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作品是田边圣子以《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为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写下的长篇小说。 作为平安朝最为显赫的藤原氏关白家小姐身边的仕女,清少纳言目睹了一条天皇的中宫定子如何经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并展示出一种面对颓然命运,依然从容的坚强内心。清少纳言将自己对定子的敬爱与仰慕悉数化为文字,留与后世一部充满笑声、雅趣的《枕草子》。 《小说枕草子——往昔·破晓时分》上 小说从清少纳言与前夫橘则光重逢的时期开始展开回忆,记述了清少纳言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和清少纳言的生活。展示了一幅优雅的平安朝宫廷生活画卷。 彼时,定子中宫身边有豁达开朗的父亲道隆、高雅博学的母亲贵子夫人、优雅从容的兄长伊周、聪明俊逸的弟弟隆家。定子中宫如同一朵向阳的葵花般,朝气蓬勃,充满自信。中宫所在之处,从来欢笑声不断。而清少纳言则是与中宫最为心心相印的一位仕女。清少纳言以此为荣,并将自己与中宫的心有灵犀视为人生最大的价值。中宫对她出色才华的赏识,成为她书写《枕草子》的最大动力所在…… 《小说枕草子——往昔·破晓时分》下 随着定子的父亲道隆溘然离世,曾经如日中天的中关白家瞬间倾塌。 在政治手腕更为老到的叔叔道长面前,定子的兄长伊周、弟弟隆家节节败退,最后双双落马遭到贬谪流放。定子的母亲贵子夫人伤心之余也离开了人世。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定子的命运急转直下,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之中。面对种种残酷现实,虽然一度想要弃世出家,但定子仍然选择坚强地直面命运。而清少纳言一直陪伴在定子身边…… 目录 田边圣子与日本古典文学 ——代译本序 导读 小说枕草子(上)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小说枕草子(下)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译后记 附录 序言 田边圣子与日本古典文学——代译本序 本书的作者田边圣子生于1928年3月27日,已经是位 91岁的老奶奶了。她自1943年开始发表小说以来直到2011 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初步统计, 她创作了95部小说,68部随笔,根据古典作品改写的小说 17部,另有16部古典随笔及评论、旅行记等刊行。难以想 象,这样一位小个子女性,如何有着编织出如此丰富多彩 的文学世界的能量!而作为一名日本古典文学研究者,我 最为关心的无疑是她的那些根据古典作品改写的小说。 2008年是《源氏物语》千年纪之年,也正值田边女士 八十寿庆,笔者应邀参与了她的《新源氏物语》的翻译。 当时便为田边女士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以及虚构故事的能 力所叹服。此次阅读陈燕老师翻译的《往昔,破晓时分— —小说枕草子》,更加惊叹于她将历史与《枕草子》的美 文相融合将其小说化的能力。与纯属虚构的《源氏物语》 不同,清少纳言的父兄、前夫橘则光以及《枕草子》中涉 及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少有逸闻传世,甚至 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假如仅仅只是将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以 及他们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融入小说,那也只是写一部历史 小说而已。这部作品更艰难的还在于将《枕草子》的世界 也融入其中了。翻阅过《枕草子》的读者应该了解,里面 几乎没有故事情节,更多的是对于稍纵即逝的美的巧妙再 现、对人情世故的善意调侃,要将这种只能意会很难言传 的感性小说化,谈何容易!而田边女士完美地将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以及《枕草子》世界进行了再现,阅读此书, 仿佛是清少纳言在向你娓娓讲述她的曾经。 比如,清少纳言的父亲清原元辅是在986年正月、在其 79岁高龄时被任命为肥后国守的,并于990年6月卒于任上 。国守的任期一般为4年,肥后为上国,任期为5年,元辅 就是在即将结束任期返回京城的时候去世的。这样细小的 历史背景,在作品中体现得毫无遗漏!尤其巧妙的是,作 者将父亲晚年的这一任官经历,是通过与丈夫则光的对话 方式进行叙述的,而且是安排在则光的另一个妻子去世以 后。通过描写清少纳言与则光对这两个死亡事件的不同感 受,活写了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也为清少纳言最终将自 己的感性诉诸笔端埋下伏笔。则光与其他妻子育有三子, 这也是有据可查的。但这个妻子什么时候去世,这三个孩 子是否同一母亲所生,皆不可知。这样的部分,便成了作 者虚构故事的空间。作品安排则光领着三个男孩来与清少 纳言共同生活,于是,《枕草子》中漂亮的婴儿吃草莓、 发现了一个小灰尘的小宝贝用可爱的小手指将它捏起来给 大人看等著名段落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了。 能够将古典世界如此不着痕迹地用现代语言进行再现 ,这是田边女士与其他现当代作家的最大不同点。而这样 的古典文学素养,应该也是她小说创作的能量源。 译者陈燕老师专攻平安朝女性文学,熟悉平安时代的 语言和文化背景,也熟知《枕草子》的世界。她的译文自 然流畅,不少地方能够读出她与小说作者乃至清少纳言本 人的心灵交汇。作为一名被各种压力聚焦的年轻教员,挤 出时间翻译这样一部大作,也是性情使然吧。阅读本书, 可以达到同时与清少纳言、田边圣子以及译者陈燕老师三 位女性对话的神奇阅读效果。 ——张龙妹 导语 如果不了解清少纳言的故事、平安时代贵族女性们的精神风貌,不能算真正读懂了《枕草子》。《小说枕草子——往昔·破晓时分》不仅是一本描述清少纳言的小说,更是帮助你进入平安时代,走近日本古典文学的一把宝贝的钥匙。 本书的作者田边圣子女士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曾获得芥川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奖、菊池宽奖等多项殊荣。她是经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刊登处女作登上文坛的,更是日本历史上首位担任直木奖评审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当代清少纳言。 平安朝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时期,才媛辈出。这部小说能让我们领略千年之前中宫定子及其身边仕女们的风采,知晓当时的人情风物,也对平安朝贵族女性文学双璧之一的随笔《枕草子》之萌生、孕育、问世有了一个详实的了解,传神地再现了平安时代贵族女性们的精神风貌。 田边圣子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小说对于细节的描写也十分到位,生动地描述了宫廷生活中的种种智慧撞击。仕女们与男性官员们之间充满情趣的优雅应酬,清少纳言不让须眉的出色文采、灵机应变的聪慧才智,作者借由书中人物之口对人生输赢、情爱悲欢展开的种种精彩诠释,也都让人获益匪浅。 后记 不惑之年,与《小说枕草子——往昔·破晓时分》相 逢,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2002年秋,译者初次北上求学时,曾经一度想以《枕 草子》为研究对象,之后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也时有借用 《枕草子》中的部分章段。多年之后,在重庆出版社魏雯 女士的牵线下,得以再次靠近清少纳言与《枕草子》,译 者深感有幸。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是一本汇聚日本平安朝贵族审 美点滴的随笔散文集,间或也涉及部分日常的记录,但更 多的是着眼于优雅、书写生活情趣的文字。而田边圣子女 士执笔的这部小说一方面保留了《枕草子》中的优美章段 ,一方面增添了许多相关背景的巧妙铺垫。她对故事背后 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些关键性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都进行 了合理的补充,其笔调秉承清少纳言的文学精神,优雅中 不失诙谐,使得作品在不失《枕草子》原作风味的基础上 ,故事性、趣味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加强。 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 保留小说的原色,同时又能让今天的中国读者领略到千年 之前绚烂的日本平安朝贵族文化,是译者一直为之努力的 目标。平安朝的各种庆典仪式、建筑、官职、服装、家具 、日常生活用品等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译词,作品中的和 歌等韵文如何予以最大可能的再现,这些一直是译者面临 的难题。在缓慢前行的过程中,译者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 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张龙妹教授、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齋 藤真麻理教授、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机关研究员几浦裕 之先生的多方支持与帮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此外,译者也非常感谢本书的编辑魏雯女士给予的极 大支持与温暖鼓励。因杂事缠身,译者不得已数次推迟交 稿时间,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致以深深的歉 意。在携手一步步“培育”译稿之苗的过程中,魏雯女士 始终与译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她的专业与热忱,每 每让译者深深感受到了爱书之人的真挚情怀。 在与这部小说相伴的时间里,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 都深深烙在了译者的脑海之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译 者与之同喜共悲。对于清少纳言所追随的中宫定子一家的 由盛而衰,世人或许慨叹“时也,命也”,但看似偶然的 历史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必然的原因。唏嘘之余,译者 也不免遐想,倘若不是此种结果,历史又会作出何种选择 。而此次近距离接触清少纳言与《枕草子》,也让译者对 日本平安朝贵族女性文学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并再次认 识到了书写于女性的重要意义,不论何种时空。 尽管译者尽了最大努力,但绠短汲深,译文中不免存 在错漏之处,恳请各方读者不吝赐教。 ——陈燕 二零一九年五月于东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 书评(媒体评论) 翻阅过《枕草子》的读者应该了解,里面几乎没 有故事情节。更多的是对于稍纵即逝的美的巧妙再现 、对人情世故的善意调侃,要将这种只能意会很难言 传的感性小说化,谈何容易!而田边女士完美地将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枕草子》世界进行了再现, 阅读此书,仿佛是清少纳言在向你娓娓讲述她的曾经 。 ——张龙妹 精彩页 真是的,这个则光,为何让我这样心神不宁? 这样心神不宁,或是心生失望? 或是憎恨不已?或是焦灼不安? 一切,依然一如从前。 不,有些地方甚至不如往日了。比如,如今的则光,已经发福。 当年——已经是近十年以前的事情了,想来也是自然——则光正值双十年华,身材瘦削,玉树临风。那动人的背影总是让人不禁遐想:究竟是何方贵公子,如此风采?(虽然正面望去,他的脸略微显得有些木讷……) 至少,当年,这算是则光的优点。 可如今则光膀大腰圆,体态臃肿。肥硕的身材已然失控。而且,并非单纯的肥胖,看上去似乎一股被遏制住的活力即将撑破外面的皮囊,让人莫名着急得慌。 给我的感觉是,“身体”健硕得近乎鄙俗,“心灵”却有些愧于分量不足。 殿上人①、身份尊贵的世家子弟中,也有三十岁上下年纪轻轻就发福的人。但他们是一种“清爽的丰腴”,优雅中带着几分慵懒与惺忪。白白净净,面容高贵,看上去温润宽和。 举手投足间,他们彬彬有礼、优雅从容,甚至连发福也成为一个优点。身材瘦削的人,衣服晃晃荡荡,不免显得有些轻佻。而体态丰腴的人,看上去中气十足,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可是,则光呢?一身赘肉野蛮生长,束手无策之余,终于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庞然大物。 肩膀肌肉虬结,拳头大如钵头,即使是苦修中的修验者也要甘拜下风。那粗壮的脖子如同深山中的百年老杉,而结实的胸脯则坚如磐石。(在这样的躯壳中,藏着一颗跟外表格格不入,软弱而又单纯的心。) 脖子上一张肉墩墩的娃娃脸,表情松弛,流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茫然。女人们都跟他十分亲近,随随便便地叫他“则光”、“则光君”。 则光不仅在女人们中人缘甚好,与出入宫廷的男人们也关系融洽,很受欢迎。可以说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 然而,公认的老好人,换一种说法,也即公认的大傻子。 年轻时的我,并不中意这样的则光。但即便不中意也无可奈何,因为他是父亲为我选定的夫婿。 那时,我们终日争吵不休。 因为则光有了新的爱人,对方为他生了孩子。男人三妻四妾,身份高贵的甚至可以拥有十几个妻子,这在世人眼里是那么稀松平常。即便是身为底层官员的则光,有那么两个妻子也没什么大碍。可是,我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 不论什么事情,我都必须是唯一的。 如果不是“第一”,而是第二或第三,我宁死都无法接受。 我心里期待的只有“第一”。 年长我一两岁,无才、迟钝的则光居然另有所爱,这件事让我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尽管成婚以来,我对他深感失望:他甚至连一般男性的文学修养都不曾拥有。 公务所需的汉字学识,他多少掌握了一些。但是物语、和歌等,他则是一窍不通。什么世间情趣,什么花前月下,什么琴瑟和鸣——都一概不懂,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 “这样,真是相对也无言……” 跟则光结婚之后,不到几天,我便十分失望。 我的这些想法,则光一无所知。他对年轻的我是如此迷恋,在家里时,总是寸步不离我的身边。他从不花心思去想些有趣的话题哄我开心,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我的肉体,就像婴儿贪恋母亲的乳房一般。 我对父亲说: “那人真的很无趣,我烦透了。父亲,您说该怎么教他才好呢?” 父亲当时已经七十六岁。我是父亲五十八岁那年出生的。父亲老来得女,对我这个小女儿十分溺爱。 比起政界,父亲清原元辅①在歌坛的名气更大。他曾经是《后撰和歌集》的编撰者之一,可这一辉煌在我出生之前已经落下帷幕。现在,仍然有权门显要在家逢喜事之际,请他吟咏进献祝贺的和歌。 父亲的成就自然让我感到十分荣耀。但私底下,父亲在家里只是一个已经谢了顶的、喜欢说笑的老爷子。 有一次,父亲担任贺茂祭②的使者,正威风凛凛地骑马经过一条大路①时,马儿突然受惊绊倒,父亲也从马背上摔落在地。 这倒在其次,糟糕的是他戴着的发冠也掉了,露出了光秃秃的脑袋。 在人们眼里,男子头上戴着的发冠或者乌帽子掉了,就跟不穿内衣一样丢人,有失体面。边上看热闹的人们顿时哄然大笑。如果有头发的话还好,可当时恰好夕阳红彤彤地照在光秃秃的脑袋上,如同圆光②一般熠熠生辉。这一幕是那么地诡异滑稽。殿上人的牛车在跟前排了一溜,马夫连忙把发冠递给了父亲。 可是,父亲却制止道: “慌什么!我有话要跟在场的诸位大人说。” 然后,走到殿上人的牛车旁边说道: “各位看到我落马掉冠,应该觉得非常可笑吧?但这无非是一小小的失误,人有错手,马有失蹄,更何况这大道是一条碎石子路。马儿无过,当然,我亦无错。况且,我鬓发既失,无法将发冠固定在头上,它本来就无法戴好。所以也不能怪罪掉落的发冠。像今天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某某大臣在大尝会③举行祓禊仪式时,某某中纳言在去年天皇行幸郊外时,某某中将在斋王返回斋院当天经过紫野时,都曾经掉落发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