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琴棋书画(中国文人的生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青木正儿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琴棋书画(中国文人的生活)》是青木正儿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主要讲述中国文人生活及其趣味之谈,也收入了几篇回忆师友的文章,如文房趣味、中国文人的生活、两种典型的宋人趣味生活等。 目录 新春随想:关于读书与著书 琴棋书画 琴 书 画 棋 文房趣味 中国文人的生活 文人生活的发达 处士生活 官僚生活 隐逸生活 交游生活 两种典型的宋人趣味生活 惠山竹茶炉佳话 联句浅说 白乐天朝酒诗 诗酒雅集 人日草堂诗 水绘园修禊 宫僚雅集杯 张维屏所著《花甲闲谈》 颜真卿的书法 颜书年谱 虚字考 书抄 夜来香 祗园豆腐 给“三都”挑刺的狂诗 味三题 五味之说 苦菌颂 中国的鳗鱼料理 竹窗梦 京都帝国大学教官时代的露伴先生 《蜗牛庵夜谭》和《蜗牛庵联话》 狩野君山先生、元曲和我 铁斋翁和考檗社 有关过听花先生的回忆 我与《中国学》的发刊 白川集序——书于亡友傅芸子之著 乡愁 赤女关 河豚和松蘑 泡雪和龟甲煎饼 九年母 奇兵队的战利品 奇兵队的读书欲 自叙片影 语师 我的少年时代 我珍爱的藏书 蕗苔 鼓东隐所 序言 新春随想:关于读书 与著书——谨以此文代序 虽然赖山阳曾在自己 的肖像下慷慨题云:“勿 忧一己之盐韭而当忧人之 家国。”然而,懦弱如我 却总汲汲于一己的生计, 无暇顾及天下国家。于是 所惦念的也就往往止于自 身琐事,虽然对于发表文 章多有惶恐,但是一旦产 生些许想法,还是会立刻 投入相关的课题研究之中 。今年,我将要面对两件 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一 是到二月十四日就将迎来 自己的古稀之年,另一件 事是因山口大学首次开始 实行适龄退休制,三月份 我就要告别自己的职位了 。 面对前一件事,我也 和别人一样筹划着出版纪 念文集。恰好之前东京的 春秋社寄来了我二十年前 的旧作——《元人杂剧》 三种的译注,托我进行校 对,已于十二月中旬完成 再校,正在热切期盼着此 书能够在生日之前得以付 梓。笔者致力于元曲翻译 已经是很久之前。在明治 末期的学生时代,曾在京 都大学沉迷翻译《西厢记 》并试着写了一些译稿。 不久之后,在大正年间偶 然得到了明本《元曲选》 ,于是在杂志《中国学》 上试着刊载了部分《潇湘 雨》的译文,然而最终因 为自己觉得不满意而放弃 。还是在昭和五年出版了 《中国近世戏曲史》后, 才决心正经八百开始翻译 元曲,于是有了《元人杂 剧》三种的译稿。此书问 世前,作为引子,笔者在 昭和十二年九月发表了《 元人杂剧序说》。当时可 能因为习惯了东北大学的 闲居生活,翌年三月刚调 到母校京大。身体状况就 因忙碌而变得不尽人意起 来。这样磨磨蹭蹭地不觉 晃过九年到了退休年龄, 总算有了时间能够修改译 稿并附上注释准备出版。 干劲正足的时候却赶上出 版界变动,又等了八年多 时间。 至于第二件事,三月 份告别山口大学后,我将 何去何从?我认为这场告 别来得正是时候。即使在 此之前,虽然一年里有三 分之二在山口度过,另外 三分之一也还是要回到京 都生活,这以后也不过将 生活场所全都移到京都罢 了。话虽如此,我对山口 还是有些留恋的。我喜欢 这里,刚来时,曾应学生 杂志之请,写了“山、豆 腐、梅”的随笔。眺望山 口群山耸峙的姿态,不论 从哪个角度都令人心动不 已。而且,云雾的姿态像 南画(南画,受元、明、 清中国绘画的影响,日本 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兴起的 绘圆)一样美丽,确实是 在京都等地难以见到的景 致。梅以香味浓厚的绿萼 梅,即青轴为多。正月的 新闻节目介绍了赏梅胜地 “二堂”之后,这年二月, 这里连细仄的无处落脚的 山路上都聚来一大群“尺 八党”,他们在山田之间 铺开席子,甚至搬来琴合 奏。这些场景让人们脸上 不由得漾起愉悦的笑意。 山口的豆腐质地又细又软 ,而且不易破碎,的确是 上品。在京都,除了少数 几家特殊的店铺,平常街 市贩卖的豆腐确实与此有 天壤之别。即便离开山口 ,我有时还会想吃这里的 豆腐。 我在京都的书斋,在“ 二战”时因为主人一直不 在家,无奈地任其荒废着 。这次回去后要稍作修缀 ,以便可以望着窗前的马 醉木和大明竹,悠闲地读 书。到四月我“赋归去来” 时,窗前的马醉木应该能 绽放清新的花迎接我了。 我最初知道马醉木,是在 京大读一年级的春天,我 们在泷精一先生的指导下 ,去奈良进行古美术见学 旅行。途中,幸田露伴先 生指着一棵树告诉我们: “这就是《万叶集》中咏 叹到的马醉木。”那时我 不禁怀疑起这样默默无闻 的花到底有哪里值得喜爱 。或许是由于年岁渐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 始领略了它的美,跟随露 伴先生学习时的回忆也变 得让人怀念。从仙台一回 到京都,我就在书房前院 的老马醉木附近移植点缀 了几棵小树。 如今,面对着窗前可 以欣赏马醉木的桌子,不 知要做些什么才好,恰巧 手头正有一本原稿要交付 刊行,乃是《楚辞》的译 注,这也是昔日“滞销”的 旧稿之一,眼下应该可以 校正了。校正虽然枯燥, 校正自己的书稿却很愉快 。还有一本是大阪一家书 店托我译注的袁枚的《随 园食单》。这种书稿绝难 一蹴而就,并且我也曾劝 过他们,即便是完成了恐 怕也很难畅销。但两三年 时间里他们执意拜托我, 于是看着喜欢的美食话题 ,不觉食指大动。姑且从 这本着手做起吧。 昭和三十二年一月八 日《每日新闻》 作为自己古稀纪念的 两本书已经付梓,《随园 食单》的译稿也已经基本 完成。春秋社又将我的杂 考随笔类文章结集出版。 我曾在昭和十六年出过杂 文集《江南春》,昭和二 十四年又把关于饮食文化 的文章收集成册,出了《 华国风味》。二书中遗漏 未提到的以及后来增加的 一些稿子,陆续又积攒起 一些。将其分为两类,一 为文艺及其趣味之谈,一 为名物学杂考,各为一册 ,这里先奉上前者。 导语 《琴棋书画(中国文人的生活)》收录了《文人生活的发达》《两种典型的宋人趣味生活》《泡雪和龟甲煎饼》《我珍爱的藏书》《有关过听花先生的回忆》《中国的鳗鱼料理》等文章。 读起来妙趣横生,颇有雅趣,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精彩页 琴棋书画 在我还不满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嗜好古董的父亲将一个似乎是做完生意正要回家的古玩商叫人家中,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他在挑选的过程中拿出一套红色封面木版印刷的绘本,哗啦哗啦地翻着,这时候看到在一旁瞧着的我,就对我说:“你喜欢画画,这个就买给你当作摹本吧。”将这本书交给了我。我开心得不得了,马上拿着它跑到自己的桌旁。从那以后过了五十余年,我一直收藏着这绘本。那是题为《画本图货》的美浓版三册本,此书是画师中路定年所著,神户元町弘文堂发行,未记著作与刊行年代。画风属于狩野派,书中山水、人物、花鸟应有尽有,却几乎没有适合孩子学画的简单图样。我曾经试着用半纸(料半纸,宣纸的一种)临摹过之中最为简单的“梅莺”和“竹雀”,对其他的图画也只能仅仅欣赏一下了。这套绘本中册开篇有图题名为“四艺”,画的是唐人抚弄琴棋书画的场景。其中让我感到极度不可思议的是在题为“画”的图中,穿着中国服装的小孩子把画幅挂在长长的杆子顶端,旁边两个人则一边交谈一边欣赏。为什么不把画挂在墙上却要举起来,一度令我非常疑惑。因为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这幅画也就随之印在脑海之中。我关于“琴棋书画”的认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琴棋书画是典型的文雅之娱,这一点不知不觉地成为我脑中的常识,儿时所喜爱的绘本上的“四艺图”也已经被我遗忘。而十多年前我开始致力于戏曲研究之际,明代宣德年间周宪王所作《牡丹园》杂剧之中,出现了十位美丽的牡丹仙子抚弄琴棋书画的场景,再次唤起了我对“四艺”的注意。此剧的梗概是,女仙的至尊者西金母,也就是西王母在牡丹亭大宴群仙,观赏牡丹,因而派司花女到牡丹园邀请十位牡丹仙子。其时,众位牡丹仙女有的在寿安红房间里与姚黄等仙子弹琴取乐,有的在粉娇娥处下围棋,宝楼台在临习法帖,紫云芳携画幅前来与之论画,接到传召后一起随着司花女来到王母处歌舞献寿。这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以牡丹仙子祝寿为经,以琴棋书画四艺为纬,在行文唱白间有意表现自己关于琴棋书画的认知,这样看来可以说作者的主旨还是在于“四艺”。后来,我在某处偶然见到据称为明人所绘的水墨琴棋书画图卷,蓦地忆起儿时从父亲那里得到的那套绘本中的“四艺图”。于是开始留意有关“四艺”的典故轶事,奈何虽然苦心搜集,也仅仅在《和汉名数大全》人事门中见到一条“四艺·琴棋书画”的记录,在中国的书籍中却全无四艺或与之同义的词条。很难断言这样的一无所获是我拙于检索所致,倒不如说“四艺”之称或许是从日本产生的。这些暂且不论,在这里我想先试着探讨,是什么时候开始将此四者并称,且作为文雅之娱代表的。(P4-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