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光潜年谱长编(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宛小平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宛小平,原名朱永平,安徽桐城人,祖父为美学大师朱光潜,外祖父为著名词学家宛敏灏。安徽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主持美学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比较、现代美学史等,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出版《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现代港台新儒家美学思想研究》《朱光潜论》《文化与哲学》《边缘整合——朱光潜与中西美学家的思想关系》《方东美与中西哲学》等专著。
后记
十年前一次和《东南学
术》主编杨健民君谈及祖父
美学思想时,杨君忽然问:
“令祖年谱有无人在编?”这
句话对我促动很大,似醍醐
灌顶,使我茅塞顿开。是呵
,朱光潜美学实际上是近百
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编写一部年谱意义是何
其之大!
然而,当我真正投入到
写作中时便处处感到步履维
艰!朱光潜学术兴趣广泛,
有宏大广阔世界主义的视野
,一生兴趣走向先是以桐城
派古文为发端,后经由近代
心理学、近代文学、近代哲
学而交织最终落于美学。他
对每门学问皆非浅尝辄止,
往往是开一代之先锋。他的
《变态心理学派别》被心理
学泰斗高觉敷称:“孟实先
生虽算是文学和心理学问的
‘跨党’分子,然而他在心理
学上对国人的贡献,实超过
于一般‘像煞有介事’的专门
家之上。譬如我们现在都知
道弗洛伊德,但是介绍弗洛
伊德的学说的,算是他第一
个。我们现在已习闻‘行为
主义’,但是介绍‘行为主义’
的,也是他第一个。我们现
在已屡有人谈起考夫卡和苛
勒,但是评述完形派心理学
的,又是他第一个。”他的
《诗论》,在现代探讨诗学
理论的著作中,像他那样完
全脱去“诗话”“诗品”“诗式”
的旧体例而立于现代美学理
论基石上论述的,不但是空
前的,也是绝后的。他的这
种以科学(诗的科学——简
称“诗学”)精神为纲的论述
方式是他和王国维《人间词
话》中论述方式(仍然是旧
玄学式的)的根本区别。他
的《文艺心理学》,至今刘
纲纪老先生还认为是中国众
多美学原理教科书中最能融
合中西美学的典范。他的《
西方美学史》,蒋孔阳认为
甚至比起西方人写的自己的
美学史也毫无逊色。他的《
悲剧心理学》,李维
(Alberft William Levi)在
其专著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the
Imagination中对此称道不
已。胡乔木先生对朱光潜在
美学方面的成就和地位甚至
用了这样一句话概括:“在
这个领域,我实在说不出第
二个人来。”朱光潜的至友
梁宗岱更有已被学术界公认
的定论:“朱光潜是专门学
者,无论哲学、文学、心理
学、美学,都做过一番系统
的研究。”
试想为这样一个大家编
年谱谈何容易!开始我有些
畏惧心理,但看到朱光潜少
年时的好友叶圣陶、朱自清
、丰子恺等名家皆已有年谱
问世,作为朱光潜的后代应
该责无旁贷。为了使年谱的
写作不至于流产,凡朱光潜
学习和执教过的大学,像香
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北京
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
,我都实地走访或间接调研
,获取了朱光潜的学籍档案
、学位证书等珍贵资料。为
了对朱光潜在不同时期和名
家进行的美学争鸣的清晰梳
理和得出结论的准确可靠,
我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报
刊,甚至还冒着酷暑炎热,
在《汉学研究通讯》总编、
国家图书馆顾问刘显叔先生
的陪同下,到台北国家图书
馆去查阅资料,逐渐对朱光
潜在不同时期的著述背景和
经历的事件有了深入的了解
,形成了本项目(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美的争论——朱光潜美学及
其与名家的争鸣》,并由北
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于2017年出版。当然我也
无须讳言,作为朱光潜的后
代,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幸运地利用了朱光潜夫人
奚今吾、大女儿朱世嘉、小
女儿朱世乐发表和未发表的
回忆录。我的表弟姚昕还提
供了朱光潜生前的大量生活
和工作的照片。这些都使得
本年谱的资料更加翔实可靠

书成犹如婴儿降生,自
然使我高兴不已,而且本书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
项成果获得了同行的好评,
被鉴定为优秀,随之而来的
是人民出版社(北京)等全
国十余家出版社和我联系想
出版此书。考虑到我本人在
安徽大学工作,在安徽大学
出版社的盛情招邀下,加入
了他们的出版团队,本年谱
也顺利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在本书
的编校过程中,我的出版社
老友程中业君和编辑李君女
士及我的博士生章亮亮君提
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在此
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长编”兼含双重之义
:一义与“简编”和“略编”反
义,有“繁”的意思,然“繁”
未必“精”,往往还是“粗”,
有“前修未密,后起专精”的
“未密”之义,此乃取长编之
要义也,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宛小平
二〇一九年三月于忘适
目录
编著凡例
卷一 在亦旧亦新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吴庄、孔城、桐城、武昌,1897年—1917年)
1897年(丁酉 光绪二十三年)出生年
1903年(癸卯 光绪二十九年)6岁
1910年(庚戌 宣统二年)13岁
1911年(辛亥 宣统三年)14岁
1916年(丙辰 民国五年)19岁
1917年(丁巳 民国六年)20岁
卷二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初受西学的训练(香港,1918年—1923年)
1918年(戊午 民国七年)21岁
1919年(己未 民国八年)22岁
1921年(辛酉 民国十年)24岁
1922年(壬戌 民国十一年)25岁
1923年(癸亥 民国十二年)26岁
卷三 教育实践和人生艺术化观的确立(上海、上虞,1923年—1925年)
1924年(甲子 民国十三年)27岁
1925年(乙丑 民国十四年)28岁
卷四 在中西互为体用的比较方法中相互发明(爱丁堡,1925年—1929年)
1925年(乙丑 民国十四年)28岁
1926年(丙寅 民国十五年)29岁
1927年(丁卯 民国十六年)30岁
1928年(戊辰 民国十七年)31岁
卷五 早期美学系统的建立(伦敦、巴黎、斯特拉斯堡,1929年—1933年)
1929年(己巳 民国十八年)32岁
1930年(庚午 民国十九年)33岁
1931年(辛未 民国二十年)34岁
1932年(壬申 民国二十一年)35岁
1933年上半年(癸酉民国二十二年)36岁
卷六 在京派文化圈里荡漾(北平,1933年—1937年8月)
1933年下半年(癸酉 民国二十二年)36岁
1934年(甲戌 民国二十三年)37岁
1935年(乙亥 民国二十四年)38岁
1936年(丙子 民国二十五年)39岁
1937年(丁丑 民国二十六年)40岁
卷七 以传统资源重修早期美学系统(成都、乐山,1937年9月—1946年)
1937年(丁丑 民国二十六年)40岁
1938年(戊寅 民国二十七年)41岁
1939年(己卯 民国二十八年)42岁
1940年(庚辰 民国二十九年)43岁
1941年(辛巳 民国三十年)44岁
1942年(壬午 民国三十一年)45岁
1943年(癸未 民国三十二年)46岁
1944年(甲申 民国三十三年)47岁
1945年(乙酉 民国三十四年)48岁
卷八 风雨飘摇中的艰难抉择(北平,1946年—1949年1月初)
1946年(丙戌 民国三十五年)49岁
1947年(丁亥 民国三十六年)50岁
1948年(戊子 民国三十七年)51岁
1949年(己丑)52岁
卷九 割断联系中的学术挣扎(北京,1949年1月底—1976年8月)
1949年(己丑)52岁
1950年(庚寅)53岁
1951年(辛卯)54岁
1952年(壬辰)55岁
1953年(癸巳)56岁
1954年(甲午)57岁
1955年(乙未)58岁
1956年(丙申)59岁
1957年(丁酉)60岁
1958年(戊戌)61岁
1959年(己亥)62岁
1960年(庚子)63岁
1961年(辛丑)64岁
1962年(壬寅)65岁
1963年(癸卯)66岁
1964年(甲辰)67岁
1965年(乙巳)68岁
1966年(丙午)69岁
1967年(丁未)70岁
1968年(戊申)71岁
1969年(己酉)72岁
1970年(庚戌)73岁
1971年(辛亥)74岁
1972年(壬子)75岁
1973年(癸丑)76岁
1974年(甲寅)77岁
1975年(乙卯)78岁
1976年(丙辰)79岁
卷十 以维柯和马克思美学研究为突破口,重铸晚年学术风范(北京,1976年10月—1986年3月)
1976年(丙辰)79岁
1977年(丁巳)80岁
1978年(戊午)81岁
1979年(己未)82岁
1980年(庚申)83岁
1981年(辛酉)84岁
1982年(壬戌)85岁
1983年(癸亥)86岁
1984年(甲子)87岁
1985年(乙丑)88岁
1986年(丙寅)89岁
卷十一 身后遗晌(1986年3月至今)
1986年(丙寅)
1987年(丁卯)至今
后记
精彩页
卷一 在亦旧亦新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吴庄、孔城、桐城、武昌,1897年—1917年)
1897年(丁酉 光绪二十三年)出生年
10月14日,先生生于安徽桐城县阳和乡吴庄(今属于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编者)(图卜1)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先生名光潜,字孟实。“盂”系兄弟行辈居长之义,“实”乃取诚实、踏实、求实之义。这可能是先生后起的名。据吴汝纶作序的《会里朱氏宗谱》(八修)(图卜2)记载:朱光潜谱名朱来润,字润霖。
1903年(癸卯 光绪二十九年)6岁
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里说:
“我学国文,走过许多纡[迂]回的路,受过极旧的和极新的影响。如果用自然科学家解剖形态和穷究发展的方法将这过程作一番检讨,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在十五岁左右才进小学,以前所受的都是私塾教育。从六岁起读书,一直到进小学,我没有从过师,我的唯一的老师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祖父做得很好的八股文,父亲处在八股文和经义策论交替的时代。他们读什么书,也就希望我读什么书。应付科举的一套家当委实可怜,四书,五经,纲鉴,《唐宋八大家文选》,《古唐诗选》之外就几乎全是闱墨制义。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有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我因此想到韵文人人之深,同时,读书用目有时不如用耳。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这早年读经的教育我也曾跟着旁人咒骂过,平心而论,其中也不完全无道理。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父亲有些受过学校教育的朋友,教我的方法多少受了新潮流的影响。我‘动笔’时,他没有教我做破题起讲,只教我做日记。他先告诉我日间某事可记,并且指出怎样记法,记好了,他随看随改,随时讲给我听。有一次我还记得很清楚,宅旁发现一个古墓,掘出两个瓦瓶,父亲和伯父断定它们是汉朝的古物(他们的考古知识我无从保证),把它们洗干净,供在香炉前的条几上,两人磋商了一整天,做了一篇‘古文’的记,用红纸楷书恭写,贴在瓶子上面。伯父提议让我也写一篇,父亲说:‘他!还早呢。’言下大有鄙夷之意。我当时对于文字起了一种神秘意识,仿佛此事非同小可,同时也渴望有一天能够得上记古瓶。
日记能记到一两百字时,父亲就开始教我做策论经义。当时科举已废除,他还传给我这一套应付科举的把戏,无非是‘率由旧章’,以为读书人原就应该弄这一套。现在的读者恐怕对这些名目已很茫然,似有略加解释的必要。所谓‘经义’是在经书中挑一两句做题目,就抱着那题目发挥成一篇文章,例如题目是‘知耻近乎勇’,你就说明知耻何以近乎勇,‘耻’与‘勇’须得一番解释,‘近乎’两个字更大有文章可做。所谓‘策’是在时事中挑一个问题,让你出一个主意,例如题目是‘肃清匪患’,你就条陈几个办法,并且详述利弊,显出你有经邦济世的本领。所谓‘论’就是议论是非长短,或是评衡人物,刘邦和项羽究竟哪一个高明,或是判断史事,孙权究竟该不该笼络曹操。做这几类文章,你都要说理,所说的尽管是歪理,只要能自圆其说,歪也无妨。翻案文章往往见得独出心裁。这类文章有它们的传统作法。开头要一个帽子,从广泛的大道理说起,逐渐引到本题,发挥一段意思,于是转到一个‘或者日’式的相反的议论,把它驳倒,然后作一个结束。这就是所谓‘起承转合’。这类文章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人人都知道。但是当作一种写作训练看,它也不是完全无用。在它的窄狭范围内,如果路走得不错,它可以启发思想,它的形式尽管是呆板,它究竟有一个形式。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这训练造成我的思想的定型,注定我的写作的命运。我写说理文很容易,有理我都可以说得出,很难说的理我能用很浅的话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幼年的训练。但是就全盘计算,我自知得不偿失。在应该发展想象的年龄,我的空洞的脑袋被歪曲到抽象的思想工作方面去,结果我的想象力变成极平凡,我把握不住一个有血有肉有光有热的世界,在旁人脑里成为活跃的戏景画境的,在我脑里都化为干枯冷酷的理。我写不出一篇过得去的描写文,就吃亏在这一点。 P1-3
导语
本书为朱光潜嫡孙所作,大量史料首次呈现,完整系统地梳理了当代美学泰斗朱光潜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是一部关于朱光潜研究及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人物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谱所用资料,包括朱光潜生平活动、言论、著述等,皆按时间先后,逐条记事。
序言
一、本谱所用资料,包
括谱主生平活动、言论、著
述等,皆按时间先后,逐条
记事。
二、记事以公历为主,
附注干支纪年,且“民国”前
附记清代年号,“民国”后附
记“民国”年份(至1949年)
。谱主岁序以足龄计算。
三、本谱正文记事详其
年、月、日。无月、日可稽
者,或附于其同年、同月之
后,或编排在较适宜位置。
元年份可稽者,附于邻近年
份或相关记事之后,并酌加
注释。如遇几条记事时间相
同,首条标明时间,余则标
“△”号,以示同类。
四、本谱所收材料,首
选谱主本人自述和相关原稿
、原件。影印件或最初发表
的报刊书籍亦尽可能引用原
始的第一手材料。谱主是一
个自觉反省的学者,所以他
的著述书名和述语也常有修
改变化。本谱尊重客观,对
不同时期文本变化有重要修
正的,详加注释。凡无第一
手资料可凭,则采取一般说
法;诸说并存者,择善从之
。一般权衡取舍以中华书局
版《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
本)》为准,倘中华书局版
未收人则参考安徽教育出版
社版《朱光潜全集》。所收
材料未收入中华书局版或安
徽教育出版社版《朱光潜全
集》者均在相应位置明确标
注;未收人以上两套全集者
,在相应位置标注“《全集
》未收”字样。涉及谱主重
要活动的史料有互为矛盾者
,并举说明,不作武断。
五、本谱出现的人名,
编著者叙述称“先生”而不加
姓名者,俱指谱主。引文按
原文记述,编著者叙述一般
以名表述,名不可考者方才
用字号。少数与谱主交往甚
密且当时已以字号行世者,
也可采用字号表述。
六、凡属引文,注明原
始出处。全书所据资料均以
年为单位,在每年第一次出
现时,详细标明作者、书刊
名、篇名、版本、卷号页码
等;后出现者,仅标篇名或
书刊名、卷号页码等。引报
纸标日期。
七、引文以公开出版权
威版为准。有明显错漏者,
订正错字置于[],增补脱字
置于(),缺字用口号表示
;疑有讹误但暂难判断者用
[?]表示。
八、一些需要说明的人
物、事件背景或补充材料,
以脚注形式处置。若同一事
件不同资料来源记述有差异
者,亦于脚注中加以说明。
九、有关主要人物以字
号行世者,酌情于首次出现
时注明原名。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的校名、地名等,
引文及行文需要处采用当时
称谓,其余皆用现称或简称
。外国人名、地名等,采用
当时通用译标,首次出现时
附注原文。
内容推荐
本书以“信”为第一要义,以朱光潜的生平行止,尤其是和美学思想形成相关的文艺思潮、理论批评、社团流派、文人交往、家庭温情线索为核心,从社会背景及重大文化事件、朱光潜美学自身理论和观点的转换、家庭及文人之间交往事况三个方面展开,以年月为经纬,编述其生平活动、言论、著作及影响等。全书分十一卷逐条纪事,并辅之于美学专题的分析,纪事和专题相结合,遵循科学的方法收集史实、说明因果,演绎出谱主的美学理论和人事、社会历史关系的来龙去脉,勾勒出朱光潜一生的全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