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写历史,以历史写故事,以故事写人物。展封建王朝的历史画卷,讲中国后妃的传奇故事。西施、卫子夫、王昭君、武则天、杨玉环、慈禧……本书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后妃传(中国历史人物后妃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冯瑞珍 |
出版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文字写历史,以历史写故事,以故事写人物。展封建王朝的历史画卷,讲中国后妃的传奇故事。西施、卫子夫、王昭君、武则天、杨玉环、慈禧……本书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 内容推荐 有男人的地方一定有女人。有帝王的地方一定有后妃。后妃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的权力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确是不容低估。本书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 目录 一笑倾天下 ——周幽王后褒姒 越女不归空落泪 ——吴王夫差妃西施 美丽的心灵 ——齐宣王后钟无盐 一个阴谋的积极参与者 ——秦始皇之母赵姬 一个能保江山的女人 ——汉高祖皇后吕雉 传奇皇后 ——汉武帝皇后卫子夫 一身归朔漠 ——呼韩邪单于阏氏王昭君 秋凉团扇女 ——汉成帝妃班婕妤 翩翩舞后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六宫垂范 ——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 一个操劳致死的人 ——汉和帝皇后邓绥 母仪天下的弹唱女子 ——魏武帝曹操之妻卞夫人 曾是惊鸿照影来 ——魏文帝曹丕皇后甄氏 恃宠任性 ——晋武帝皇后杨艳 才德出众 ——晋武帝贵嫔左禁 一代悍后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两国皇后 ——晋惠帝、赵帝皇后羊献容 三次垂帘听政 ——晋康帝司马岳皇后褚蒜子 暴君的爱妃 ——南朝齐废帝贵妃潘玉儿 北魏的女政治家 ——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 玉树流光照后庭 ——陈后主贵妃张丽华 徐娘半老犹多情 ——梁元帝贵妃徐昭佩 薄情寡义的权力女人 ——北魏灵太后胡充华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 命运多舛的皇后 ——隋炀帝皇后萧氏 盛世贤后 ——唐太宗皇后长孙氏 空前绝后的女皇帝 ——武则天 武则天身边的女政治家 ——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 效仿女皇的失败者 ——唐中宗皇后韦皇后 盛唐最后的贵妃 ——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伺机夺权 ——唐肃宗皇后张氏 娥皇女英佳话再现 ——南唐后主与大小周后 五代第一贤妃 ——后梁太祖朱温贤妃张惠 勤谨一生成正果 ——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 将门之后 ——宋仁宗皇后曹氏 严明公正辅三朝 ——宋英宗皇后高氏 宠辱不惊 ——宋哲宗皇后孟氏 一代妒后 ——宋光宗皇后李凤娘 无力回天的皇后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断腕皇后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铁马红颜 ——辽景宗皇后萧燕燕 千古奇冤 ——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 一代天骄的贤内助 ——元太祖皇后孛儿帖 助夫兴国的皇后 ——忽必烈皇后察必 争权祸国的“女强人” ——元武宗仁宗母亲答己 为谁辛苦为谁忙 ——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 权欲难填的送终皇后 ——元顺帝皇后完者忽都 匡扶帝业的“天足”皇后 ——明太祖皇后马秀英 将门贤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 “女中尧舜” ——明仁宗皇后张氏 徒争虚名 ——明英宗贵妃周氏 一妃敌两后 ——明宪宗贵妃万贞儿 晚境悲凉 ——明孝宗皇后张氏 共辅幼帝的两个女人 ——明穆宗的陈皇后和李贵妃 三个女人一台戏 ——万历皇帝的后妃 以正胜邪 ——明熹宗皇后张氏 喋血明宫 ——明思宗崇祯皇后周氏 为政治而生的女人 ——清太宗皇太极妃孝庄 红颜薄命的女人 ——清世祖福临妃董鄂氏 养虎为患 ——清文宗皇后慈安 为权力而生的女人 ——清文宗妃慈禧 慈禧眼中钉 光绪心头肉 ——清光绪帝妃珍妃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过了几天,一道诏书下来,认为皇后为巫术迷惑,不配再当皇后,收去了陈阿娇的皇后册书和玺绶,将她赶出中宫,幽闭长门。可怜金枝玉叶的陈阿娇,同汉武帝恩爱数年,落得幽居冷宫最终病死的凄苦下场。 与陈阿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恩宠与日俱隆。在这些年卫子夫接连生了三个公主,但就是没有生儿子。虽然贵为夫人但无子她的地位就仍然是不稳固的,为此,她真是忧心忡忡。好在她又第四次怀孕,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终于生下了一个皇子,取名刘据。二十九岁的汉武帝壮年得子,不胜快慰,在宫中大摆酒宴三天庆贺,还仿照古礼,立祠作文以志纪念。卫子夫的这一贡献乐坏了汉武帝,母以子贵,卫子夫生下刘据不久,武帝便加封她为皇后,入主后宫。这一年是陈皇后被废的第三年,可见中宫虚位以待,单等卫子夫生下皇子便荣登宝座。在卫子夫生下皇子的同时,弟弟卫青也横扫进犯匈奴,打了大胜仗,对汉武帝和卫子夫来说,这真可说是双喜临门。武帝对卫子夫的荣宠也达到了顶峰。 当上了皇后的卫子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美女能动摇她的地位,一方面,她的儿子刘据在长大后被立为太子,刘据七岁那年,武帝下诏,定他为继承人。另一方面,卫子夫当了皇后以后,卫氏家族亦受到汉武帝的恩赏,特别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既有真实本领,又因为“外戚”的缘故而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通过流血奋战,在对匈奴的作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军。汉武帝任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为汉代武职中最高的长官,封长平侯。卫青的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就都被封为列侯。卫后的姐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也因军功卓著,被封为冠军侯,做到大司马骠骑将军。卫子夫的姐夫公孙贺官至丞相。连霍去病同父异母弟霍光也被封为郎官。卫氏满门将相侯,“卫氏支属侯者五人”。当时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新寡,寡居的平阳公主就下嫁给了自己昔日的马夫卫青。这样,武帝娶卫青的姐姐,卫青娶武帝的姐姐,真是亲上加亲。卫氏家族真可谓一荣俱荣,势倾朝野,地位显赫一时,无人能动摇。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女奴的女儿——一个歌伎,竟手转乾坤,在西汉王朝中,建立起如此庞大广泛而且炙手可热的势力。如果有传奇性事迹的话,这正是典型的传奇性事迹。当时民间就有歌谣日:“生男勿喜,生女勿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常言说得好:盛极则衰。 容貌是妃嫔们的本钱,但人无十年好,花无百日红,年老则色衰,美貌绝伦的皇后卫子夫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天一天地容颜凋谢,不复当年。色衰则爱弛,人老珠黄的卫皇后渐渐被冷落深宫,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对她曾经百般宠爱的汉武帝则另求新欢,汉武帝的色心没有因为年纪老迈而稍减,在他周围总是美女如云,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一个个争幸夺宠。 但这还不能威胁到卫子夫皇后的地位。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后,她并不独霸后宫、恃宠而骄,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的尊敬。首先卫子夫谦逊的德行,是从自身做起的。卫皇后对卫氏子弟的管教格外严格。如弟弟卫青的四个儿子都不成器,卫皇后流着眼泪向武帝报告,请求武帝削夺卫氏子弟的封赏。武帝就说:“我知道,皇后不用担忧。”太子刘据为人比较宽厚,对武帝的残酷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平反冤狱,虽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欢太子。所以群臣中宽厚长者都归附太子,而那些残酷用法的人都诋毁太子,于是太子誉少而毁多。卫皇后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违背武帝的意思,得罪武帝,经常把儿子叫来劝诫:“作为太子,你要经常揣摩父亲的心思,理解父亲的意图,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做主,做一些与父亲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狱。这本是你父亲制造的冤狱,你却给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亲吗!”然而,武帝听说后,虽然不喜欢太子的“仁政”,但是认为太子的做法正确。这事也显示了卫皇后自己为人处事谦虚谨慎的态度。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移情别恋。虽然武帝后宫宠幸的嫔妃不少,但是因为卫后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卫后还是很尊重翻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她。 P32-33 序言 有男人的地方一定有女人。 有帝王的地方一定有后妃。 自从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替代以来,女人之对于男人,便处于从属地位,贵为后妃者也无例外。自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莫不如此。 自秦赢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帝以来,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集权管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法规,统一户籍管理等等。实开一统天下之先河,有万世永传之气概。 秦始皇对于后宫制度的建立,却没有为后世留下一个完整统一的模式。反倒是《周礼》和《礼记》中有关后妃设置、功能、序位的记叙,为后世留下了效法的楷模,秦、汉、唐、宋乃至明、清,都基本采纳而予以增减。各朝各代虽不尽相同,各有其特色,只是越往后发展得越完备罢了。 据《礼记》和《周礼》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妃的等级建置是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相对应的。天子在外廷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达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在内廷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 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妃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责是母仪天下,听天下之内治,以配合天子的外治。 秦皇嫡妻称皇后,妾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史称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其后宫妇女之多,以至其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了红色。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无一青史留名。 西汉踵秦之后,除嫡妻皇后为女主外,掖延嫔妃增至十四等。昭仪一、婕好二、烃娥三、容华四、美人五、八子六、充依七,七子八、良人九、长使十、少使十一、五官十二,顺常十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等十四。这些人或者有爵有位,或者有品有秩。除非事迹特别昭著者,一般史籍不予记载。 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周礼》和《礼记》的说法。 东汉认为前朝的妇制莫理,故尽行旧制,后宫称号唯皇后、贵人。另外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无爵秩。光武帝刘秀先妻阴丽华,后来出于政治需要又与郭圣通联姻,二人俱为贵人。在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上,由于阴丽华的推辞,郭圣通便成了皇后。汉明帝的马皇后、汉和帝的邓皇后是东汉一代名后,她们也都是由贵人升任皇后的。 魏晋南北朝的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既有“以朴素自居,后宫备位,其数多阙”的陈霸先,也有“外行其志,内逞其欲,溪堑难满,采择无厌”,以至后宫名号序位不能详录的北周宣帝刘密。 隋文帝取代北周,思革前弊,因而后宫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人。至独孤皇后死后,始置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元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隋炀帝参详典故,别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定有品秩。’贵妃有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第一品;九嫔有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第二品;世妇有婕好十二人,第三品;美人、才人十五人,第四品;此外御女有宝林、御女、采女等。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至唐开元时,皇后之下设惠、丽、华三妃,六仪、美人、才人等。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武则天没有做成妃,又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 宋朝建立以后,后妃名位序号始因五代之制,后渐于隋、唐。 明朝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 元、清二朝各以周边民族入主中原,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习俗。清自康熙以后,逐步建立了等级分明的后妃序位,除皇贵妃、贵妃、嫔、贵人外、还有常在和答应。 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她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皇帝的政治观点和权力运用。虽然屡有后宫不干政的警训,但绝对没影响的情况是绝不可能有的,特别是那些受到宠信的后妃们。因此,无论正史和野史,总会留下她们的印记。朱东润先生说过:“传记”既是文学又是历史。人物传记就兼有二者之特质。 本书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以飨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