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用于集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FinFET建模--基于BSIM-CMG标准/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先进技术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作者 (印度)尤盖希·辛格·楚罕//(美)达森·杜安·卢//(印度)史利南库马尔·维努戈帕兰//苏拉布·坎德瓦尔//(美)胡安·帕布鲁·杜阿尔特等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特征尺寸进入28nm以下节点,传统的平面MOSFET结构已不再适用,新型的三维晶体管(FinFET)结构逐渐成为摩尔定律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本书从三维结构的原理、物理效应入手,详细讨论了FinFET紧凑模型(BSIM-CMG)产生的背景、原理、参数以及实现方法;同时讨论了在模拟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所采用的仿真模型。本书避开了繁杂的公式推导,而进行了更为直接的机理分析,力求使得读者从工艺、器件层面理解BSIM-CMG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工程师进行集成电路仿真的FinFET模型手册。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章FinFET——从器件概念到标准的紧凑模型1
1.121世纪MOSFET短沟道效应产生的原因1
1.2薄体MOSFET理论3
1.3FinFET和一条新的MOSFET缩放路径3
1.4超薄体场效应晶体管4
1.5FinFET紧凑模型——FinFET工艺与集成电路设计的桥梁5
1.6个标准紧凑模型BSIM简史6
1.7核心模型和实际器件模型7
1.8符合工业界标准的FinFET紧凑模型9
参考文献10
第2章基于模拟和射频应用的紧凑模型11
2.1概述11
2.2重要的紧凑模型指标12
2.3模拟电路指标12
2.3.1静态工作点12
2.3.2几何尺寸缩放16
2.3.3变量模型17
2.3.4本征电压增益19
2.3.5速度:单位增益频率24
2.3.6噪声27
2.3.7线性度和对称性28
2.3.8对称性35
2.4射频电路指标36
2.4.1二端口参数36
2.4.2速度需求38
2.4.3非准静态模型46
2.4.4噪声47
2.4.5线性度53
2.5总结57
参考文献57
第3章FinFET核心模型59
3.1双栅FinFET的核心模型60
3.2统一的FinFET紧凑模型67
第3章附录详细的表面电动势模型72
3A.1连续启动函数73
3A.2四次修正迭代:实现和评估75
参考文献80
第4章沟道电流和实际器件效应83
4.1概述83
4.2阈值电压滚降83
4.3亚阈值斜率退化89
4.4量子力学中的Vth校正90
4.5垂直场迁移率退化91
4.6漏极饱和电压Vdsat92
4.6.1非本征示例(RDSMOD=1和2)92
4.6.2本征示例(RDSMOD=0)94
4.7速度饱和模型97
4.8量子效应98
4.8.1有效宽度模型99
4.8.2有效氧化层厚度/有效电容101
4.8.3电荷质心累积计算101
4.9横向非均匀掺杂模型102
4.10体FinFET的体效应模型(BULKMOD=1)102
4.11输出电阻模型102
4.11.1沟道长度调制103
4.11.2漏致势垒降低105
4.12沟道电流106
参考文献106
第5章泄漏电流108
5.1弱反型电流109
5.2栅致源极泄漏及栅致漏极泄漏110
5.2.1BSIM-CMG中的栅致漏极泄漏/栅致源极泄漏公式112
5.3栅极氧化层隧穿113
5.3.1BSIM-CMG中的栅极氧化层隧穿公式113
5.3.2在耗尽区和反型区中的栅极-体隧穿电流114
5.3.3积累中的栅极-体隧穿电流115
5.3.4反型中的栅极-沟道隧穿电流117
5.3.5栅极-源/漏极隧穿电流118
5.4碰撞电离119
参考文献120
第6章电荷、电容和非准静态效应121
6.1终 端 电荷121
6.1.1栅极电荷121
6.1.2漏极电荷123
6.1.3源极电荷124
6.2跨容124
6.3非准静态效应模型126
6.3.1弛豫时间近似模型126
6.3.2沟道诱导栅极电阻模型128
6.3.3电荷分段模型128
参考文献132
第7章寄生电阻和电容133
7.1FinFET器件结构和符号定义134
7.2FinFET中与几何尺寸有关的源/漏极电阻建模137
7.2.1接触电阻137
7.2.2扩散电阻139
7.2.3扩展电阻142
7.3寄生电阻模型验证143
7.3.1TCAD仿真设置144
7.3.2器件优化145
7.3.3源/漏极电阻提取146
7.3.4讨论150
7.4寄生电阻模型的应用考虑151
7.4.1物理参数152
7.4.2电阻分量152
7.5栅极电阻模型153
7.6FinFET 寄生电容模型153
7.6.1寄生电容分量之间的联系153
7.6.2二维边缘电容的推导154
7.7三维结构中FinFET边缘电容建模:CGEOMOD=2160
7.8寄生电容模型验证161
7.9总结165
参考文献166
第8章噪声168
8.1概述168
8.2热噪声168
8.3闪 烁 噪 声170
8.4其他噪声分量173
8.5总结174
参考文献174
第9章结二极管I-V和C-V模型175
9.1结二极管电流模型176
9.1.1反偏附加泄漏模型179
9.2结二极管电荷/电容模型181
9.2.1反偏模型182
9.2.2正偏模型183
参考文献186
0章紧凑模型的基准测试187
10.1渐近正确性原理187
10.2基准测试188
10.2.1弱反型区和强反型区的物理行为验证188
10.2.2对称性测试191
10.2.3紧凑模型中电容的互易性测试194
10.2.4自热效应模型测试194
10.2.5热噪声模型测试196
参考文献196
1章BSIM-CMG模型参数提取197
11.1参数提取背景197
11.2BSIM-CMG模型参数提取策略198
11.3总结206
参考文献206
2章温度特性208
12.1半导体特性208
12.1.1带隙问题特性208
12.1.2NC、Vbi和ΦB的温度特性209
12.1.3本征载流子浓度的温度特性209
12.2阈值电压的温度特性209
12.2.1漏致势垒降低的温度特性210
12.2.2体效应的温度特性210
12.2.3亚阈值摆幅210
12.3迁移率的温度特性210
12.4速度饱和的温度特性211
12.4.1非饱和效应的温度特性211
12.5泄漏电流的温度特性212
12.5.1栅极电流212
12.5.2栅致漏/源极泄漏212
12.5.3碰撞电离212
12.6寄生源/漏极电阻的温度特性212
12.7源/漏极二极管的温度特性213
12.7.1直接电流模型213
12.7.2电容215
12.7.3陷阱辅助隧穿电流215
12.8自热效应217
12.9验证范围218
12.10测量数据的模型验证218
参考文献220
附录221
附录A参数列表221
A.1模型控制器221
A.2器件参数222
A.3工艺参数223
A.4基本模型参数224
A.5几何相关寄生参数235
A.6温度相关性和自热参数236
A.7变量模型参数23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