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历史名城与历史街区
1.1 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
1.1.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1.1.2 历史街区简介
1.1.3 历史名城与历史街区
1.1.4 历史街区道路概述
1.2 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
1.2.1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风貌
1.2.2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风貌特征
1.2.3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风貌保护和发展
第2章 部分历史名城历史街区现状及交通调查与分析
2.1 西安市历史街区
2.1.1 湘子庙历史街区
2.1.2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
2.1.3 北院门历史街区
2.2 开封市历史街区
2.2.1 历史街区及景点
2.2.2 历史街区重要景点
2.2.3 历史街区的重要道路
2.2.4 历史街区区位及路网分析
2.2.5 历史街区交通特性分析
2.3 银川市历史街区
2.3.1 银川市历史文化沿革
2.3.2 历史街区位置及范围
2.3.3 街区内的景点遗迹
2.3.4 街区道路信息
2.3.5 历史街区与周边关系
2.3.6 历史街区现状分析与改善
2.4 汉中市历史街区
2.4.1 历史街区位置与保护
2.4.2 东关正街历史街区
2.4.3 三汉历史街区
2.4.4 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
2.5 张掖市历史街区
2.5.1 历史街区区位及规划范围
2.5.2 西来寺巷街区
2.5.3 文庙巷街区
2.5.4 劳动南街街区
2.6 天水市伏羲城历史街区
2.6.1 天水市历史街区
2.6.2 伏羲城历史街区
2.6.3 历史街区现状分析与改善
第3章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特性研究
3.1 历史街区行人交通特性研究
3.1.1 历史街区行人构成
3.1.2 历史街区行人空间需求
3.1.3 历史街区行人交通特征
3.1.4 历史街区行人心理学特征
3.1.5 历史街区行人步幅、步速特性研究
3.1.6 历史街区行人交通流特性
3.2 历史街区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
3.2.1 历史街区自行车交通特征
3.2.2 历史街区自行车交通流特性
3.2.3 历史街区混合交通流中机动车-自行车干扰特性
3.2.4 历史街区混合交通流对自行车交通干扰改善措施
第4章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需求预测
4.1 基于承载力的历史街区慢行交通预测模型
4.1.1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环境承载力概述
4.1.2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框架
4.1.3 历史街区步行交通环境承载力(WTECC)
4.1.4 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承载力(NTECC)
4.1.5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规划阈值研究
4.2 历史街区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4.2.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4.2.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4.2.3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分担量的博弈预测方法
4.3 无桩共享单车系统需求预测
4.3.1 无桩共享单车特性分析
4.3.2 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5.1 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规划
5.1.1 城市道路横断面
5.1.2 历史街区道路功能分类
5.1.3 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影响因素
5.1.4 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组成要素分析
5.1.5 现状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存在的问题
5.1.6 历史街区理想道路横断面设计理念
5.2 基于历史街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5.2.1 基于历史街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分析
5.2.2 公共自行车租还需求预测及规模测算
5.2.3 历史街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
5.2.4 算例计算与分析
5.3 历史街区交通线路布局及改善
5.3.1 历史街区交通空间稳静化设计
5.3.2 基于风貌保护的历史街区交通空间改善方法研究——以汉中市东关正街历史街区为例
5.3.3 基于空间句法的西安市历史街区交通改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