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清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戴鞍钢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晚清百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在变革要求与外来力量相遇,中华帝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转型,艰难地踏上近代民族国家之路。
作者戴鞍钢教授长期从事晚清史的教学和研究,以史家之笔将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使读者能对晚清史有一基本了解;本书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历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细节。
本书每章末尾都附有推荐书目,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了门径。
作者简介
戴鞍钢,1955年生,上海人。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先后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近著有《晚清史》、《大变局下的民生:近代中国再认识》、《互联互动:近代以来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格局》、《中国地方志精读》等;主编有《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等;合著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中国20世纪全史》等。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目录
引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承德来了英国人
二、多事之秋的嘉道年间
第一章 国门坍塌
一、行商、关税、鸦片
二、五口通商的波折
三、惊雷过后的沉寂
第二章 “天京”对峙
一、客家人与太平天国
二、定都天京
三、征战与享乐
四、内讧与败亡
第三章 督抚崛起
一、士绅与团练
二、湘军与淮军
三、督抚与幕府
第四章 慈禧当政
一、北京沦陷
二、沙俄打劫
三、辛酉政变
四、同治与皇太后
第五章 “中外和好”
一、“借师助剿”
二、自强“洋务”
三、遣使与留学
四、对日外交
第六章 狼烟又起
一、西北边陲
二、中法战争
三、东北亚战火
四、马关议和
五、日本染指江南
六、亡国的边缘
第七章 戊戌风云
一、光绪的作为
二、变法的夭折
三、海外流亡者
第八章 世纪之交
一、教民与民教冲突
二、义和团的斗争
三、各方博弈与“东南互保”
四、世纪之初的重创
五、国民意识的呼唤
第九章 清末新政
一、新政的启动和外部环境
二、废科举,办学堂
三、编练新式军警
四、鼓励发展实业
五、中外修订商约交涉
六、司法和陋俗改革
七、“预备立宪”
第十章 社会变动
一、经济的变革
二、文化的演进
三、科技的传播
四、城市的近代化
五、边远地区的起色
第十一章 革命力量的集结
一、中国同盟会成立
二、“君宪”与“共和”之争
三、前赴后继的起义
第十二章 风暴前夜
一、民众的行动
二、载沣父子的登台
三、国会请愿运动
第十三章 辛亥起义
一、新政困局
二、革命风潮
三、袁世凯出山
第十四章 帝制终结
一、南北议和
二、孙中山归国
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四、清帝退位
余音 覆水难收
一、溥仪出官
二、遗老遗少
附录一 清代官制简述
附录二 清代年号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序言
从事教学研究多年,一直觉得晚清史可以尝试新的写
法,争取读来让人有兴趣,耐回味。其中尤应努力打破以
往将清代前后期分属中国古代史、近代史范畴的格局,揭
示其内在的密切联系。
本书的“引言”,即从1793年乾隆帝见英国使臣说起
。此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因其与周边一些国家传统的藩属(即保护国与被保护国
)的关系,更自视强大,对其余的外部世界尤其是日益强
盛的欧美国家漠视、无知。而另一方面,15世纪末大航海
时代的到来,实际上已经开启了影响至为深远的世界一体
化的历史进程,此后面对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向全球的持续
扩张,除非有足够的力量抵御,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很
难置身事外,继续在自己原来的“世界”里生活。
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的专制统治,在各方面窒息了中
国的生机,作为这种世界格局变化征兆的英国使臣的接连
到访,并没有能触动中国自身的些微改革以作应对,这种
令人扼腕叹息的前奏,预示着多灾多难的晚清史的开场。
此后的中国,沉沦与奋起、屈辱与抗争并存,形势转
换之快,新旧人物、思潮等兴替之速,前所未有。努力跟
上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中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孕
育成长。为了再现壮阔的历史走向,本书尝试:
一、避免教科书式的沉闷写法,不动辄罗列背景、原
因、经过、结局、特点、局限、影响和历史意义等过分主
观的诠释。
二、要有生动的有史料依据的事件、人物和其他历史
场景的描写。
三、要有新的视角,尽可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四、要及时体现中外学术界新近的研究成果,包括新
的史料和见解;并开列相关的论著和资料书目,略作推荐
,供读者参考。
五、详略得当。以往论著叙述较详细的可简写,留出
篇幅揭示那些尚被忽略的纷繁史实,并辅以一些背景知识
的介绍,如人物传略、史事回眸、典章制度、宫苑陵寝、
史实考辨等。
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但有想法并努力去做,
总是好的。本书就是基于上述想法的一种尝试,成败得失
,尚待读者诸君教正。
本书于2009年首次出版后,得各方鼓励,谨致谢意。
此次承复旦大学出版社扶持问世的增订版,主旨不变,增
订的内容主要是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纳入自己新的研
究心得,并吸收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的前沿成果,包括资
料和论著,以期为各位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思考晚清史的相
关问题拓宽视野,并提供线索和方便。不周之处,仍请诸
君教正。
导语
为了再现壮阔的历史走向,本书避免教科书式的沉闷写法,不动辄罗列背景、原因、经过、结局、特点、局限、影响和历史意义等过分主观的诠释。有生动的有史料依据的事件、人物和其他历史场景的描写。有新的视角,尽可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及时体现中外学术界新近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的史料和见解;并开列相关的论著和资料书目,略作推荐,供读者参考。
精彩页
一、行商、关税、鸦片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广州的商贸交易颇为兴盛,1793年12月21日,从北京返回英国途经广州的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爱尼斯·安德逊记述:
这是中国唯一容许外国人进行贸易的城市,各种买卖是在离广州城一英里的郊区进行。这地区甚为广阔,但并不宏伟华丽;街道大都很狭窄,且人群拥挤。房屋是木房,只有一层。街上都有商店,店内布置像英国形式;由此可知,居民有所偏爱。依照英国书法用英国字母写上他们名字的招牌并不少见。我们在此所见的瓷器商店,据说在规模、品相和货量方面都超过世界其他各国的这类商号。茶商的栈房也堆满了成箱的茶叶。这商品在我国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在欧洲其他部分的需要也正在日益增长之中。
几个欧洲公司的商馆经营东方的贸易,依照这地方色彩建立起来;建筑物是在非常牢靠的设计图上用砖石筑成,但建筑设计则依照本地样式的。我想这是最好的办法。它们有几个大院子,里面的房间可供买办、书记以及船长、船员等当他们作商务准备期内之用。沿江有一行列的这些商馆,它们相互之间并无交通;它们之间的一般区别,在于各自代表的国家的旗帜。在白天,在它们显目的地点,可以看见飘扬着的旗。
这些国家的公司在这里建立商馆的有英国、荷兰、法国、瑞典、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利坚。但英国的建筑物和它的船只,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比其他各国所经营的总数都多。
清政府实行的是行商制度。广州的对外贸易,由清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专营。外国商人来到广州,实际接触的只限于这些行商。享有特权的行商,一方面是垄断性的商业机构,凡是外国进口货物,均由其承销,内地出口商品,也由其代购,并负责规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另一方面,行商又受政府委托,执行外交上的职能,在广州的外商不能和当地官府直接交往,由行商代政府办理中外交涉,传递文书。
在政府的授权下,“十三行”商人总揽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从中获利巨大,并因此与粤海关监督及广东地方官员结成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同文行潘氏,鼎盛时总资产超过约2 000万银元,在广州的外商视受邀往潘家“去游宴是一种宠遇”,其院内有能容纳百名演员演出的剧场,有供做佛事的九层高的宝塔,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各种珍禽异木,房屋家具陈设的富丽堂皇使人有来到“罗马庞贝宫殿的感觉”。潘氏有妻妾50人、婢女80人、园丁仆役30人。
行商的外贸特许权是用重金换得,为维持其特权,又要不断向官府行贿、“报效”。在官府方面,则把行商视为摇钱树,动辄巧立名目,伸手索取。十三行每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据档案记载,皇帝把十三行作为固定的财源,常常亲自审查税费的解交,如有出入,便拿粤海关监督是问。十三行每年为宫廷输送洋货,当时称为“采办官物”,其中多为紫檀、象牙、珐琅、鼻烟、钟表、玻璃和金银器皿、毛织品等。根据皇室的要求和出具的样式,行商从洋商手中逐件采买,再交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和粤海关监督进献。查阅清官《进单》《贡档》便可发现,一口通商后,宫廷享用的洋货几乎全由广州行商输送。乾隆帝曾有“不必惜费”为内廷采购奇异洋货的上谕。嘉庆帝偏爱南洋热带水果,曾特为批示“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无误”。
广州的行商,并非全是广东人,有的来自毗邻的福建。其中同文行的潘启官,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后迁同安县,从事海外贸易多年,积有余资后到广州发展;义丰行的蔡氏,祖籍也是福建;义成行的叶仁官,原籍福建韶安县;丽泉行的潘氏,原籍同安县;怡和行的伍浩官,祖籍福建莆田,后迁晋江,康熙初年又迁广东南海。这与明清时期福建沿海私人海外贸易相当活跃有关,他们从中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并得以到广州继续发展。
当时坐镇广东的粤海关监督,由皇帝钦定,多是由来自京城的宫廷内务府官员出任,负责监督关税征收,“不必听督抚节制”,可见其权势显赫。根据清宫关税档案记载,粤海关每年的税银有3%移交广东布政司藩库,3%留作海关之用,70%解交户部,24%划归宫廷内务府。粤海关有自己独立的系统为宫廷服务,这一官职被视为美差和利薮,非皇帝亲信之人是难以上任的。当时两广总督的年薪为2万银两,而粤海关监督的年收入可达40万银两。后者几乎一上任都贪得无厌,因为这个肥缺是要经常换人的,凡上任者都想在短暂的任内捞足吃饱。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在北京下榻的海淀宏雅园,就是被查抄的一名前粤海关监督的园林式私宅。据随团的画家威廉·亚历山大记述:
里边有一座像带篷的驳船样的房子,船体用石块造成,建在一个蓄满水的池子里,必要时用水桶从邻近的水井里向池子蓄水。这个古怪建筑的上层用作使团的餐厅。石块和种着矮树的花盆,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某种程度上从小处表现了中国园林装饰的品味。从石舫的屋顶和这座巨大庭院的院墙上边远望,可以看到北京城的几座塔顶、牌坊和其他一些建筑。这座巨大的官邸,是由广东的税官建造的。他后来被提升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