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山有我一亩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开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开云,男,笔名麦地。现实主义题材作家、编剧、传记作家、田园生活爱好者。1977年生于重庆市奉节县潘家湾。鲁迅文学院第五届网络文学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重点网络作家。曾任媒体记者、编辑、主编等职,系考拉看看签约作家。著有《岳母驾到》《褚时健传(致敬经典版)》(与张小军合著)《天堂不一定在前 地狱一定在后》等文学作品十余部。《二胎囧爸》曾获第一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二等奖。
后记
小时候,在故乡种地,
最渴望的事情是走出大山,
不再回来。
现在,在城市生活,最
喜欢做的事情是去菜地种菜

故乡可以回去,但时光
不能倒流。菜地,是带我回
到过去的时光隧道。
如果不热爱文字,我就
不会这么痛苦,也不会这么
幸福。
在这本书里,我通过文
字,去靠近故乡,靠近故乡
的人,也靠近未来,靠近梦
想。
南山,对于我而言,它
甚至不是一个具象的存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南
山。
它是你内心隐秘的小岛
,是你的避风港,也是你的
加油站。
在此,我要感谢一些人

感谢潘家湾!它是一个
贫穷的小山村,一个地图上
没有任何标识的地方,但却
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土。它
是我的全世界,是我所有旅
程的起点,也是终点。
感谢我的父亲!这本书
是献给他的,是献给像他一
样在褐色土地上辛勤耕耘的
人的。他们的一生,低到尘
埃又高到与日月同在。我用
文字祭奠和铭记他们来过这
个世界的痕迹。
感谢“考拉看看”的合伙
人们!张小军先生给了本书
诞生的灵感,他的眼界和格
局,帮我指明了行走的方向
。马玥女士做事的果敢与熊
碉伽女士做事的坚韧,是我
身上所欠缺的,当努力追赶
之。
感谢“考拉看看”团队的
每一位伙伴!因为有你们,
我这艘船才会驶向更遥远、
更广阔的秘境。
感谢从前慢书系主编萧
萧女士!书在她的精心策划
和努力下,有了更立体的呈
现。
感谢本书的读者!是你
们给了我回望故乡的勇气,
同时也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感谢那个在故乡的褐色
土地上提着小竹筐捡拾麦穗
的少年!他告诉我,乡愁是
心中挥也挥不去的雾霭,它
在此端,我在彼端,牵挂的
心,永不会停。
期待我们在下个路口相
遇!
2019年7月重庆·麦地书
目录
前言
心安处即吾故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1.城市里哪来的田种
2.肥料从哪里来
3.留白
4.锄草
5.翻地
6.插支撑架
7.浇水
8.赶时间
俗世人间的一蔬一禾
1.藤菜
2.玉米
3.黄瓜
4.韭菜
5.黄豆
6.西红柿
7.菠菜
8.豌豆尖
9.豆芽
10.红薯
11.萝卜
12.香菜
13.荞麦
心中有个温暖的乡野梦
1.多肉植物
2.花椒树
3.枇杷树
4.柿子树
5.向日葵
6.脐橙树
动物世界的规则
1.菜青虫
2.蜜蜂
3.蛇
4.蛤蟆
5.蚂蚁
6.狗
7.蚊子
8.猪
9.螃蟹
10.蚕
朴素日常的动人滋味
1.建墙
2.换地
3.立界
4.防偷
5.助人
6.排危
7.说话
8.王木匠
9.二傻
好好生活好好爱
1.土坯房
2.看飞机
3.露天电影
4.听雨
5.原木居
6.石磨
尾声
站在故乡的领地
后记
精彩页
1.城市里哪来的田种
某地,是一座城市的秘密。
城市原本是属于农人的。这里原本是农村,世世代代住着农民。城镇化开始后,原来住的人离开了故乡,交出了土地,大片的楼房建了起来,更多的外乡人来到这片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
七十岁的黄阿婆原本就住在山脚的村子里。城镇化开始后,农田被推平,高楼拔地而起,村子和城市之间建起了围墙。她在“城里”(其实就是她原来的村庄)拿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房屋,搬进了一墙之隔的“城里”。只是黄阿婆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她依然固执地种着围墙外面那些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
几乎每年都有人告诉她,说那些已经征用的土地马上就要开发了,就要被推平了,就要起高楼了。但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围墙外的世界依然维持着村庄原来的面貌,而黄阿婆就在原本属于自己的村庄里种了二十年菜。
村子里的人都走了,只有黄阿婆依然每天照料着那些菜地。
但是,光靠黄阿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照料这十多亩的菜园的。
慢慢地,一些外乡人来到了她曾经的故乡,买了建在她故乡上的楼房。一些外乡人的父辈,因为要照顾孙子外孙,也被迫来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我,就是那个来到黄阿婆村庄(也就是现在的城市)买了房屋的外乡人。
说不清最早是哪个离不开土地的外乡人,向黄阿婆提出要一块菜地来种的。面对大片广袤的菜地,势单力薄的黄阿婆立即意识到人生的转机来了,于是果断伸出一个巴掌,吓了那个外乡人一大跳。直到黄阿婆从已经掉光了牙齿的嘴里吐出两个铿锵有力的大字——“五百”,那个外乡人才长吁了一口气,以五百元的价格轻松地从黄阿婆那里取得了半亩菜地的使用权。
所谓的使用权,言外之意,就是说只要开发商不建造房屋,就可以一直种下去。这些田地都是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征用了的,只要相关部门一声令下,挖掘机开进来,不出半天,田地将全毁。但二十年过去了,这块挨着南山脚下的大片田地依然完好如初。
中国人喜欢种菜,并不单纯是为了追求食物的健康,还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对故土和往昔岁月的追思与怀念。多年前,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中国的大爷大妈移民国外,基本不出半年,他们一定会将房屋四周大片的草地改造成生机勃勃的菜园,让不少外国人一脸茫然。
六年前,我刚搬到这里时,常常能在小区里看到荷锄的人,他们总是背着满满一背篼的蔬菜从山上下来。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山上没有超市,他们的这些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一天,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好奇,尾随一个城市农人,穿过小区围墙缺口,一路向山奔去。突然之间,我发现了这座城市的秘密——原来城外藏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溪流清澈而响亮,蜜蜂在菜花丛中飞舞,四季豆爬满了架子,莴笋披着盎然的绿意……田间小径弯弯曲曲,通向一块又一块的田地,一直延伸到山的那一边。我顿时怀疑自己穿越到了故乡,童年的记忆破空而来。生活的幸福有很多种,而回归童年无疑是幸福的一种。
远处,夕阳正在林立的高楼中一点点坠落,长长的轻轨火车像蛇一样在轨道上蜿蜒而过。
仅仅一墙之隔,便是城市和田园的转换。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意识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我很快用一千元钱在这里买了一块田,确切地说,是买了一块菜地的使用权。
当然,这种买卖毫无法律保障可言。我在购买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我只能种上一个月,也许半年。但我依然愿意去体验田园生活。
如今六年过去,菜地安然无恙。这六年里,我没有在农贸市场买过蔬菜。餐桌上的所有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
田园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对田园却付出太少。
P7-9
导语
本书以分集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都市新农人在都市耕种的劳作日常和生活感悟。一块六十平方米的菜地,让农村出身的作者在城市的边缘停下了脚步,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夏日天静昼长,听得到黄瓜、西红柿、豆角勃勃生长的声音;秋天是收获的时节,鲜嫩的莴苣,朴实的地瓜,用最简单的方式烹煮却可以品尝最纯正的食之本味。播种、浇水、劳作、收获。作者以六年都市田园的耕作生活告诉我们,田园是生长粮食的地方,也是生长诗意生活的地方。
序言
心安处即吾故乡
用回归本源的温暖,抵
御世俗的冷酷。
这是我内心想对自己说
的话。
最近两年,我的话越来
越少。有的是不能说,有的
是不想说,有的是不敢说。
我无意评说别人的生活
,我只想活在我的理想国。
于是想写一些文章,记
录我在城市里的田园生活。
四十年前,我出生在一
个贫瘠的小山村。十三岁那
年,我去县城附近的中学读
书,从此一步一步离开了那
个小山村。走远了我才发现
,故乡是心头的一根风筝线
,走得越远越思念它。在离
开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在
做的事情,都是想要离那个
村庄更近一些。
所谓的故乡,只不过是
我祖上流浪的最后一站,只
不过是我出生和曾经生活的
地方。但对于故土的眷恋,
却是与生俱来的。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
香。
两年前,我请恩师李世
正先生写一幅书法作品。他
问我写什么内容,我说没想
好。
一周后他让我去取,于
是有了这幅作品。我很喜欢

琴棋书画,诗书经文,
风雨不惊,恬淡安然。是每
个读书人的向往。然而琴棋
书画我一样也不通。骨子里
,我还是一个农民。那是我
生命的底色。所以我向往田
园生活。
人生是一场奇妙的轮回
。我从田园中来,好不容易
离开田园,现在却想回到田
园中去。
田园,是本源。
在城市回归田园,真的
可以吗?城市之大,想要找
一处田园谈何容易!
不过,生活的奇妙之处
,往往在于那些一定不可能
、万万想不到突然之间就变
成了唾手可得。
我先是在重庆南山下如
愿以偿拥有了一块田。田不
算大,但可以种菜也可以种
麦。虽然因为疏于打理,田
里长满了野草,泥巴也常常
沾满裤脚。但又有什么关系
呢?这可爱、闲适的田园生
活,我喜欢就够了。
之后,新居落成,因为
喜欢原木与自然并存的美感
,我决定打造一个原生态的
家。专门找了精通中国木作
卯榫工艺的木匠拜师学艺,
后又在房前植脐橙树置石磨
。执着加努力,使我最终圆
了心中的家居田园梦。
它告诉我:田园生活,
不一定要去农村。
它告诉我:只要敢想,
没有什么是不可实现的。
它告诉我:快乐有时是
只做最好的自己。
这本书中所记录的,是
我六年来在城市的田园生活
。有图有真相。
它不只是一花一菜,一
瓜一豆,一木一叶,一茶一
饭,它是世道人心。
它提醒我们,也许生活
的意义不是原本就有的,而
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被赋予的

千百年来,我的祖祖辈
辈都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
他们的血液早已与土地融为
一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他们懂得一个基本的生
存哲理:没有耕耘,就没有
收获。就在我继续准备重复
他们的生活时,时代的洪流
已将我裹挟着离开了故土。
记不清到底是哪一天,
我们伴随着公鸡的啼鸣声离
开了故乡,再也没有回去过
。如今我们天各一方,散落
在别人的故乡。我们中的一
些人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
见。
“再也回不去了。”这是
每年回乡与亲人相聚时发出
的感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总驱赶着我们不由自主地朝
前赶路。我们身不由己,我
们不由自主,我们日复一日
地远离故乡。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
白:我们正处于一个断层上
。千百年来,故乡养育了我
的祖祖辈辈。轮到我的时候
,却一脚把我踢到陌生而冰
冷的城市,任我自生自灭。
断层让我见识了城市的
繁华,也撕裂了我最初关于
故乡的幻想。如果没有断层
,也许我会成为一个出色的
农人,会盖几问大瓦房,会
娶一房贤淑的妻,会生下一
堆儿女。短暂的几十年后,
儿女们把我装进棺材,抬进
那片杂草丛生的坟墓,和这
个世界永别,回归尘土。
在城市,我们忘了四季
的交替,只有办公室的冷气
提醒着我们季节的轮回。办
公室永远开着的灯光让人忘
记了白天黑夜,忘记了外面
是天晴还是下雨。我们都在
奔忙,为生存,为生活,为
理想。
我们生活的城市没有土
地,没有田野,没有农忙,
没有炊烟,没有狗叫,没有
鸡鸣,甚至没有温度,更缺
乏分享。
勤奋和微笑,是故乡教
给我的第一课。在别人的故
乡,在冰冷的城市,我把它
当作敲门砖,并以此为根基
,单枪匹马,势单力薄,构
建我在他乡新的生存和生活
秩序。
作为城一代,或者他乡
第一代,要构建我们在城市
和他乡新的生存秩序,是一
项相当困难的工程。于我而
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基本的生存保障不是什么大
问题,而且城市里也有新的
朋友、新的住所、新的处事
法则和新的温度。
在城市生活顺畅的时候
,很少有人会想起故乡。只
有当我们在城市被欺骗、被
误解、被压榨,我们才会对
着血淋淋的伤口说:“故乡
,你在哪里?”
对于故乡,我心怀敬重
,把它珍放在心灵的最底层
。我不愿过多地去回忆那些
苦难,不是因为我的背叛,
而是因为必须向前。
南山的一亩田,是我心
之故乡。
故乡一直在,只是再也
回不去。
心安处即吾故乡。
内容推荐
过最简单的生活,让身体找回自然的秩序。
作者是一位现实中的田园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六年来,在城市边缘的乡野之间,他以自然农法点瓜种豆、锄草翻地,与菜农们一起享受劳作的快乐。在春种秋收中一任四季更迭,不受繁世纷扰,亦不受身心灵的束缚,只享受着大自然的纯粹与美好。他的生活方式,为都市中每一颗向往山水田园的心提供了一种可能,也告知我们有时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