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部落到国家(人类社会的崛起繁荣与衰落)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马克·W.莫菲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请想象如下场景:在一个机场中挤满了安静候机的陌生人。如果候机的不是人类,而是黑猩猩,那惊慌失措肯定是免不了的,甚至很可能出现血腥的杀戮。
人类是如何做到与全然陌生的同类共处一室而相安无事的呢?
对这个问题大惑不解的人类学家,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对黑猩猩展开研究来寻求答案了。在这本书中,生物学家马克·W。莫菲特带领我们去考察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生物:蚂蚁。在蚂蚁组成的社会之中,每个个体对彼此来说都是陌生的,尽管如此,这些小家伙聚在一起却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就。
《从部落到国家》通过观察、分析并总结让匿名社会生生不息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是如何基于一些共同特征,比如服饰、手势、口音、信仰等群体身份标志,实现彼此互动并繁衍生息的。书中结合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全新发现,回答了以下问题:尽管人类害怕外来者,但我们的社会为何仍能发展出像玛雅文明或美国一样巨大的规模?为什么社会能保持独立地位,但却无法避免逐渐走向衰落的命运,直至灭亡?
本书的研究视野比《人类简史》或《枪炮、病菌与钢铁》更宽广,它为我们了解社会的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接纳与认可
第一章 何谓社会:来自正反角度的观察
第二章 脊椎动物从社会中得到了什么
第三章 社会演变
第四章 个体识别
第二部分 匿名社会
第五章 蚂蚁和人类,苹果和橘子
第六章 终极民族主义者
第七章 匿名人类
第三部分 近代以前的狩猎- 采集者
第八章 团队社会
第九章 游牧生活
第十章 定居生活
第四部分 人类匿名社会的深层历史
第十一章 喘啸与口令
第五部分 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或异常表现)
第十二章 感知他人
第十三章 刻板印象与社会叙事
第十四章 生存巨链
第十五章 社会大联盟
第十六章 亲属的地位
第六部分 和平与冲突
第十七章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第十八章 和他人友好相处
第七部分 社会的诞生与消亡
第十九章 社会的生命周期
第二十章 动态的“我们”
第二十一章 外来者的出现与社会的消亡
第八部分 从部落到国家
第二十二章 从村庄到征服者社会
第二十三章 国家的建设与破坏
第九部分 从俘虏到邻居……再到全球公民?
第二十四章 族群的崛起
第二十五章 世界因差别而丰富
第二十六章 社会出现的必然性
结论 身份转变和社会崩溃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序言
只要社会存在,人们就
觉得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
位已然改变,那些社会成
员在他们的心目中俨然变
成了高尚的人类。不过,
虽然对社会的归属感会极
大地提升全体成员的自我
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
们会高看来自其他社会的
成员。相反,在他们眼中
,那些其他社会的成员不
但行为举止和自己大相径
庭,而且有时形象丑恶、
面目可憎。每个社会成员
都可能把整个其他人群想
象成某些非人的,甚至像
害虫一样的东西。
他们觉得其他人群卑鄙
丑陋,完全应当像虫子一
样,被自己踩在脚下蹍成
碎末,而事实上,这样的
例子在历史上不断上演,
可谓经久不衰、层出不穷
。让我们回到1854年华盛
顿地区的西雅图。当时,
和这座新建城市同名的西
雅图(Seattle),是苏奎米
什部落
(theSuquamishTribe)的
首领。他刚刚聆听了该地
区新近任命的州长艾萨克·
史蒂文斯(IsaacStevens)
在部落长老面前发表的讲
话。史蒂文斯通知他们说
,所有苏奎米什人都将被
迁到一个保留地去生活。
于是,西雅图站起身来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眼前这
个身材矮小的州长相比,
西雅图显得高大威猛。他
说着苏奎米什方言,首先
对本部落与白人社会之间
所存在的巨大鸿沟深表痛
惜,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
历史留给苏奎米什部落的
日子已经屈指可数。然而
,对于族人的悲惨遭遇,
他的态度却显得豁达而又
坚忍:“部落新旧交替,国
家彼此更迭,就像海浪一
样,前赴后涌,永无止歇
。这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
。人类即使心有不甘,也
无济于事。”
作为一名野外生物学家
,我一直都在思考大自然
的发展规律。在探索人类
部落和国家的时候,我花
了多年时间来对我们称之
为“社会”的这个概念进行研
究。我总是被一种异己性
现象(foreignness)吸引:
它能让一些实际上很细微
的差别,变成横亘在人们
之间的一条鸿沟,并且这
种表现还渗透到日常生活
中从生态到政治的各个方
面。因此,我写作本书的
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考察智
人(Homosapiens)以及其
他动物所形成的各种社会
,尽可能广泛、深入地对
异己性现象进行揭示和研
究。本书的主要论点可能
听起来不甚入耳或让人感
觉不适,但人类社会和昆
虫社会其实非常相似,二
者之间的相似程度甚至超
出了我们乐于接受的范畴

对人类而言,任何一件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是
异己性的表现,比如我在
这方面就有很多亲身体验
。当我在印度拿食物的手
不对时,旁边围观的人们
一脸羞愤。在伊朗,当我
点头表示自己同意时,殊
不知这个动作在当地代表
着反对。在新几内亚高地
,我和全村的人坐在长着
苔藓的地面上观看一台老
掉牙的电视中播放的《布
偶秀》,而这台电视居然
是靠一节汽车电池来提供
能源。当一只猪——它可是
当地百姓敬畏的神兽——穿
着裙子和高跟鞋在屏幕上
跳华尔兹时,当地的男女
老幼都用一种嘲笑的神情
看着我,因为他们知道我
来自美国,而这个《布偶
秀》节目就是在美国制作
出来的。在斯里兰卡泰米
尔民族冲突期间,我费尽
唇舌才得以从机关枪下逃
脱。当满腹狐疑的玻利维
亚官僚试图弄清眼前这个
奇怪的家伙究竟是谁、在
他们国家干什么勾当,以
及是否该允许我这么做时
,我吓得直冒冷汗。回到
家乡,我也看到美国同胞
对外国人同样表现出不适
和困惑,有时甚至对他们
充满愤慨。出于本能,双
方都认为自己对面的家伙
极为怪异,尽管他们同样
身为人类,彼此其实有着
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
长着双臂和两腿,心中都
充满了对爱情、家庭和亲
人的渴望。
在本书中,我把社会成
员的身份视作人类自我意
识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最后几章中)
。这一点应当与种族(race
)和族群(ethnicity)一起
加以考虑,因为后面这两
种认同感也会在社会中发
挥重要作用并激起我们的
情感共鸣。与构成我们身
份认同感的其他方面相比
,我们把社会——以及种族
和族群——的重要性放到如
此显著的位置,似乎显得
有些荒谬。例如,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哲学家
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
),就曾试图解释人们为
何愿意把自己融入一个凌
驾一切的群体身份当中。
阿马蒂亚·森以在卢旺达发
生的致命冲突为例,深感
痛惜地指出:“一名来自首
都基加利的胡图族劳工可
能会在当地主流舆论的影
响下,认为自己只是一名
胡图族人,并被煽动杀害
图西族人。然而事实上,
他不仅是胡图族人,也是
基加利人、卢旺达人、非
洲人,以及劳工中的一分
子和整个人类中的一员。”
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将是
后面章节要讨论的主题内
容之一。当人们对社会的
所属性质或它究竟代表哪
方利益的信念出现分歧时
,怀疑就会产生,而信任
也将坍塌。
于是你会想到“部落主义
”(tribalism)这种说法,它
指的是人们被任何相同的
事物吸引到一起,无论是
出于对赛车的共同热爱,
还是对全球变暖的一致否
认。以这种宽松方式使用
的部落概念,是许多畅销
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
。然而,当谈到一个新几
内亚高地的部落
导语
我们的社会从何而来?因何独特?将向何方?比肩《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品,关于人类如何演化出庞大的文明的史诗巨作,人类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作者师承“当代的达尔文”爱德华·威尔逊,还原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历程,指明人类社会未来的方向。《金融时报》《新政治家》《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刊》《图书馆》《自然》联袂推荐图书。
书评(媒体评论)
罗伯特·萨波尔斯基《行
为》(Behave)作者
我们的时代充斥着许多
乱七八糟的初创公司,它
们在硅谷一夜之间就能变
成独角兽企业,但与人类
在进化的长河中,似乎眨
眼之间就从狩猎一采集者
社会走到今天的全球化世
界相比,这种演变速度却
显得相形见出……在书中,
马克·莫菲特描绘了人类社
会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及
让人难以置信的演化后果
。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在
写作中引用子很多学科的
相关研究成果,叙述严谨
、富有逻辑、见解深刻、
发人深省。
唐纳德·约翰逊缺失环节
化石“露西”的发现者,人类
起源研究所的创始人
精彩绝伦。
罗伊·鲍迈斯特《意志力
|》(Willpower)作者
这本书是由生物学家撰
写的著作,任何一位有思
想的读者都会对它感兴趣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
应该关注这样一本著作。
马扎林·贝纳基《认知力
;如何超越认知盲点》
(Blindspot)作者
在这本书中,莫菲特对
大量生物个体如何组成社
会进行了广泛且有趣的研
究分析………在我近期读过
的所有书中,没有任何一
本能让我像在阅读此书之
时那样身心激荡。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
主编,《必然》(The
Inevitable)作者
这是一本充满惊人想法
的书,作者提出的许多观
点让人意想不到。马克·莫
菲特讲述的这些关于动物
社会的惊人故事,让我相
信人类可以从观察蚂蚁的
活动中瞥见人类社会的未
来。如果你想换换脑子,
接触一些新鲜的点子,不
妨读读这本具有启发性的
作品。
迈克尔·舍默《怀疑论》
杂志主编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
斯《无害的人们》(The
Harmless People)作者
关于社会,这本书无疑
是迄今为止我们可以看到
的更准确、更深入、更原
始的解释,一个又一个令
人震惊的启示,多数都惊
人而具有吸引力。你在阅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
这一点。且这本书文笔流
畅,读起来让人身心愉悦
精彩页
第一章
何谓社会:来自正反角度的观察
来到纽约中央火车站,如果你从中央大厅的楼梯顶上往下看,就会发现在闻名遐迩的四面钟下,人群像潮水一样,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他们踩在用田纳西州大理石铺就的地板上,发出短促尖锐的脚步声,脚步声和他们说话的喧嚣声混杂在一起,听起来时高时低、此起彼伏,犹如海浪冲击着海螺,给人一种空旷幽深、荡气回肠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拱形天花板上的壁画,描绘的是纽约10月的一个夜晚的璀璨星空,其中2500颗星星被永久地定格在固定的位置上,与下面人类的喧嚣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人潮如织,川流不息,其中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有的仅仅是一面之缘、擦肩而过,有的则三五成群、交头接耳,但却不失为反映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这里的人类社会并非人们之间形成的一种自愿性协会,而是一种持久性组织,它需要占有一片领土并能激发居民的爱国热情。当我们说起这样的社会时,你可能会想到美国、古埃及、阿兹特克人,或者霍皮族印第安人。这些群体是人类生存的核心内容,也是构成我们集体历史的基石。
那么,构成一个社会的人口,应当具有哪些特征?无论此刻你想到的是加拿大、中国的汉朝,还是亚马孙部落,甚至一个狮群,你都会发现:社会是一个独立群体,由一些个体组成,而组成社会的个体并不局限于一个简单的家庭一一里面包括父母,以及他们繁衍出的一群后代一一这些家庭成员基于这一共同身份而与其他的类似群体得以区分,并且能够把这种共同身份世代延续。事实上,一个社会最终可能会衍生出其他这样的社会。比如,美国从英国独立出去,或者一个狮群分化成两个,就属于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组成社会的成员变化很小,社会要发生变化也很困难;这样的组织是封闭的,或者说是“有界的”(bounded)。尽管各个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会有所不同,但与其他所有集体意识相比,大多数人都对社会要重视得多。当然,这得把他们与家庭的关系排除在外。社会对于成员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如果形势需要,人们愿意为捍卫社会而努力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一些社会科学家认为社会主要是政治便利的产物,是在最近几个世纪才出现的。一位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是已故的历史学家兼政治科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他将国家视为“想象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因为其中的人口太多,以至于每位成员根本无法与其他所有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事实上,我赞同他的基本想法。通过把“我们”(归属于同一组织的成员)和“他们”(不属于这个组织的人员)区分开来,“共同想象”(shared imaginings)足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一个真实而整齐的社会实体。安德森还指出,这些虚拟身份是现代环境和大众媒体共同作用下的人为产物,但这一点是我和他的分歧所在。我们的共同想象用一种精神力量来约束人们,其有效性和真实性丝毫不亚于将原子束缚在分子上并让二者都转化为实体的那种物质力量。实际上,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亘古未变。“想象共同体”的概念不仅适用于现代社会,也适用于我们祖先经历的所有社会,很可能从遥远的史前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如此。比如狩猎一采集社会就是由一种共同的身份感维系在一起的,不依赖于成员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或者正如我们下文将要考察的那样,狩猎一采集社会根本就不需要其中的成员彼此了解;在其他动物当中,社会也在成员心目中得以牢固体现,并且它们对社会的概念也纯属想象。
P21-2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