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贺雪峰, 1968 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 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乡土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主要著作有《新乡土中国》《村治的逻辑》《地权的逻辑》《治村》《南北中国》《很后一公里村庄》《大国之基》等。 目录 增订本自序I 序言/徐勇i 上篇 基本概念 论村庄社会关联 人际关系理性化中的资源因素 论半熟人社会 半熟人社会与直接选举 乡村选举中的派系与派性 派性、选举与村集体经济 论村级权力结构的模化 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 中篇 分析方法 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 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的权力结构 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 面子、利益与村庄的性质 从个案调查到分类研究 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 再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 村庄选举研究的两种进路 下篇 实证研究 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 村庄选举的社会基础 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与政策后果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形态 村级治理中的村民代表 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结语: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提纲 后 记 导语 要理解农村的真实图景,就需要到农村去看,去调查、访谈。但是,我们看到的农村就是真实的农村吗?特别是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热闹场面和宏大话语之下时,我们的调查可能不过是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听到了我们想听到的话。当我们用来自西方的理论资源去看、去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往往是一幅远离真实农村的图景。站在中国现代化的立场和中国农村本位的立场来观察农村,将中国农村和中国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是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本书试图站在中国农村本位的立场来观察和理解农村,从乡村治理社会基础的角度来理解农村及农村政策和制度,从而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三编:上篇为基本概念,包括《论村庄社会关联》等;中篇为分析方法,包括《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等;下篇为实证研究,包括《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等。在这密密联结成网的21篇文章中,作者探讨了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问题,通过大量实地调查,试图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的真实图景以及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站在中国农村本位的立场来观察和理解农村,从乡村治理社会基础的角度来理解农村及农村政策和制度,从而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