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母系氏家(精)/李骏虎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骏虎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小说以三位乡村女性为中心,通过对她们情感、命运、品格、性情的描述,写出了中国传统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存形态,向读者奉上了一幅带有纵深感的史诗长卷。在三位女性人生光影中,曾经被固执追求和遵循的规则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崩解,她们在重构中再次获得新生。 作者简介 李骏虎,1975年出生,山西洪洞人。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母系氏家》,中短篇小说集《前面就是麦季》《此案无关风月》,随笔集《比南方更南》,文化散文《受伤的文明》等。2010年10月凭借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并于同年11月29日凭借长篇小说《母系氏家》再次斩获赵树理文学奖。新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获得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是第四届山西新世纪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得主。 目录 自序 序 女性精神世界的深刻再现 楔 第一卷 兰英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卷 红芳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三卷 秀娟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跋 后记《母系氏家》艺术论 创作年表(要目) 序言 我生长在那个全民“文学热”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带来全国性的写作阅读高 潮,从城市到广大的农村、矿山,有点文化的人们都拿起 笔来写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抒发情 怀,记录时代。在晋南的一个小村庄,也有两个做着狂热 的文学梦的年轻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的父亲,这使我在 刚刚能够开始阅读的时候,随手就能够拿到《人民文学》 《小说月报》《作品》《青春》《汾水》(后改为《山西 文学》)这样的文学杂志,对于一个偏远的乡村里的孩子 来说,的确是得天独厚的精神资源。就是在父亲的熏陶和 指导下,我开始写作和投稿,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发表作品 。 有人说,那个时候的全民文学热是不正常的,也有人 因此而慨叹后来的文学被边缘化,我也曾这样想。但我现 在不这样认为了,我现在知道,全民都想当作家的确是不 切实际的,但人人都应该养成写作和阅读的习惯,尤其在 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追求生命质量的时代;我同时 理解到,文学作为社会主流的时代的确是一种特殊现象, 但文学应该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却是不容 置疑的,时下文学越来越圈子化,越来越丧失对社会大众 的影响力,越来越跟时代发展没有关系,这才是不正常的 。仅仅是文学圈里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这也是当下文 学为大众所敬而远之的原因。狄更斯、托尔斯泰、雨果, 都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我们看到,真 正的文学大师是为人类写作的,他们从不曾把文学学术化 、圈子化。为什么要写作,从事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这是作家们应该思考的永恒课题。跳出圈子,为人民写作 ,这是我大概从十四年前形成的文学观念。我后来的文学 道路,就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往前走的。 每一个作家的文学生涯中,都有自己阶段性、标志性 的作品和文学事件,我也是如此。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写 作,开始于中专时代完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清早的阳光 》。那个时候,没有读过几本文学名著,也几乎没有任何 的文学观念,就是靠着农村生活的积累和一点天分创作的 ,我对自己想象力的确信,也来自这篇纯粹的作品。每一 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软肋,我也有,我在文学素养上的欠缺 就是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写作训练,当时,也没有完成与经 典的对话,我就是个“野狐禅”。这个短篇之后,我回到 故乡小城谋生,很多年不能超越自己,后来因为一个机会 又回到了太原,有三年时间学着用王小波的风格写小说, 数量不下三十万字。这其中有一个中篇、三个短篇被文学 杂志《大家》2000年的同一期刊发,还配发了整页的作者 艺术照,这是我文学生涯中的第一个作品小辑,从此我开 始浮出水面,成为我这一代作家里较早的出道者,这要感 谢《大家》主编李巍老师的错爱,他还曾想把我打造成男 版的J。K。罗琳,可惜我才力不逮。 在我读过小仲马的《茶花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后,在卢梭的《忏悔录》里找到了思 想指导(我其实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哲学家强大的思想 力量通过开头的几页书就主导了我),开始写作第一部长 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那是20世纪末的事情,我在山 西日报社工作,每天晚饭后打上一盆热水放到办公桌下泡 脚,铺开稿纸写两三千字,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写作进度。 我在子报工作的弟弟陪着我,他也写点东西。那个时候生 活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兄弟俩租住在一个倒闭的工厂的小 楼单间里,房子里没有水管也没有厕所,需要用矿泉水瓶 子从报社灌水带回去用。晚上十点多,完成当天的写作进 度,我俩骑着从街上四十块钱买来的旧自行车赶夜路回住 处。如果在夏天,经常一个霹雳大雨倾盆,根本来不及躲 避就被浇成了落汤鸡;如果在冬天,融化的大雪在马路上 冻成纵横的冰棱,车轮压上去,一摔就是十几米远。但我 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就是永不熄灭的文学火焰,能够在窒 息的大雨中和摔懵的马路上哈哈大笑。《奋斗期的爱情》 被文学杂志《黄河》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后,很快被收入长 江文艺出版社“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这在当时是个特 例,因为文库里的作者除了我,都是很有名的前辈作家。 要感谢《黄河》主编张发老师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李新华 老师,正是《奋斗期的爱情》使我开始有了“粉丝”,其 中包括不少跟我年龄相仿的现在很知名的青年作家,当时 他们刚开始尝试写作。 我开始不满足于圈子,而从大众的欢迎中得到自信, 源自于我的第一部畅销作品《婚姻之痒》。2002年到2005 年之间,我开始了自己第一个完整的创作阶段,创作了一 系列以心理描写见长的都市情感和婚姻家庭题材小说,并 整理成长篇小说借助于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贴出来。 磨铁文化老总、诗人沈浩波的弟弟沈笑,当时在新浪网读 书频道做版主,他把《婚姻之痒》加精置顶,后来得到了 四千多万的点击量,数千读者跟读并试图提供思路参与创 作。在读者意识到我有把女主角庄丽写死的企图时,很多 人对我发出了威胁。那年的情人节,读者 导语 《母系氏家》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两代三位女性的人生:她们分别是母亲“兰英”(传统思想观念的继承者)、儿媳“红芳”(传统思想观念的无谓者)与女儿“秀娟”(传统思想观念的反叛者)。小说分别以她们三个人为主分为三卷。这三卷各自独立,但是在情节上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整体。作者通过这三位女性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所处的变革时代,一些过去曾经执着地追求、遵循的东西,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默默的改变。而从这种改变中,我们感到了历史的进步。 后记 2009年冬至前,天气有几天回暖,母亲就催着要回一 趟老家。我请了一天假,合并到双休日有三四天的空闲时 间,就开车拉上父母和妻子、女儿一块回到洪洞县甘亭镇 李村。近些年,由于村子周围几个污染厂子的相继停产, 倍受创伤的乡村和田野渐渐恢复生机,几年的回乡挂职, 让我的身心和灵魂重新体会到故乡的温存和博大,我总是 贪恋乡村的宁静和松弛,想在自家院子里多待待,再去巷 子口站一站,和我小说里那些人物搭搭话,享受他们热心 的询问或者信任的诉苦。但是院子里荒草已经长满砖缝, 奶奶的灵魂能够守护院落,却不再能打扫庭院。两岁多的 娃娃要按时睡觉,家里却尘土遍布,父母心疼孙女,逼着 我们抱上孩子驱车先回县城安顿。 我心里一直痒痒着要回老院子里去拔草,却被朋友们 圈住打了两天麻将,直到在电视新闻里获悉北方即将连续 降雪,这才赶回村里去接老人和孩子,赶在寒流到来之前 要回到太原。上车的时候才发现,两天时间,远亲近邻送 给父母的玉米面、小米、花生、南瓜、红薯、老咸菜等土 产已经堆成了山,我把越野车偌大的后备厢塞得满满的, 还是装不下,心疼车,又不忍把乡亲们的热情和好意扔下 ,只好又往车轿子里塞,脚下的空当填得满满的,还占去 了后排座很大的空间。隔壁的爷爷帮着我倒腾了个把小时 ,才把东西都塞进车里。我向老爸诉苦说:“你们把我的 车当卡车了,载重超出一吨了都。”父亲说:“有些东西 是给你的,你介绍帮村里那些没劳动能力的人办了残疾证 ,老百姓表个心意。”我失笑:“没有我人家也能办了, 现在是挨着村子普查,再说,那能有几个钱?”父亲说: “你别小看,现在政策好了,残疾的、丧失劳动能力的, 国家每年补贴的钱不算少。” 重新锁上了大门,上车前,母亲回头望望我们家的老 房子说:“人家谁家和谁家,国家每间房子补助五百块钱 的危房款。”父亲打住话头说:“走走,先走,人家都在 车外面等着呢。”和左邻右舍的叔叔伯伯大娘婶子招手告 别,拐上村里的大路,却被一大堆石子堵住了去路,只好 从巷子里绕行出去。我抱怨:“怎么能把几车石子倒在路 当间。”母亲说:“那是谁家动工,两=三天就用了,现 在他家日子好了,盖了一圈新房子。”于是接着说危房补 助的事情,我问母亲什么条件的房子给补助,母亲说:“ 只要是土坯房子,每间补五百块钱,那谁家五间房子补了 两千五百块;还有那谁家,又有低保,又有残疾证,又有 危房补助,可得了国家不少钱。”逗得我大笑,我去年才 结束在县里的挂职,当时还没听说过这项补助,应该是才 有的项目。父亲说:“现在针对村里的补助挺多的,危房 补助就是让你翻修房子,这事以前没有。”我说:“中央 财政有钱了,就往农民身上花,盖不起房子也管了,还有 ,粮食直补的政策就是好,种粮还给钱。” 这话题又勾起了母亲的操心事,她说这两年跟上我到 太原带娃娃,把地都包给了谁家谁家去种,原本说种地也 不赚钱,每亩象征性地收十块钱就行,可是现在国家不但 夏粮每亩补助一百多,秋粮也补一百多,那天包种地的两 家听说母亲回来了,就来说继续包地的事情,母亲是个认 真的人,就对她们说:“地你们可以白种,可是国家补的 钱那是按户主给的,这个你们不能拿。”母亲种了一辈子 的地,她那跟小姑娘一样认真的神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父亲说:“只有种麦子和玉米才给补贴。”粮食直补的事 ,我很清楚,我在挂职期间夏收下乡时深有体会这政策的 好处,我对父亲说:“要是村里人手里再有些钱,不发愁 娃娃上学就更好了。” 父亲说:“别的村我不知道,就咱村,日子比以前好 得不行了,昨天你妈想在村里买点白皮鸡蛋带回太原…… ”母亲插话说:“村里(每斤)三块二,太原四块三。” 我说那还是便宜些。母亲说:“我在十字路口买鸡蛋,那 谁走过来说,嫂子,现在很多人家都买乌鸡蛋,你不买点 乌鸡蛋回太原?”我问乌鸡蛋多少钱,母亲说八块多。我 说那老百姓能吃起啊?父亲说:“现在不稀奇,村里那谁 家下的乌鸡蛋供不应求,买的人多了。”我确实惊奇了: “好家伙,咱村有钱的人不少了。”父亲说那当然。 说话问上了高速路,我望着远处棋盘般的田地,南衷 地对父母说:“这些年我经常想到地里去干干活儿,我是 受不下劳动的苦才拼命地要考学校的,可是十几二十年后 每回看见土地都那么的亲,想去锄地、拔草,就像发了炯 瘾。”我告诉父母,等将来赋闲了,我就把村里的老院子 重新盖一下,把地要回来,一边种地一边写作,歇歇心, 养养心。母亲又提起了给我们家看老院子的本家叔叔,说 他命里有“土运”,在河滩里开了十几亩地的荒,这个秋 天打下了几千斤玉米,还栽了好几排树。父亲也说叔叔日 子过殷实了,然后父亲漫不经心地给我叔叔算了一笔账, 说他这一年下来,夏粮、秋粮乱七八糟可以收入两万块。 我联想到那些年求学时家里的困窘,不太相信地说:“到 不了吧?”父亲说:“少说也有一万七八。”而母亲又说 起了叔叔几 精彩页 第一章 四月末的一个上午,晶莹的光线中流淌着甜丝丝的槐花香气,在南无村唯一的那条南北大街上,七匹好马拉着大车飞奔,胶皮轮腾起的烟尘笼罩了半个村子的屋和树,缰绳如两条飞舞的银蛇,丈余长的鞭子甩出“啪啪”的枪响。车辕上有红漆写的字,右辕杆上书“日行千里路”,左辕杆写着“夜走八百程”。兰英拉着梅子躲到墙根里,眼望着车把式嘉成腾云驾雾地远了,翻翻眼,嗔怪地说:“看跟坦克有什么两样!”梅子调笑道:“你看那两条缰绳不像耍蛇?鞭子甩得像打枪。”兰英看出她眼底那点意味,心领神会地笑了,眼角看着她说:“汉子家就该这样,会开坦克会耍蛇。”梅子逗她:“你可不敢耍嘉成的‘蛇’,小心他打你一枪美死你!”兰英佯怒,骂她:“把你这个婆娘的嘴撕不烂!” 站在路边的人张着嘴看过了大车,拍着身上的尘星星,调过脸笑着望两个叽叽嘎嘎的新媳妇。兰英就拉上梅子往自家的巷子里急走,心里并不怯,脸上也不羞,怕的是听见人议论自己的男人。梅子不情愿地甩脱兰英,急躁地说:“跑什么哩,有人要吃你?”兰英嗔怒道:“你一个人浪吧!”丢下伴儿跑了,绣花裤子“噌噌”地发出好听的声音,拐过巷子口老支书家的茅房,头顶上,老槐树直吊下千万绿莹莹的小“吊死鬼”,头尾曲在一处,悬在一条条透明的银丝上打转转。 隔着两户人家,自家门口正走出一个挑担桶的人,平地上就像在那沟里走,只露出半截儿身子,把两只桶在地上拖着,是兰英的男人七星。都说,“好汉无好妻,孬汉娶仙女。”月下老人也有打瞌睡的时候,把个方圆多少村子挑不出第二个好模样儿的兰英,偏偏嫁给了比土疙瘩多口气儿的矮子七星。“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嘴里!”说《水浒》的瞎子嘴里这句白话,让南无村的人想起戏台上演的那些风情的古话儿,认定那戏里演的肯定都是过去的真事情。 矮子七星家里成分好,就被村里送去当兵,复员前跟兰英订了婚。矮子个子虽然小,穿上军装还算精神,兰英家是富农成分,能攀上军婚是天大的好事,她爹娘就没太计较女婿的长相,由着媒婆摆布,替女儿把婚事定下了。结婚前,矮子没见过兰英,兰英也没见过矮子。矮子光荣复员后的第三天就敲锣打鼓把喜事办了。两人人了洞房,兰英偷眼从红盖头下打量矮子的脚,看到一双白底黑帮的大脚板,认定是个魁梧的男子汉,羞得坐在炕上不敢动。矮子关键时刻没少聪明,吹了灯爬上炕去才掀盖头,黑灯瞎火把生米做成了熟饭。第二天兰英羞羞答答把公婆的尿盆倒了,又给二老端了碗红糖水喝了,回到自个儿屋里,矮子已经穿戴一新下了床,兰英猛一看,那人个子不及那双脚板子长!做闺女多少年来对如意郎君的憧憬瞬间成了泡影,叫了一声苦:“妈呀,怎么是个武大郎!”心里发急,眼前一黑,就不省人事了。 悠悠转醒,兰英躺在炕上两眼望着房梁,一门心思要寻死,不吃不喝,只是哭她爹娘瞎了眼。矮子自知配不上她,忍气吞声地伺候着,生怕闹出人命。兰英哭了几天,到底是争气惯了的人,心底透亮,竟然想开了,觉得不能把这如花似玉的身子让“武大郎”糟践了,更不能跟他生出一窝蛤蟆老鼠,这辈子都惹人笑,在人前抬不起这张脸。不吃不喝这些天,兰英脑子没闲着,她反复想过了,既然老天爷对她不公平,爹娘不为她做主,她就得做自己的主:身子是自个儿的,好肉不能让狗吃了,要让人吃,让像模像样的人吃,让自己甘愿让吃的人吃,那人必得是人里面的尖子,这样自个儿心里才熨帖,才会觉得没有白活一世。嫁了个武大郎,这是命,是不能改变的命,注定了要让别人看低,让别人取笑,可嫁人只是半辈子的事,还有半辈子是从生娃娃开始算起,——男男女女在一起快活,也就是二三十年,老了还得靠儿孙撑脸面——“武大郎”最多能算半个男人,跟了他也就搭了前半辈子,真要生下跟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窝崽子,这辈子就全完了。兰英惊恐地预见到了自己把脸装到裤子里的一生,——她不能接受,她必须抗争,嫁的人是脚腕子上坠秤砣也抻不了二寸长了,娃娃还没生啊,只要把生什么样的娃娃,生什么人的种把握在自己手里,就把握了后半生,就不愁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不愁翻不过身来的那一天。打定了主意,兰英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人才出众的儿女们在南无村村街上昂着头走路,比别人都要高出一头、俊上三分,自己走在儿女身前,迎受着村里人热羡的目光、讨好的招呼,矮子尾随在儿女屁股后面被遮住了,看不见个人。兰英还看到了人高马大的儿子们娶回了如花似玉的媳妇子,生下了壮得像牛犊子一样的胖孙子,没人再叫她矮子媳妇,她被人尊称为高个子的妈,胖小子的奶奶,她把前半辈子的命攒到了后半辈子,风光而奢侈地享受着自己亲手栽培的后福。 兰英从床上坐起来了,她对着镜子梳头,叫矮子打盆水来洗脸。洗完脸,兰英又变得头面光鲜,冷冷地对胆怯地望着她的矮子说:“我打小有病,身子经常不好受,以后我不叫你,你再别碰我了。”矮子哪里懂她的心思,犹豫着点了头,矮子也有自己的盘算:只要她不寻短见,肯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