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趣的灵魂(段召旭对话古典音乐大师)(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段召旭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段召旭,钢琴演奏家,艺术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三联中读古典音乐专栏签约作家,腾讯视频、爱奇艺古典音乐栏目主讲专家。历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及文化部钢琴考级评委。在《人民音乐》《爱乐》《钢琴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美学审视》《布格缪勒》《巴赫初级钢琴曲集》《车尔尼599》等。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所汇集的作曲家虚
拟访谈,正是段老师在经
过多年的积累,并进一步
对所掌握的历史资料进行
甄选之后,最终凝结而成
的奇思妙想之作。这些激
情洋溢的文字,传达出了
古典音乐的精神,让读者
在了解作曲家与他们的音
乐创作的同时,也在更深
层次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相信,读过段老师的这些
作曲家虚拟访谈,每一个
人都会有各自的收获。
——李睁(三联《爱乐》
杂志编辑)
目录
总序
推荐序
自序
德国
J.S.巴赫
我只是只争朝夕地努力
贝多芬
我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
舒曼
人才进行工作,天才则进行创造
勃拉姆斯
雄鹰孤独地翱翔天际,而乌鸦总是成群结队
瓦格纳
作品的空虚和无意义让我感到痛苦
门德尔松
真挚的才是有价值的
奥地利
约翰·施特劳斯
时间的齿轮卷走了一切
莫扎特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音乐
舒伯特
我就是为了创作才来此世界的
车尔尼
音乐最能培养人的心智
马勒
是曲子创造了我
勋伯格
真正的作曲家不会写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法国
德彪西
艺术绝不是少数人物的表达方式
萨蒂
我这个人不好也不坏
圣-桑
完美并不需要存在
柏辽兹
艺术是为普通人而诞生的
梅西安
音乐总是等待着新的天才
拉威尔
我的座右铭是:复杂不等于混乱
福雷
我没有吸引观众的习惯
匈牙利
李斯特
诗意与哲理的境界
巴托克
精神的孤寂将会是我的命运
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
不要刻意:追求深奥和新奇
拉赫玛尼诺夫
生命拿走什么,音乐会将它复原
普罗科菲耶夫
迎合产生不出好的结果
肖斯塔科维奇
卑下的灵魂必然会反映在音乐里
斯克里亚宾
需要被崇拜的神并不是神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我不喜欢给作品硬找明确的标题
波兰
肖邦
好的演奏追求触键的优美
意大利
帕格尼尼
我这辈子已经练够琴了
挪威
格里格
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只从真正的人产生
美国
斯特拉文斯基
钢琴是我所有音乐创作的支柱
约翰·凯奇
音乐的目的是启迪人心
菲利普·格拉斯
我从来不排斥“卖音乐”的概念
后记
参考书目
附录:古典音乐大师小档案
精彩页

D:您的同时代音乐家李斯特在改编领域的才能十分突出,您如何看待改编与原作之间的关系?
S:这是一个早就被提出的问题——解释原曲的艺术家是否有权利把自己放在原作者之上,是否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看法来改动原曲。答案很简单,对于那些庸弱无能、把原曲乱改一通的人。当然我们应当讥笑。但是那些才力充沛的艺术家,只要没有破坏原作风格,就可以允许他们改动。在钢琴演奏的学校里,这样的改编使我们揭开了新的一页。而李斯特的改编就属于后者。
D:李斯特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才能毋庸置疑,但是作曲方面似乎受到当时很多人的质疑,您如何看待李斯特的作曲才能?
S:关于李斯特的作曲才能,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因此我觉得把他在各个阶段最重要的作品研究一番是完全必要的。但无论如何,不论听他哪首乐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心灵。它有多种多样的感受,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感染别人。
D:您是否亲临过李斯特独奏会的现场?能否为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S:好的。我曾听过李斯特在德累斯顿的音乐会,他出场时听众热烈欢呼表示欢迎。于是他开始演奏,魔鬼支配着他的精力,他仿佛想考验听众的欣赏水平。一开头他好像和他们嬉戏,接着就使他们沉浸在深刻的冥想里,然后又用自己的艺术魔网把每一个人都紧紧缠绕住,这时他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听众了。要他们上哪儿去,就引他们上哪儿去。除了帕格尼尼以外,谁也没有像他这样非凡的本领,能使听众服从自己的意志,随意地使他们的情绪高昂或低落。听李斯特演奏,必须看见他的姿态动作,他绝对不能藏在幕后演奏,否则就有很大一部分诗意失掉了。
很难谈的是李斯特的艺术实质。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已经不是这一种或那一种风格的演奏了,我们不如说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性格的表现。命运赋予他来统治和战胜世界的不是杀人的武器,而是和平的艺术。
D:当年有一位钢琴家塔尔贝格(Siqismond Thalberg)被视为李斯特的对手,我想您一定也听过他的演奏,您认为他和李斯特是旗鼓相当的吗?
S:是的,那时候人们特别喜欢把李斯特和塔尔贝格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只要观察一下他们两人的头部就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了。我记得有一些艺术家形容塔尔贝格“生就一副美丽的伯爵夫人容貌,只是有一副男性的鼻子”。而他们对李斯特的头部却形容为可做任何一个美术家画希腊神像的模特儿。在他们两人的艺术中也显然可以看出类似的差别。其实还不如说,肖邦和李斯特比较相近。作为一位钢琴家,他至少在演技温柔和优雅迷人方面不亚于李斯特。和李斯特血缘关系最深的男士是帕格尼尼,在妇女当中是马里勃兰。据李斯特自己承认,他的成就有许多地方应归功于他们两位。
D:那么塔尔贝格在作曲方面的成果如何呢?
S:他写的练习曲都是一些沙龙练习曲,是专为出身于高贵门第的女钢琴家而作的练习曲。这些女钢琴家凭着她们的美目顾盼,纵然弹错了一些音调,也很容易被人忽略过去。
D:我一直听说,您对罗西尼非常不喜欢。
S:的确是这样。如果罗西尼的音乐能对德国艺术起一点点作用,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作用,那么我贬抑他的全部作品就是偏颇的做法。然而事实上他一点作用也不起。罗西尼是一个绝妙的装饰家,但是如果去掉他的人工照明和具有魔力的剧院布景再看看,他还能剩下什么呢?每逢我听人谈起慰藉人心的救星罗西尼和他的流派,我就难捺心头怒火。
D:您的夫人克拉拉和李斯特在演奏方面都做过一项努力,就是一改当时演奏必须看谱的传统,开始背谱演奏。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形成了我们今天独奏必须背谱的行业规范。您对这种凭记忆公开演奏的方式持何种态度呢?
S:我认为对于凭记忆公开演奏,你说它是冒险也好,说它是骗人的勾当也罢,但归根结底它终究是巨大的音乐天赋的证明。干吗要用提台词的呢?为什么当你的头脑想凌空飞翔时,偏要在脚上绑起沉重的铁链呢?你要知道,看谱演奏,不管弹得多么流利,也绝没有凭记忆演奏的一半那么流利。当然,我是拥护传统的,因为我是个德国人。但是,如果一个芭蕾舞蹈家、演员或是朗诵家突然从口袋里掏出自己角色的记录,以便跳得、演得或是朗诵得更有把握些,那我一定会感到诧异的。事实上我有点像一个庸俗的听众——当他看到一个演奏家的乐谱从谱架上掉落,却还是能平静地演奏下去的时候,就会脱口喊出:“看啊,多高超的艺术!他居然能凭记忆演奏!”
P29-32
导语
本书是一本虚拟访谈录。作者以此打开畅想的大门,设想这些作曲家来到自己的钢琴前,接受了一段访谈。书中的问题包括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等,还有同时代作曲家的一些“小八卦”。本书比较全面展示了作曲家本人的生活创作经历,以及对音乐的美学认知和哲学认知。
序言
自序
段召旭
我小时候除了在钢琴键
盘上接触西方古典音乐家
,对于其人其事多是通过
一些普及读物了解的。那
些读物的作者大概都有一
种“生活充满苦难的人才能
堪称伟大”的主导思想,因
此极尽笔墨去描写作曲家
要么在穷困潦倒中坚持创
作(如舒伯特、莫扎特、贝
多芬),要么与病魔不屈不
挠地斗争(如耳聋的贝多芬
、双目失明的巴赫和亨德
尔、患有肺结核的肖邦、
患有精神病的舒曼),这些
大师在自身朝不保夕和患
病的境遇中还不忘悲天悯
人、关怀世人(如纯属杜撰
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来历的故事)。很多大师都
英年早逝(如31岁去世的舒
伯特、35岁去世的莫扎特
、38岁去世的门德尔松、
39岁去世的肖邦、46岁去
世的舒曼),还有很多大师
终身未婚(如舒伯特、贝多
芬、李斯特、肖邦)。以至
于我幼小的心灵中甚至建
立起了“穷、早死、独身”是
伟大作曲家标配的概念。
然而,当我阅读了更多
作曲家书信集、作曲家自
述等一手资料后,惊讶地
发现:不仅有很多大作曲
家结了婚、没有早逝,而
且实际上莫扎特、贝多芬
和舒伯特等人也根本没有
那么穷,莫扎特和贝多芬
甚至还可以说收入不菲。
此外,在形象方面,作曲
家们也完全不是普及读物
中所塑造的那么不食人间
烟火。原来他们也会计较
钱,会为了稿酬而与出版
商讨价还价,会在乎自己
的出场费;原来他们也追
求生活品质,而非“安贫乐
道的苦行僧”(贝多芬煮的每
颗咖啡豆都要自己精挑细
选);原来他们也会对同行
毒舌、对竞争对手冷嘲热
讽……最重要的是,在了解
了这些之后,非但没有影
响这些作曲家在我心中的
伟大形象,反而让我在演
奏或欣赏他们的作品时,
感觉更为亲切,觉得这些
作曲家更加可爱了。
这时我想,以往对古典
音乐家的“造神运动”,对于
古典音乐的普及其实是十
分不利的。这种做法导致
人们在玲听古蜡乐时,完
全没有听流行歌曲那种仿
佛领家男孩女孩在对自己
诉说的亲和感,而是在聆
听天神圣谕般的教诲,从
而使很多人对古典音乐敬
而远之。那么,如果能够
揭开古典音乐家们神秘的
面纱,请这些大师自己现
身畅谈,展现自己人性中
甚至有些顽皮的一面,这
对于大家理解他们的作品
—定是会有好处的,同时
或许对于自己的人生也能
有所启发。
曾有哲人说过,阅读能
够令我们得以和已故先贤
对谈。于是,我决定以虚
拟访谈的形式来让这些大
师亲口讲述自己的人生、
艺术和对同行的评价。当
然,只要是神志正常的人
都能够知道,我不可能真
的与作曲家当面访谈。但
是,我绝不会胆大包天地
自行虚构作曲家的言论,
在此我可以保证访谈中作
曲家的话都是真实的,其
来源就是他们的书信集、
文稿和自传等。此外,我
的虚拟访谈中“把作曲家的
某一作品弹到一千遍,作
曲家就会现身和你聊一会
儿”的设定,也不完全是一
个玩笑。作为—个有着多
年练琴和演奏经验的人,
我可以肯定:在充分弹熟
一首作品的过程中,作曲
家隐藏在音符背后的含义
会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
在其中感受到的作曲家的
性情和人格,常常是更为
直接的,并且可能与生活
中的他们不尽相同。
最初,我只是想把虚拟
访谈写出来,在自己的公
众号上发一下,并没有奢
望做成一个系列甚至出书
。然而我写出第一篇虚拟
访谈之后,发给了三联《
爱乐》杂志的耿捷老师,
没想到得到了耿老师的肯
定,并在三联《爱乐》杂
志上发表。从此虚拟访谈
系列开始在三联《爱乐》
杂志上连载,渐渐积少成
多,并成了我在三联中读
音频栏目《古典音乐说明
书(第二季)》的线索。因此
,如果没有耿捷老师和三
联《爱乐》杂志的支持,
就没有今天这本书的诞生
,在此致以最大的谢意!
此外,在这本书中我还
将为大家展示我手绘的访
谈作曲家肖像。作为从来
没有学过一天绘画的我来
说,画这些肖像完全没有
要跨界的不自量力和野心
,而只是为了能与这些大
师有另一种方式的亲近。
另外,扫描书签上二维码
可以听到我的“云上钢琴独
奏音乐会”。我在钢琴上、
文字中、画笔下对作曲家
们的感受与理解,都在本
书中与大家一次性全方位
分享。我非常开心,也希
望你们能够喜欢,谢谢每
一位朋友的阅读与聆听!
内容推荐
“音乐之父”巴赫还是个写浪漫情诗的高手?
“乐圣”贝多芬居然没有在晚上和冬天工作的习惯?
“天才”莫扎特成名后为什么非常讨厌自己的故乡?
“钢琴诗人”肖邦原来也是“孤独症患者”?
“如果你把一位作曲家的某一首作品弹了一千遍,那位作曲家就会出现,和你聊一会儿”。作者以此打开畅想的大门,设想肖邦、贝多芬、李斯特、巴赫、奠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古典音乐大师来到自己的钢琴前,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访谈。问题包括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等,还有同时代音乐家的一些“小八卦”。
穷、早死、独身、高冷真的是古典音乐大师的标配吗?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会为了稿酬与出版商讨价还价,会在乎自己的出场费;也追求生活品质,而非“安贫乐道的苦行僧”;也会对同行毒舌、对竞争对手冷嘲热讽……作者为我们——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还原他们隐藏在音符背后的真实人格和性情。
段召旭“云上钢琴独奏音乐会”首次公开,搭配33幅有趣可爱的手绘作曲家肖像插画,为我们带来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