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游人(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奥)赫尔曼·布洛赫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赫尔曼·布洛赫,1886年生于奥地利,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因受纳粹迫害,后流亡美国。1951年在美国去世。长篇小说《梦游人》全景式地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价值崩溃和转变。《维吉尔之死》则糅合梦幻与现实、诗歌与小说,以自己的方式重现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最后时刻。
书评(媒体评论)
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
人》是我反复称赞的一部作
品,它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
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兰·昆德拉
我对赫尔曼-布洛赫怀有
崇高的敬意,他的《梦游人
》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
——托马斯·曼
赫尔曼·布洛赫作为作家
的声望建立在小说《梦游人
》和《维吉尔之死》上。单
凭这两部小说,就必须将他
归在20世纪最重要小说家的
行列。
——《赫尔曼-布洛赫传
》作者埃内斯汀·施兰特
目录
第一部 1888年:帕塞诺夫或浪漫主义
第二部 1903年:埃施或无政府主义
第三部 1918年:胡格瑙或现实主义
精彩页
1888年,冯·帕塞诺夫先生七十岁,当人们在柏林的街上看到他朝他们走来,会感到异乎寻常、难以解释的厌恶;他们不喜欢他,断定他是个邪恶的老头。他个子小而匀称,既不显出干瘪的老态,也没有腆着大肚子,比例非常协调;他在柏林总是戴着一顶高高的礼帽,看不出有什么可笑的地方。他留着威廉一世的胡子,但剪得稍短,使皇帝显得和蔼可亲的白绒毛在他两腮上不见丝毫;就连他的头发,几乎也并不稀疏,很少有几根是白的。尽管七十岁了,他的头发却保持着年轻的金黄,略微发红的金黄,使人想起枯朽的稻草,这同一个老人实在不相称,人们情愿去想象他有更令人起敬的头发。但冯·帕塞诺夫先生已经习惯了自己头发的颜色,而依照他自己的判断,他的单片眼镜看起来也一点都不会太过年轻。他在照镜子的时候才意识到,镜子中的脸在用他五十年前的目光注视他。尽管冯·帕塞诺夫先生对自己并无不满,却有人满怀不快地看待这个老人,他们无法理解怎么会有女人充满渴望地注视他和拥抱他;他们顶多容许他庄园上的波兰女仆这样,并且认为即使是对于这些女仆,他也一定是通过他那种有些歇斯底里而又傲慢自大的攻击性(这通常是小个子男人的特点)来使她们就范的。不管真假,这就是他的两个儿子的信念,不用说,他并不认同这一信念。毕竟,儿子们的看法往往带有偏见色彩。尽管看到冯·帕塞诺夫先生会感到不快,一种当他走过时正巧有人在后面看到他而产生的明显的不快,但要指责儿子们的不公和偏见还是很容易的。这种不快或许是由于他的背影会使人对他的年纪产生疑问,因为他的举动既不像老年人或青年人,也不像壮年人。而疑问会引发不快,所以,某个偶然路过的行人可能会对他那不庄重的步调感到愤慨;倘若这个行人继而认为这是一种傲慢、粗鄙、轻浮、虚张声势的走路方式,那也没人会感到惊讶。当然,这是秉性的问题。但人们大可以想象一下,某个年轻人会被仇恨遮蔽双眼,迅速跑回去把自己的手杖插到任何一个像这样走路的人的两腿间,让他跌倒,折断双腿,永远终结这种走路方式。然而,冯·帕塞诺夫先生继续用这种非常轻快的步子走着;就像小个子男人通常所做的那样,他挺直了脑袋;当他同样挺直了身体时,他的小腹会略微朝前挺着,人们几乎可以说他是在扛着他的小腹;是的,他正扛着他自己整个人的这一处或那一处,肚子和别的地方,如同扛着一件没人要的、讨人厌的礼物。但是,由于比喻说明不了什么,这些糟糕的看法并没有坚实的基础,甚或有人会为此感到羞耻,直至注意到伴随着他双腿移动的手杖。手杖以整齐的节拍摆动,抬得几乎与他的膝盖齐高,有点急剧地落回地面,然后再次抬起,而两只脚就在它旁边行进。这两只脚也抬得比正常的高,脚趾踢得有点远,仿佛正在轻蔑地向靠近的路人展露他的脚掌,而脚后跟又有点急剧地落回人行道。就这样,两条腿和手杖一同行进,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人如果生来是一匹马,那会是一匹溜蹄马“;但令人感到恐怖和厌恶的是,他是一匹三条腿的溜蹄马,一个会自行移动的三脚架。同样令人感到恐怖的是,这个用三条腿走路的人,其目的性同其坚定不移的速度一样欺人:他根本就没有朝向任何方向!因为任何一个眼中有严肃目标的人都不会那样走路,如果有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冷酷无情的剥削者正要去某个穷人家里收债,他立刻就会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多么不恰当和平庸乏味,他会被这样的直觉吓一跳:这是魔鬼的走路方式,就像一条狗用三条腿一瘸一拐——笔直的z字形路线……够了,任何人只要带着爱慕的憎恨分析一下冯·帕塞诺夫先生的走路方式,就会发现这一切以及别的东西。大多数人,归根结底,都参与这样的试验。总会有一些是相符的。虽说冯·帕塞诺夫先生并非真的过着一种忙碌的生活,而是相反,把充裕的时间用于履行装饰性的义务以及其他职责,并且悄悄得到一笔稳固的收入,可是——这同样体现了他的个性——他却总是忙得团团转,纯粹的游逛与他的天性相去甚远。此外,每年仅仅访问柏林两次,他在那里有很多事情要做。此刻,他正要去找他的次子,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中尉。
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只要一遇见他父亲,儿时的记忆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脑海里涌现:不过,其中最鲜明的总是在他进入库尔姆的军校之前的事。实际上,只是过去的碎片短暂地闪现,重要的事和琐碎的事混乱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提起扬或许显得无谓和多余;这个管家是个十分次要的人物,可是他的形象却凸显于其余一切之上。这可能是因为扬并不是一个真人,而是一副胡子。人们可以一连数小时地盯着他看,细细琢磨在那幅覆盖着密不透风而又十分柔软的灌木丛的蓬乱景色后面,是否隐藏着一个人类生物。甚至当扬说话的时候——不过他很少说话——人们还是无法肯定这一点,因为他的话语来自他的胡子后面,就如同来自帷幕后面,而且说出这些话的也可以是别人。但最激动人心的是扬打哈欠的时候;这时,那块毛茸茸的表面会在预定的地方裂开,证明这里也是扬进食的地方。当约阿希姆
导语
一部被中国读者期待了几十年,令无数翻译家望而生畏的重量级作品!
本书的出版,是中国近二十年间文学翻译和出版领域的重大事件!比肩《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的巨著,启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经典,昆德拉、富恩特斯竞相效仿的榜样!
乔伊斯、茨威格、托马斯·曼、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荣格、汉娜·阿伦特、维特根斯坦、里尔克、穆齐尔、卡内蒂、卡尔·克劳斯……本书作者拥有以上阵容强大的朋友圈,却一直被文学史忽视。几十年来,本书几乎成了中国读者望眼欲穿的文学等候。
一个推崇昆德拉的小镇文学青年,以一己之力耗十年之功翻译而成!
在价值崩溃的黑夜,每个人都是梦游者。
没有人能在黑暗中看见另一个人。
内容推荐
《梦游人》是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28年至1931年间,是一部开辟了现代小说新方向的巨著。小说分为三个部分,从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开始,到1918年他退位为止,跨越了威廉二世的整个统治生涯,展现了现代世界的价值崩溃的进程。
小说第一部《1888年:帕塞诺夫或浪漫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一个阶段,传统的价值观开始衰落,但依旧是确定的。主人公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遵循长子继承庄园、次子从军的传统,成为一名中尉,而其好友贝特兰德则背离传统价值,退伍后成为一名商人。后来,约阿希姆因其兄长死于一场决斗而退出军队,回家顶替兄长接管庄园,并在妓女卢泽娜和隔壁庄园主的女儿伊丽莎白之间周旋挣扎,尽管感到无助,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依附于传统的价值系统,与门当户对的伊丽莎白结婚。
小说第二部《1903年:埃施或无政府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二个阶段,价值观已经蒙上面纱,陷入混乱状态,人只能盲目地抓住一切他视为价值的东西。主人公埃施在科隆丢掉了簿记员的工作,怒火中烧,试图向警察局检举同事南特维希,最后却寄出了一封举报贝特兰德的信。在这中间,工会领导人马丁·盖林格给埃施在曼海姆的码头找了一份仓库办事员的差事,埃施在那里认识了海关检查员科尔恩,后者想把自己的妹妹埃尔娜嫁给他,他则为了将飞刀表演者的女搭档伊隆娜从危险的表演中“拯救”出来而辞掉工作,组织起了女子摔跤比赛。事业再次挫败后,埃施回到了科隆,与他的旧相识、酒馆老板娘亨特延大嫂结婚,试图以此使混乱的世界恢复秩序。
小说第三部《1918年:胡格瑙或现实主义》展现的是价值崩溃的第三个阶段,人在不受价值束缚的世界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主人公胡格瑙逃离军队,在摩泽尔小城“度假”,遇到小城军队指挥官约阿希姆·冯·帕塞诺夫少校和当地一份报纸的发行人埃施,他冒充一家子虚乌有的集团的代理人,买下埃施的报纸,却在战争末期的动荡与混乱中杀死了埃施,并胁迫埃施太太与自己发生关系,之后过上了小资产阶级商人的安稳生活。与这一主要情节平行的,还有小城里一位律师的妻子汉娜·文德林、在埃施家里的孤儿玛格丽特、曾被埋在战壕里的泥瓦匠格迪克,以及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和伤员的故事。此外,还穿插着十篇论述“价值崩溃”的随笔和十六篇“柏林救世军姑娘的故事”,而“柏林救世军姑娘的故事”的叙述者“我”(贝特兰德·米勒,哲学博士),也是“价值崩溃”随笔的作者。前两部中连贯的叙述在第三部中被这种“复调叙事”打破,哲理随笔、抒情散文、诗歌、戏剧、报刊文章、商业信函等文体轮番上阵,这种同一主题下的变奏丰富了小说形式的可能性,也暗合了小说所要展现的在不同理性层面走向价值崩溃的主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