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抗战英雄谢晋元/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苏卫平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谢晋元的英雄形象。他在淞沪会战中为了掩护大军撤退,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血战四日夜,誓死不退。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赢得国内外正义人士的尊重和赞誉。当奉命撤入租界后,他们被留禁于孤军营。面对日伪的威逼利诱和代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租界当局的欺侮压迫,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谢晋元忍辱负重,与租界当局力争自由,奋发自强,坚持开展抗日斗争,向上海市民广泛宣传救亡。在他的治理下,孤军营成为上海一个希望的灯塔,继续引领无数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2014年9月1日,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少年好学 立志从戎
第二章 保家卫国 血染淞沪
第三章 临危受命 誓守四行
第四章 八百壮士 声震寰宇
第五章 奉命撤离 孤留租界
第六章 忍辱负重 宣传救亡
第七章 生产自救 奋发图强
第八章 被刺殒命 英雄悲歌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都是豺狼。
宁战死,不退让!
宁战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敢当。
我们的行动,伟烈!
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这首在抗日战争中脍炙人口的歌曲,名为《八百壮士
之歌》。它曾经传遍大江南北,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千
千万万的同胞投入英勇抗战的行列中。歌曲里赞颂的“谢
团长”就是抗战英雄谢晋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战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
国人民的抗日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争的
同时,又积极策划侵占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上海
。很快,8月13日,这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规模战役
——淞沪会战。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方圆不过几十公里
的主战场,交战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死伤超过50万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可谓“血肉磨坊”。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面对暴雨倾盆的钢铁炸弹,中
国军队广大官兵同仇敌忾,闻义赴难,朝命夕至,以血肉
之躯筑成拒敌的不朽长城。装备、训练、后勤均落后的中
国军队,却屡屡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中华民族的
国民意识,在这场血战中得到升华;中国不会亡的信心,
从这场血战中得到验证!
战争铸就英雄。在淞沪战争后期,有一位将领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谢晋元。为了掩护大军撤退,赢
得国际关注,谢晋元奉命率领“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
仓库,血战四日夜,誓死不退。他们用行动向全世界表明
中国抵抗侵略的决心,他们的英勇事迹赢得国内外正义人
士的尊重和赞誉。
当奉命撤入租界后,他们被留禁于孤军营。面对日伪
的威逼利诱和代表英美等西方国家利益的租界当局的欺侮
压迫,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谢晋元忍辱负重,与租界当
局力争自由,奋发自强,坚持开展抗日斗争,向上海市民
广泛宣传救亡。在他的治理下,孤军营成为上海一个希望
的灯塔,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继续引领无数青年走上抗
日救亡的道路。
虽然战争的年代渐渐远去,但是反对侵略、争取和平
的精神永不逝去,谢晋元那誓死不退、宁折不屈的精神亦
将永世长存!
导语
“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面向青少年的普及性读物,聘请各有所长的学者撰写,力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入入胜的故事,准确的历史事实,努力展现明清以来各个时期抵御外侮的英雄豪杰的事迹,描绘每一位英豪的成长历程和闪光人生,再现了他们人生的不朽光辉。丛书通过这些在抵御外侮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英雄人物,向广大青少年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本书展现了抗日英雄谢晋元的事迹。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
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20世纪50
—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
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
作用。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续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
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代
代青少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
长 张海鹏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民族
英雄的丛书。丛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
事,再现了中华英豪面临外敌入侵,毁家纾难、舍生
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堪称是一曲中华英豪的
赞歌,一部中国脊梁的史诗,一座民族英雄的丰碑。
——南京出版社社长、史学博士 卢海鸣
精彩页
第一章 少年好学 立志从戎
在广东与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尖坑村的小村庄,前临蜿蜒曲折的石窟河,背靠郁郁葱葱的天子山,山环水绕,风光独胜。村落东面,离河边百米之处,坐落着一座平地突起、形如圆鼓的小山丘,名为圆墩切。天子山似旗,圆墩切如鼓,旗鼓辉映,自古传言这里是出将才的地方。
圆墩切西南不远处,零零落落地散布着十几幢客家民居。其中,有一栋坐西向东、沙灰瓦木结构的三幢合面两门楼排屋,粉墙黛瓦,屋屋相连。排屋左右两个门楼上,分别挂着“儒林第”和“荆树居”的匾额,似乎宣示着这是一个耕读传家的客家家族。
门前空地上,一个身着黑色短衣、短裤的中年男子端坐在排屋前的凳子上,手里拿着一卷手抄的《三国演义》,周围众星拱月般坐着七八个小孩子,都一动不动,双眼紧张地望着那位中年男子。那男子满脸严肃,讲道:“只见关公身穿绿袍,端坐船头。周仓捧着大刀,立在身旁。鲁肃惊疑不定,把关公接上大堂,行了礼,入席饮酒。他心怀鬼胎,不敢抬头。关公却谈笑风生,旁若无人……”讲的正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
这名男子,名叫谢发香,是一个普通的客家农民,平日种田务农。年轻时,也曾挑着货郎担,置办些油盐酱醋、日用百货,盘山过岭,走村串寨叫卖。虽不是读书人,他却颇喜好读书,特别是《三国演义》,牧牛读书,陶然自得,甚至用毛笔抄写下整本《三国演义》。村落里的孩童们,常常缠着他,非要他讲一段“三国”故事。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一个个故事绘声绘色,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
围坐的这群儿童中,就有谢发香的儿子谢晋元,自幼喜欢听父亲讲《三国演义》。他虽年纪不过五六岁,但是这段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已经听了不下六七遍。每逢父亲讲到此处,年幼的他必要坐在父亲膝前,聚精会神地聆听。他屡次问父亲:“关羽不害怕吗?”父亲不厌其烦地答道:“关羽勇冠三军,对朋友忠心义胆,对敌人刚毅无比,因此即使亲蹈虎狼之穴,也无所畏惧。”父亲讲述的一段段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金戈铁马,在谢晋元幼小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谢晋元的童年,正处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夜。他出生的地区——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是一个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是汉族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支系,是中原汉族人民南迁的产物。一千多年以前,中原战乱频繁,当地民众为躲避战火,纷纷举族南迁。他们历经艰险,辗转迁移,最终来到当时人口稀疏的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山区栖身,聚族而居,这里便成了有名的客家区。独特的客家方言、悠久的历史传承,凝结了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繁衍的文化特性。坎坷的经历、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客家人强烈的自我认同和忧患意识,又促成客家人闯南洋、到海外谋生的传统。因此,这里虽地处山区,却并不封闭。晚清以来,蕉岭涌现了不少革命家,如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等。 伴随谢晋元成长的不仅是古代的英雄、近代的志士,还有许多关于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故事。有的说孙中山同反清复明的组织“三点会”有关;也有人说孙中山有法术,能腾云驾雾,逃脱清兵的包围;更有人说孙中山有真本事,外国人都保护他。从南洋返乡的华侨,十分相信他,很多人都愿意拿出几千、几万银圆来帮助他闹革命。这些故事,在孩童的谢晋元听来,有滋有味。他也许还不知道革命是何物,但是孙中山似乎也算得上他心中的英雄偶像。偶尔,他甚至想着,哪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英雄”!
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