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故事从新世界的葡萄酒大国智利开始。 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百子莲”酒庄因发现欧洲大陆灭绝的佳美娜葡萄,酿造出了令当地人艳羡的葡萄酒,但创始人去世后,酒庄陷入危机,继承人庄恨水回到中国寻找酿酒的秘方,意外结识了学习生物专业、酒量惊人的女孩王扶桑,并从她的身上,挖掘出了“酒神”的秘密,也牵扯出几十年前中国一个古老村庄的秘闻。 原来,所谓的秘方,源自古老的酵母,而这种酵母与当地的女子有关。无法追溯的姓氏、失落在民间的传说,这些图景最终拼接出几代女性走出命运魔咒的艰辛之路。王扶桑是“酒神”的后代,原本试图逃避自己的命运,最后在庄恨水和“女朋友们”的感动下,决定在葡萄的新枝下,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本文所称的“酒神”是能与奇妙的酵母共生的一种人,甚至他们的身体本身就携带着某种利于酿酒的酵母。这是一个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魔幻设定。 目录 0.一个中国男人 1.一个中国女人 2.另一个中国男人(这个人没有什么用) 3.王扶桑的营生。 4.王扶桑的“条件” 5.另一个中国女孩(与王扶桑很不一样) 6.王扶桑的团伙 7.罗小川的心事 8.一个航海的传说 9.王扶桑的武器 10.调查记者的工作 11.王乐乐的问题 12.夜场里的女王 13.妹妹的身份 14.糖姐掣 15.她和她的历史 16.酒神 17.女人们的秘密习 18.天赋 19.天赋-B面 20.葡萄的新枝 导语 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酒神的玫瑰》,在神话和现实中交织,借用了“酒神”和西渡航海的传说,将异域的风情和当代都市的时尚特性完美融合。 小说里添加了关于葡萄酒、酿酒植物、生物科学的小知识,通过华裔回归故土展开故事,呈现出一种文化寻根之感。 一部当代女性生活浮世绘,方悄悄用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触角和俏皮笔锋,兼具80后青年作家的时尚观感,更多关注的是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注意修正当下对“过度女权”的偏见,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 方悄悄不像现在大多数青年作家,她的叙事并不是欲望化的生活场景或者身体狂欢式的话语放纵,而是坚持文学的独特性:对人类内心不懈的追索,对现实和精神细节的精微观察和雕刻。——这是方悄悄的作品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书评(媒体评论) 四季仍在流转,葡萄会发出新枝,也许更美好的时 刻会到来。一定会到来的。那个世界,会更善良,也更 公平,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方悄悄 精彩页 0.一个中国男人 开在圣地亚哥的市中心,La Piojera 酒馆一入夜总是顾客盈门。 二十年来都是如此。 尤其是近来,生意更加好得多,因为不知道哪一个多事的将这间酒馆写上了中国的旅行指南,据说还分享上了一个叫“知乎”的网站,于是中国的留学生、游客、商人,一批批涌进这酒馆,并且不点别的,上来就是要一杯Terremoto,地震酒。 老酒保何塞以前还有些犯嘀咕,这么烈的酒,一个个挺清秀的姑娘跟喝奶昔似的咕嘟咕嘟喝完,万一出事还了得?不过他很快就了解了,其实这些东方游客们来到这里,追求的就是这感觉,狂野而甜美,神秘又奔放,奔放中还带着一丝危险,但同时又要不那么危险——毕竟在整个南美大陆,智利的治安状况还是首屈一指的。 智利,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世界的尽头。 听上去有种放逐般的荒凉,但其实,它是整个南美最为富饶的国家。 原因很简单。 因为纬度。 智利大部分的国土,落在南纬三十至五十度之间,与欧洲相仿,正适宜人类居住。 同样适合在这个纬度生存的,还有葡萄。 曾经,一场根瘤蚜病的浩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的葡萄酒产业,许多珍贵古老的葡萄品种纷纷宣告灭绝。人们一度以为它们真的全都灭绝了,直到有人想起,西班牙殖民者的航海路径曾远至南美,而他们也将葡萄带到了这里。 许多笃信传统的酿酒者于是涌向了这片土地,他们很快便发现,智利,只有在智利,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条件,生长着大片赤霞珠和派司葡萄,这两种葡萄都是由浩劫前的欧洲葡萄品种演变而来,仍然带有葡萄酒爱好者们倾心膜拜的古老风味。 很快,由这两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便被输送回欧洲,智利的酒庄主们声称,他们的酿造既存有欧洲传统,又富于南美风情,是新世界带给欧洲大陆最好的礼物。 然而,一种产品要真正建立起它的名声,除了实力,更需要的是——一种加冕。 长期以来,智利的葡萄酒总是被欧洲的同行们称为“廉价货”,只配装在纸袋里,在超市开架售卖。 直到——那个酒庄的出现。 百子莲酒庄。 酒庄的创始人声称,在他家后院的葡萄园里,发现了浩劫前最娇贵的波尔多葡萄品种——佳美娜葡萄的原株。 苦心栽培,终成气候。用这种珍贵的葡萄酿成的酒,终于获得了《葡萄酒杂志》的首肯,并被葡萄酒之神罗伯特.帕克打了95分的高分! 以此为契机,智利的葡萄酒终于进入了中高档市场,在英国和日本开始大受欢迎。 比这更重要的是,百子莲酒庄还无私地分享了佳美娜葡萄的植株,时至今日,这种葡萄已经成为智利第三大品种,给所有的从业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是的,人们本应该感谢这个酒庄的主人。 他们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但是在这份感谢里,却总掺杂着某种复杂的思绪。 为什么,百子莲酒庄生产最好的智利葡萄酒,建立它的却不是智利人? 是一个中国人…… 一个中国人,从远洋货轮上下来,除了他的妻子,和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之外,一无所有,没有人认识他们,也没有人在意他们,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先是盘下了一家小酒馆,售卖掺着烈酒的葡萄汁,后来是一个蒸馏坊,再后来便是一个酒庄…… 为什么是中国人? 中国人,一个惯食稻米的民族,居然懂得酿造最好的葡萄酒?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