及人们对这种言说的接受、传承和消费方式。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历史修辞的这种特性:历史知识、文学和视觉艺术的传承是有目的的,它在基本道德——无损于事实自身——的框架之内,必须对历史知识的消费者及其身处的时代有实际意义,这也是文明传承必要性的一种表现。而这种意义的实现,有赖于对历史修辞手段的运用——故事叙述、朦胧与混沌,以及对人类欲望需求的驱动和利用——激励、炫耀与哀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