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与大多数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相比,美国还相当年轻。自17世纪初第一批英国定居者踏上詹姆斯敦,建立首个悠久殖民地,美国至今也不过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历经革命、建国、西扩、内战、工业化、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一系列危机、应对与改革,美利坚民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快速崛起,其间有因矛盾和冲突导致的挣扎与波折,也有基于理想和信念的开拓与进取。 本书采用全方位编年史式的叙述方法,力图呈现美国从诞生、成长到长成的重要历史进程与主流思想脉络。内容涵盖政治、社会、思想、科技、文化等诸方面,并配有精彩插图、文献摘录、人物小传等辅助资料,尽可能多侧面、多维度地保留历史本来的面貌。 目录 第一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一、 美洲古代文明 二、 地理大发现与哥伦布 三、 欧洲人进入美洲 作者点评 第二章 英国殖民北美 一、 早期的殖民尝试 二、 弗吉尼亚经验 三、 新英格兰方式 四、 其他殖民地的建立 作者点评 第三章 形成中的美利坚社会 一、 殖民地的人口与社会 二、 殖民地的政治与经济 三、 殖民地的宗教与教育 四、 殖民地的科技与文化 五、 对外关系 作者点评 第四章 美国革命 一、 英国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 二、 殖民地的抵抗与反叛 三、 《独立宣言》 四、 独立战争 五、 战争与社会 作者点评 第五章 合众国宪法 一、 联邦必须完善 二、 制宪会议 三、 《合众国宪法》 作者点评 第六章 共和国早期 一、 联邦党与民主共和党 二、 亚当斯时期 三、 杰斐逊时期 四、 国家成长中的痛楚 五、 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内战前的社会改革 一、 1824年大选与新的党派之争 二、 杰克逊时期 三、 改革时代 四、 社会与经济变化 五、 民族文化的兴起 作者点评 第八章 西进运动 一、 西部扩张 二、 墨西哥战争 三、 奴隶制与地区矛盾 四、 经济与社会 作者点评 第九章 南北战争 一、 联邦危机四伏 二、南北开始分裂 三、 南北战争 四、 解放宣言 作者点评 第十章 镀金时代 一、 南方的重建 二、 工业革命 三、 党派政治与国内外政策 四、 社会与文化 五、 内战后宗教的演变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进步主义时期 一、 “进步时代”的矛盾与改革 二、 罗斯福的“公平施政” 三、 威尔逊的“新自由” 四、 实用主义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20世纪20年代 一、 从中立到参战 二、 寻求国际新秩序 三、 战后社会动荡 四、 汽车与爵士乐时代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大萧条与新政 一、 经济危机的来临 二、 罗斯福及其“新政” 三、 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与文化 四、 现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作者点评/404 第十四章 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从孤立到介入 二、 战争与和平 三、 战时经济、社会与科技 作者点评 第十五章 冷战时期 一、 杜鲁门主义与“公正施政” 二、 朝鲜战争与反颠覆运动 三、 艾森豪威尔时期 四、 丰裕社会与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六章 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一、 肯尼迪与“新边疆” 二、 “伟大社会”与越战泥潭 三、 民权运动与青年反文化 四、 文学与宗教 作者点评 第十七章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一、 尼克松与“水门事件” 二、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三、 冷战结束之后 四、 经济与社会 五、 科技与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八章 步入21世纪 一、 “9·11”恐怖袭击 二、 布什及其反恐战争 三、 奥巴马时期 作者点评 附录一 《独立宣言》 附录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附录三 美国国歌:《星条旗》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导语 美国,它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制度之所以是今天的模样,既是其先天因素影响而成,也是无数平民和领袖在每个关键路口进行选择的结果。本书为美国文明史大家撰就,并且配有精彩的历史图片。以及原始文献摘录和人物小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读懂美国的历史和今天。 精彩页 第一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直到晚近,人类才开始了解自己物种的历史。 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人类的进化起源于250万年前的东非大峡谷,200万年前远古人类走出家乡,到达北非和欧亚大陆,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演化为人属中的不同人种。7万年前,出现于东非的智人再一次走出非洲,扩散到地球各地,凭着自己的智慧,最终成为地球上唯一幸存的人类。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零星片断的,东西半球彼此隔绝,相互来往的主要是欧亚大陆与地中海海岸的北非,此时的人类尚未整合成一个世界。中世纪的欧洲被划分成无数小辖区和独立王国,虽然罗马天主教会名义上一统西欧,权力却相对分散。当时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商业活动极为有限,知识和财力欠缺,冒险精神不足,人类尚不具备探索全球的能力。 现在一般所说美洲的发现,指的是15世纪欧洲人对美洲的发现,而非人类对美洲的发现。历史记载,早就有包括欧洲航海者在内的人类涉足过美洲大陆的边边角角。目前所知最早登上美洲陆地的是北欧维京人,最著名的是莱夫·埃瑞克森。大约公元1000年,埃瑞克森从格陵兰出发,到达加拿大东北部的巴芬岛与东部的拉布拉多,并在因葡萄得名的小岛“文兰”(Vinland)度过了一个冬天。文兰的准确位置尚在讨论,大部分学者认为在今日加拿大纽芬兰岛的北端。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10月9日为“莱夫·埃瑞克森日”,以纪念这位传说中第一个踏上美洲大地的欧洲人,同时也为表彰北欧移民对美国所作出的贡献。 一、美洲古代文明 事实上,莱夫·埃瑞克森也不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考古推测,人类大约在2.5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开始进入美洲,也可能更早。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的蒙古游牧部落穿越冰层覆盖的“白令陆桥”,到达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这迁徙延续了千年,这些人就是最初的美洲人,他们的后代创造了绚丽灿烂的美洲文明。 人类穿越“白令陆桥”进入美洲 那时的美洲大陆是大型哺乳动物的天下。亚洲狩猎者追逐大型动物来到落基山脉北端,然后越过山丘,沿着一条无冰的走廊南下,抵达如今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大草原附近。大草原广袤无垠、草木茂盛、物种丰富,不仅有高大健硕的猛犸象、乳齿象、河狸、树懒、怪兽,还有骆驼、马、豹、驯鹿等无数中小型动物。 年复一年,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到公元前9000年,那些跨越陆桥的游牧部落已经到达南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15世纪末,也就是欧洲人开始探险新大陆之时,整个美洲大陆已经散居着大量人口,但到底是多少,始终没有确切答案。由于不可能有档案纪录,各种数字均属估计,从几百万到上亿,相差甚大,而且估计的依据也各有不lq,目前学界比较能接受的是5000万人左右。 到达美洲的古代狩猎者已经学会制作长矛、石刀等简单的狩猎工具。首次考古发现这些工具是在今天新墨西哥的克洛维,后来几乎在美国各州,甚至南美的南端,都有类似发现,于是这些古代狩猎者便有了克洛维人之称,他们也就成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随着气候变暖与冰河时期结束,滋养大型哺乳动物的草地逐渐缩减,尤其在北美的西部。到公元前9000年,大型哺乳动物几乎全部灭绝,到底是克洛维人的大量掠杀还是气候变化导致,至今仍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但后果很明确: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的大型哺乳动物的消失意味着克洛维狩猎文化的结束。 为了寻找食物、衣服、住所等基本生活资源,克洛维人的后代不得不探寻新的生存空间,继续新的迁徙之路。在新的接触与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因时因地,逐渐摸索出一套生存经验,形成了狩猎、采集、捕鱼及部分农耕的生存方式,文明由此诞生。 南美文明 在2万多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小群体自北向南游荡进入中美洲地区,逐渐发展出早期文明,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在墨西哥湾沿海低地的奥尔梅克文明最具代表性。他们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后来渐渐定居,发展农业,还出现了社会等级和宗教制度。经过漫长的史前阶段和文明更迭,终于在南美、中美与墨西哥地区孕育出印加、玛雅和阿兹特克三大主要文明,其中玛雅文明尤为辉煌。 印加文明。印加文明约在公元13世纪早期兴起于秘鲁高地。自1438年后的将近100年间,印加人通过武力征服与和平同化等各种方式,迅速扩张成帝国。其版图几乎涵盖整个南美洲西部,鼎盛时期人口超过1500万人,首都为库斯科。印加帝国实行君主制,国王称为“萨帕·印卡”,意为“独一无二的君主”。帝国政治归集于单一的政权之下,具有复杂的国家组织与庞大的公路体系。印加人信仰太阳神,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君主也就是太阳神的儿子。 印加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丰富,包括玉米、马铃薯、菠萝、辣椒、可可等。他们修建的水利工程也相当完备,因而有“灌溉文明”之称。虽然印加文明没有任何文字或书写体系,却留下了不朽的建筑和谜一般的绳结。1911年发现的印加遗址马丘比丘可谓印加文明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 1532年,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