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蜀王全传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奉友湘//李后强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从数千年历史中钩沉出64位历代蜀王的故事:既有上古豪雄,混沌难辨,也有帝胄王孙,分封嗣继;既有揭竿草莽,起义霸主,也有雄军悍将,挟兵称王;既有三教九流,道士将军,也有兵痞烂账,糊涂披黄。这真是形形色色,千种面孔;林林总总,百般花样。
目录
前言
引言
先秦时期
1.大禹:治水救天下的英雄蜀王
2.蚕丛氏:神秘的“纵目”蜀王
3.柏灌氏:成都平原的土著蜀王
4.鱼凫氏:开创三星堆辉煌青铜文化的蜀王
5.杜宇氏:传说死后化为杜鹃鸟的蜀王
6.鳖灵:首决玉山治岷江的蜀王
7.开明二世卢帝:敢于叫板秦国的蜀王
8.开明三世保子帝:征伐四方的蜀王
9.开明五世:最早迁都成都的蜀王
10.开明十二世:多情贪财的蜀王
汉魏晋时期
11.刘邦:依仗蜀地打天下的蜀王
12.公孙述:喜欢占卦的蜀王
13.刘备:百折不挠的蜀王
14.刘禅:大难不死坐享江山的蜀王
15.司马颖:胸无大志的悲剧蜀王
十六国时期
16.李特:勇武善战开创成汉的蜀王
17.李雄:雄霸天下妇仁误国的蜀王
18.李班:文弱失国单纯丧命的蜀王
19.李期:以暴得国以暴失国的蜀王
20.李寿:一杆银枪夺天下的蜀王
21.李势:对内残暴对外屈膝的蜀王
22.范贲:八十岁高龄被拥立的蜀王
23.司马勋:至死打不进成都的蜀王
24.张育:死后成仙成帝的蜀王
25.谯纵:被刀剑架上宝座的蜀王
南北朝隋唐时期
26.程道养:被逼扮演义军首领的道士蜀王
27.萧鉴:第一个“空降”入蜀的皇子蜀王
28.萧纪:舍命不舍金饼的蜀王
29.杨秀:空有一副好皮囊的蜀王
30.李湛:死后追封的蜀王
31.李元轨:夸文耀武太宗赞赏的蜀王
附:李元婴:处处留阁的滕王
32.李恪:被诬告冤死的蜀王
33.李情:太宗骂其不如禽兽铁石的蜀王
34.李瑶:继承父爵的蜀王
35.李榆:过继给堂叔袭爵的蜀王
36.李溯:死于兵变的蜀王
37.李佶:不知所终的蜀王
五代十国时期
38.王建:由“贼王八”蜕变而成的蜀王
39.王衍:卖官刮财奢靡无度的蜀王
40.孟知祥:一登便倒的蜀王
41.孟昶:为成都增添美名的蜀王
宋元时期
42.李顺:为均贫富揭竿而起的蜀王
43.王均:叛军首领黄袍加身的蜀王
附:刘豫:金国贬封的伪蜀王
44.吴曦:叛国降金的“儿蜀王”
45.囊加台:号称藏书家的蒙古族蜀王
46.明玉珍:第一个建都重庆的蜀王
47.明界:由母后垂帘听政的蜀王
明朝时期
48.朱椿: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的蜀王
49.朱悦嫌:死后享用父亲陵墓的追封蜀王
50.朱友墒:接班爷爷的蜀王
51.朱友壤:兄终弟及的蜀王
52.朱悦□(特殊字体):叔叔继侄的蜀王
53.朱友垓:善草书的蜀王
54.朱申敛:首编文集的蜀王
55.朱申凿:对联题咏满成都的蜀王
56.朱宾瀚:皇帝赐诗表彰的蜀王
57.朱让栩:杨状元为其文集作序的蜀王
58.朱承熵:捐资修水利的蜀王
59.朱宣圻:端坐五十一载的蜀王
60.朱奉铨:即位便去世的蜀王
61.朱至澍:投井自杀的蜀王
62.张献忠:史上最众说纷纭的蜀王
63.刘文秀:先覆明后护明的蜀王
64.顾金纯:最后的南明成都王
后记
序言
蜀国多仙山,蜀境多碧
水,蜀地多秘闻。蜀王的故
事,想必更为公众所关注。
然而,史书浩如烟海,要从
数千年历史中去寻找历代蜀
王的踪迹,无异于大海捞针
。作者不辞辛苦,狂翻史书
,穷追本源,条分缕析,毯
式搜索,历经数载,将先秦
以来的历代蜀王故事钩沉,
汇集,改写,充实,并努力
去伪存真,去神求史,力求
保持其历史真实性。
本书所指的蜀王,是一
个宽泛的概念。他们既包括
古蜀国酋邦的首领,也包括
在蜀地立国称帝的豪雄;既
包括历代中央政府分封的蜀
王,也包括分封在蜀行使统
治权的其他名称的藩王;既
包括揭竿而起成功开基的草
莽英雄,也包括割据蜀地另
立政权的朝廷叛逆。总之,
凡是在蜀地称王称帝,有年
号,有大臣,有军队,有都
城,有政权的,皆属此列。
当然,也有些蜀王只有封号
,并未到任。比如唐代蜀王
,基本上只是名义上的,往
往在朝遥领;不似明代蜀王
,数百年扎根蜀地,子子孙
孙相传。甚至,还有个别的
成都王,只有名号,没有实
际统治权力。但这样的人物
,曾叱咤风云,建功立业,
足以树碑立传。
还有的不叫蜀王,如刘
邦初封汉王,明玉珍国号大
夏,张献忠名称大西,但他
们的地盘主要是蜀地巴地,
名非蜀王,实则蜀王。因此
,这《蜀王全传》,怎少得
了如此英雄豪杰?
总而言之,本书体现全
、新、特三大特色。
全,是本书的第一大特
色。《蜀王全传》,就重在
一个全字。上穷碧落下黄泉
,上天入地搜索遍,本书中
汇聚的蜀王,恐怕是目前之
最。而此全,也正好使其成
为填补空白之作。当然,尽
管笔者尽心竭力,但漏网之
王,在所难免,尚祈读者指
正。涉及一些蜀王的评价,
也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完全
正确,企盼专家和读者教正

新,是本书的第二大特
色。本书中的蜀王,有些可
能耳熟能详,如公孙述、刘
备、王建、孟昶;但大都可
能陌生,如司马颖、程道养
、萧鉴、王均……至少有一
半以上鲜为人知。发掘出一
大批名不见经传的蜀王,正
是本书的重要创新之处。
特,是本书的第三大特
色。在全、新中有特别的突
破,更是本书的要旨。本书
第一次将大禹列为蜀王之首
,便是一大特别的突破。据
历史资料记载,大禹曾在石
纽、汶川会盟,也就是说,
他曾经是四川各部落的盟主
,是不叫蜀王的蜀王。他后
来才从“地方”到“中央”,被
舜任命为司空,最终治水成
功,开启夏朝,成为一代圣
王。本书还根据最新科研成
果,对许多蜀王增补史事甚
多,这些学术上的创新,也
是本书的特别之处。
本书汇集的蜀王,共64
位,跨越数千载历史。每一
位蜀王,都是一幅鲜活画像
;每一位蜀王,都是一段蜀
地历史;每一位蜀王,都是
一抹蜀国风景;每一位蜀王
,都是一座文化宝库。当然
,由于资料所限,每位蜀王
的篇幅不一,有话则长,无
话则短,尚盼读者明察。总
之,希望本书能抛砖引玉,
掀起一股研究蜀王的热潮;
希望本书能普及古蜀历史知
识,让更多朋友了解辉煌灿
烂的古蜀文化;希望本书能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化IP(
知识产权),衍生更多的蜀
王产品,为本已丰饶的天府
文化,再添华章!
作者
2019年9月
导语
作者从数千年历史中去寻找历代蜀王的踪迹,穷追本源,条分缕析,收集了64位先秦以来的历代蜀王的故事。包括酋邦的首领、立国称帝的豪雄、藩王等,并将故事钩沉、汇集、充实,努力去伪存真,去神求史,保持其历史真实性。同时展现了蜀地历史,蜀国风物,为读者呈现了一座巴蜀文化的宝库。
一部蜀王传,满纸蜀史篇。悠悠数千载,漫漫蜀风卷。阅宝墩古韵,窥三星辉煌,览金沙华丽;看蜀汉锦绣,游隋杨池塘,听唐风乐音;观后蜀芙蓉,使北宋交子,品明蜀王宫……灼灼文采风流,历代绵延;巍巍蜀国宝藏,永世璀璨!
后记
我们在前言里简要概括
了这部《蜀王全传》的特色
,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有些
话不吐不快。思前想后,认
为还是放在这里来说比较合
适。想在这里说点啥?概莫
能外地是要回答为什么写这
本书,准确地说是回答为什
么写蜀王。
我们向来喜欢读历史,
当然包括四川历史。并且从
历史典籍中采撷了朵朵浪花
,编织成自己的一本本著作
,撰写出一篇篇文章。也就
是说,我们深深地尝到了读
历史的甜头。近年来尤喜历
史人物,好为人树碑立传。
于是终于认识了一批蜀王,
并为他们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遗憾的是,这些蜀王的
故事有的散见于各类史书,
而且大都简略,不成体系;
有的蜀王故事则见于报纸副
刊、城市掌故、通俗龙门阵
读物。要想通览历代蜀王故
事,完全没有可能。
于是我们萌生了一个想
法,自己能否充当一个在书
山里的拓荒者,把那些蜀王
从历代通史、通俗演义、报
纸副刊、稗官野史、学术论
文里,统统请到一起来,开
个盛大的蜀王派对,为他们
一一立传,成一洋洋大观?
这样,岂不省了想通读蜀王
故事的读者们、想研究蜀王
事迹的学者们的许多麻烦?
为后来者修桥铺路,辛苦自
己,方便世人。这朴素的想
法便成为写作《蜀王全传》
的初衷。
写着写着,便又产生了
一个疑问:为何那么多人都
想当蜀王?于是边写就边寻
找答案,写得差不多了,答
案也就出来了。
蜀地富庶,足可敌国,
自给有余。当个富有的蜀王
,尽享锦绣河山,繁华都市
,美酒醉梦,丽人销魂,日
子可以过得很舒服。此其一
也。
蜀地险峻,蜀道艰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四川
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容易
自保。当个平安的蜀王,可
以高枕无忧。此其二也。
蜀地离中原路途遥远,
信息难通,中央政府常常管
理困难,鞭长莫及。当个说
一不二的蜀王,大可独断专
行。此其三也。
蜀产丰富,可资军用,
蜀人善战,可充军旅,蜀地
强大后甚至可以问鼎中原。
当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蜀王
,有雄霸天下之资本。此其
四也。
而这第四点,正是许多
胸怀天下者最为看重的。唐
刘禹锡有诗云:“王溶楼船
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
出石头。”西晋武帝时,王
濬在益州建造楼船,顺长江
而下,灭东吴,降孙皓。可
见蜀地作为战略后方基地的
重要。其实在此之前的刘邦
、公孙述、刘备父子,以及
后世的萧纪等,莫不是以蜀
地的经济、军事势力作为支
撑,再图问鼎天下。得蜀而
得天下,可知蜀地在中华史
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故而,对于写蜀王群体
,我们又有了新的体会:
写蜀王故事,展蜀王画
卷,《蜀王全传》恰似一纸
上蜀王博物馆,将历代蜀王
生平全面展示,英雄、狗熊
,豪杰、流氓,蜀王百态,
一览无余。为现实“蜀王博
物馆”的创建打下极好基础

写蜀王故事,展蜀王画
卷,览《蜀王全传》,既识
人事更替,也知朝代兴亡。
扬蜀王兴盛之由,曝蜀王衰
亡之咎,为后来治蜀者,提
供深思之案例。
写蜀王故事,展蜀王画
卷,从《蜀王全传》中,也
可以窥见历代蜀地山川之锦
绣,物产之丰饶,人文之繁
茂,经济之发达,足以增广
见闻,积累知识,亦可为发
扬古蜀文化,添索骥之图画

写蜀王故事,展蜀王画
卷,阅《蜀王全传》,还可
以纵览蜀王遗迹,以为专题
探秘蜀王旅游之导引,繁荣
蜀王游的肇端。
当然,《蜀王全传》不
仅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还
是一个关于蜀王的文化IP(
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期待系列蜀王文
学的创造,期待系列蜀王影
视的打造,期待精美蜀王城
的崛起,期待蜀王博物馆的
兴建。我们更期待蜀王文化
的发掘与展示,蜀王宝藏、
蜀王美食、蜀王服饰的传承
与光大。总之,蜀王文化是
一个极为丰富的宝库,企盼
后人进一步发掘,并将其绮
丽的成果奉献给世人。
感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慧眼识珠,将这本书作为院
级重大项目,支持出版。相
信他们独特的眼光将会获得
丰厚的回报。
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黄
立新社长,我们又一次友好
合作,携手续缘。相信在出
版社的大力推广下,蜀王们
一定会家喻户晓。
依然感谢我的家人和所
有亲朋,你们的助力、理解
和支持,永远是最可宝贵的
力量源泉。谨将此书化作一
束鲜花,奉献给你们!
作者
2019年9月中秋节于成都
精彩页
1 大禹 治水救天下的英雄蜀王
大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人崇敬的治水救天下的英雄,他更是四川人的骄傲。在2017年首届四川历史名人评选中,大禹毫无争议地名列第一。大禹生在四川,长在四川,还曾在四川大会各部落首领,是当然的盟主。因此,他是实际上的“蜀王”。后来,他跟父亲到了中原,被舜帝任命为司空,接替他父亲鲧治理天下洪水。大禹劈开无数大山,疏导无数大江,历时13年,终于让洪水乖乖听话,造福于民;他开创夏朝,划九州,铸九鼎,建立起真正的国家政权;他把蜀文化带到中原,让蜀文化同中原文化融合,并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敬称他为大禹。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禹是黄帝的玄孙、帝高阳(颛顼)的孙子。虞舜也是帝高阳的后代,是他的六世孙,比较起来,大禹的辈分就高太多了。也就是说,大禹的辈分比虞舜的祖父还要高两辈。按四川人的说法,大禹是虞舜的“老老辈子”了。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帝高阳(颛顼)的六世孙。其实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合理。因为即使大禹家代代都是最小的,辈分大概也高不了虞舜这么多,何况虞舜肯定比禹年长很多。这个问题存疑。
禹出生在蜀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渝先生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分析得出结论,禹生于西羌之地的石纽,石纽就在今天四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现在基本上有三个说法:一说在汶川附近,一说在茂县,一说在北川。总之不出岷江上游和涪江上游地区,即在今天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绵阳市境内。至于涂山说和绍兴说,确实没有得到可靠依据的印证。
禹不仅生在蜀地,也成长于蜀地。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曾记述“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就是说禹曾在石纽和汶川举行过盟会。故而,禹最早应该是蜀地各部落的盟主,相当于后世的蜀王。所以,我们说禹虽然未称蜀王,但他是实际上的蜀王。是后来才从“地方”到了“中央”的。
禹在蜀地当盟主之时,他的父亲可能正在外地治水。这时的中原正是尧当政。是时洪水滔天,没人能治。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问众大臣谁能治水,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要是治水不成,很可能毁了咱们一族,不行啊。而掌管四方的大臣四岳却说,行不行,让鲧试了才知道啊。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意见,让鲧治水。
鲧的确也是个能人,早就名声在外了。据文献所载,鲧是中国历史上建造城郭的第一人。《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淮南子·原道训》更是对鲧作城池给予高度评价:“昔夏鲧作三仞之城。”可见,鲧是城墙城郭的发明人、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大概四岳等大臣正是因为鲧善于造城,觉得他治水肯定也没问题,所以推荐鲧去治理洪水。
受到众大臣的推荐,鲧对于治水当然也是信心满满。因为鲧修筑城郭,不仅可以御敌,也可以防水防火。因此,鲧便用修筑城郭的思路去治水:筑堰、筑坝、筑堤拦截洪水。其实,从水利学的角度看,这个思路本身是没有错的,拦河筑坝,沿江筑堤,当然可以减缓和抗击洪水。但是,该泄的洪水还是要让其泄流,该疏通的河流还是要让其通畅。也就是说,该疏的疏,该堵的堵,双管齐下,治水才能从根本上奏效。而鲧一味地堵、堵、堵,最后干了9年,依然没有治好洪水,反而被流放羽山,后来被处死在那里。
不久舜接了尧的班,又命四岳等推荐贤良的大臣。四岳便首先推荐了禹作司空,并强调禹一定能为帝舜创造辉煌的业绩。舜知道禹是个能人,在蜀地就很有威望,而且有了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于是点头称善。这样,禹从蜀地到了“中央”任司空之职。舜专门召见禹,语重心长地嘱咐他:“禹啊,你就好好干,努力干吧,把洪水平息,让水土保持,令百姓安居,干成了,就是泽被天下的大功一件!”
于是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开始了伟大的治水工程。他们召集百姓前来协助。禹视察河道,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了治水方法:疏堵结合,双管齐下。禹以疏导河川为治水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洪水泛滥的河流。司马迁在《史记》里为禹画了一幅像: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也就是说,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趟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量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人海。禹为了治水,殚精竭虑,吃尽千辛万苦。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屡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摸爬滚打,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人江河,再引人海洋。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以及整个天下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理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敬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认为,大禹治水,岷山导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