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年8月6—2009年7月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靠前有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编者前言
前言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1930~1934年)
报考大学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负笈德意志(1935~1945年)
入哥廷根大学
我所选修的课程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
吐火罗文的学
其他语言的学
博士论文
早的几篇德文论文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1946~1949年
1950~1956年
1957~1965年
1966~1977年
1978~1993年
结
关于本书的撰著
关于学术研究
关于治学主张
附录
回眸五十年
《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自序
《赋得的悔》自序
原始的语言问题
三论原始的语言问题
《学海泛槎》共分四个部分:靠前部分记录了1930年至1934年作者季羡林学术研究发轫阶段的学生活;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1935年至1945年十年留学生活的片段;第三部分是作者1946年自德国回国后到1993年五十年学术生涯的记录;第四部分是结,作者概括了他的研究范围,追溯了他的学术传承,阐释了他的学术方和学术道德。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本书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本书的思想性、可读性极强, 是季羡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在书写历史, 用极为真切、理智的笔触去描写发生他和他身边一群知识分子身上的事, 同时对于这段经历有这深刻和理性的思考。内容包括: 报考大学 ;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