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后记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 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 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 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 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 了,“胡”应作“祜”,是叔谋 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 《资暇集》卷下,题云《 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 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 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 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 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 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日 :麻祜来!稚童语不正, 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 将郝玭,蕃中皆畏惮,其 国婴儿啼者,以砒怖之则 止。又,武宗朝,闾阎孩 孺相胁云:薛尹来!成类 此也。况《魏志》载张文 远辽来之明证乎?”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 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 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 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 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 在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 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 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 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 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 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 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 卯(1879)肃州胡文炳作的 《二百卅孝图》_—一原书 有注云:“卅读如习。”我真 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 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 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 ,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 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 “……坊间所刻《二十四 孝》,善矣。然其中郭巨 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 ,殊不可以训。……炳窃不 自量,妄为编辑。凡矫枉 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 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 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 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 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 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 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 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 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 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 》,前有纪常郑绩序,就 说: “……况迩来世风日下, 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 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 。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 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 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 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 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 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 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 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 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 。子夏日:事父母能竭其 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 尝有同然乎?……” 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埋 儿等事为“忍心害理”,灼然 可知。至于这一位“纪常郑 绩”先生的意思,我却还是 不大懂,或者像是说:这 些事现在可以不必学,但 也不必说他错。 这部《百孝图》的起源 有点特别,是因为见了“粤 东颜子”的《百美新咏》而 作的。人重色而己重孝, 卫道之盛心可谓至矣。虽 然是“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 ,与不佞有同乡之谊,— —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 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的 出典,他注云:“隋史”。这 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 的;倘是《隋书》,那里 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 而中华民国九年(1920) ,上海的书店却偏偏将它 我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 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顶 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大 背经典,荒谬得很的。 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 为如何?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 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 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 ,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 ,一面乱发议论了。那一 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 了一年,这一点后记也或 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 。天热如此,汗流浃背, 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 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 西窗下 用石印翻印了,书名的前 后各添了两个字:《男女 百孝图全传》。第一叶上 还有一行小字道:家庭教 育的好模范。又加了一篇“ 吴下大错王鼎谨识”的序, 开首先发同治年间“纪常郑 绩”先生一流的感慨: “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 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 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 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 鲜耻,无所不为,侥幸行 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 砺廉隅,束身自爱者,世 不多睹焉。……起观斯世之 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 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 何底止?……” 其实陈叔宝模胡到好像“ 全无心肝”,或者有之,若 拉他来配“忍心害理”,却未 免有些冤枉。这是有几个 人以评“郭巨埋儿”和“李娥 投炉”的事的。 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 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 《男女之秘密》《男女交 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 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 字冠首。现在是连“以正人 心而厚风俗”的《百孝图》 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 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 孝的“会稽俞葆真兰浦”先生 所不及料的罢。 从说“百行之先”的孝而 忽然拉到“男女”上去,仿佛 也近乎不庄重,——浇漓 。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 ,——自然竭力来减省。 我们中国人即使对于“百 行之先”,我敢说,也未必 就不想到男女上去的。太 平无事,闲人很多,偶有“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本 人也许忙得不暇检点,而 活着的旁观者总会加以绵 密的研究。曹娥的投江觅 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 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精彩页 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地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地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会跌倒的。跌倒了不是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战战兢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地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梁。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它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儿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P2-3 导语 茅盾评价萧红所著的《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小说中有一群被环境牢困、有些麻木又安于现状的小人物:遭人讪笑的王大姊、可怜的团圆媳妇、寄食的有二伯……但是萧红并不只是要渲染底层的苦楚。在第七章中,她浓墨重彩地描写父代母职、自食其力的磨倌冯歪嘴子,凸显卑微者人性可敬的一面。 序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 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 的熟练技能。”自“语文新课 标”修订以来,不少教师、 家长和学生更加重视阅读 教学。许多有条件的学校 自发地开设了阅读课,利 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传统的 文化资源,向学生推介了 大量的优秀图书。教师在 阅读教学中,发挥了引导 作用,帮助学生“练成阅读 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 种情况下,湖北教育出版 社组织开发了这套“大阅读· 教育部语文新课标·N+1分 级阅读丛书”,其意义是重 大而深远的。 通过这套“丛书”的阅读 教育,会培养起学生纯正 的文学趣味,促进主流阅 读趋势的形成,使学生在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 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在中国人眼中,读书一 直享有很高的地位。阅读 使人远离贫乏、平庸,使 人博学、睿智,使历史和 时间延续,使优秀品德永 远传承。阅读是每一个人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读书,是对心灵的净化 和捍卫,特别是身处一个 愈加繁华浮躁、快餐文化 盛行的年代,我们更需要 静心阅读。虽然网络让我 们更便捷地获得知识和信 息,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抛 弃文本阅读。因为读书能 带来身心的愉悦。 首先,经典名著阅读是 需要引导的。而“大阅读·教 育部语文新课标·N+1分级 阅读丛书”是一套全新的阅 读书系,它采用分级阅读 方法,由优秀教师全程解 读指导,以学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解说名著经典,使 学生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 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 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人 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次 ,这套丛书根据不同年级 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审美 特点和阅读习惯,设置各 具特色的版块和栏目,充 分体现出文字与插图兼美 ,知识与趣味并重的特征 。作为一套中小学生课外 阅读读物,这套丛书的优 点与特色,充分地体现了 编者对当下学生阅读的重 视与了解。 古人讲:“布衣暖,菜根 香,还是读书滋味长。”作 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套从小 学到高中非常齐全的课外 阅读点评书系,这套书共 计一百六十余本,分世界 文学名著类、中国传统文 化类、中国现代文学类、 中国红色经典类、国学类 、科普益智类六大类,可 谓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 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 卷帙。 阅读这套课外读物,犹 如享受美酒佳酿,回味无 穷。于其中,我们可穿梭 时空,遨游天下,领略极 致风景,沐浴智者思想的 惠泽;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皓月 执卷,尽抒豪情。那种流 淌情感,洋溢智慧的生命 是我们最乐于向往的,虽 然我们无法丈量生命的长 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 度,而一本让人受益的好 书,无疑是一次生命的拓 展…… 这套“丛书”的编选,得 到了一线名师的全程指导 ,每本书都采用分级阅读 的方法,层层深入,扫清 阅读障碍,培养起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套属 于学生自己的经典名著阅 读点评书系。 金波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