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于艳艳,女,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课题3项。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社科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各1项。 目录 导论 0.1 相关概念界定 0.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0.5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选择依据 1.1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学思想 1.2 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1.3 现实依据:基本国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1.4 国际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最初酝酿(1978~1982年)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初步形成(1983~1999年)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形成(2000~2011年)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全面推进(2012年至今)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工作布局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建设方针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目标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色 4.1 道路性质: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2 生成模式: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 4.3 制度运行:渐进型法治道路 4.4 法域类型:开放包容型法治道路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法治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整体法治水平的提升 5.2 法治发展不充分影响了法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拓展方向 6.1 从重点领域先行向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升级 6.2 从建设法律体系向建设法治体系升级 6.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 6.4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系统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法治建设留下的辉煌的历史轨迹,可以厘清法治道路“从哪里来”;通过阐释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基本特色,探究新时代法治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厘清法治道路“现在在哪里”;通过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拓展路径,可以厘清法治道路“要到哪里去”。搞清楚了“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从理论上厘清认识上的迷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合理性论证。 内容推荐 除导论外,全书共分6章。 第1章主要从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国际借鉴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选择依据。 第2章主要从最初酝酿、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和全面推进四个历史阶段系统地考察法治道路的历史脉络,总结这一道路的历史经验。 第3章主要从核心要义、工作布局、建设方针、发展目标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 第4章主要从道路性质、生成模式、制度运行、法域类型四个方面对法治道路的基本特色进行研究。 第5章主要从法治发展不平衡与法治发展不充分两个方面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法治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主要从加快法治建设转型升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拓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